80后父母过度溺爱致韩国小学生抑郁症大幅增加且挫败感严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23:08 1

摘要:最近有一项研究发现,首尔的小学生近三年来更 “emo” 了!相比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忧郁、不安等负面情绪明显更严重。研究人员分析,这事儿和过度的课外班、手机使用有关,甚至连他们 80 后父母的 “保护式育儿” 也脱不了干系。

最近有一项研究发现,首尔的小学生近三年来更 “emo” 了!相比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忧郁、不安等负面情绪明显更严重。研究人员分析,这事儿和过度的课外班、手机使用有关,甚至连他们 80 后父母的 “保护式育儿” 也脱不了干系。

数据说话:小学生的情绪问题越来越突出

根据首尔市教育局 19 号发布的《首尔学生追踪研究报告》,咱们来看看这些扎心的数据:

忧郁感(满分 3 分):2021 年小学生是 0.51 分,2022 年涨到 0.66 分,2023 年直接飙到 0.73 分,两年涨了 0.22 分,初中生只涨了 0.13 分,高中生(文科)才涨 0.02 分。

不安特征(每项满分 1 分):

“瞎操心”:从 0.44 分涨到 0.58 分;

“玻璃心”:从 0.41 分涨到 0.49 分;

“负能量”:从 0.17 分涨到 0.26 分。

反观中学生和高中生,这些数据都在往下掉,小学生成了 “情绪重灾区”。

为啥小学生更 “心累”?这几个原因很现实

1. 手机和社交平台:刷手机一时爽,刷完更迷茫

现在的小学生早早用上了智能手机,刷短视频、看直播成了日常。有小学老师说:“六年级的孩子整天捧着手机,被一些乱七八糟的网红视频带偏,心态越来越消极。” 而且年级越高,课外班越多,熬夜写作业、刷手机,觉都睡不够,情绪自然好不了。

2. 疫情后遗症:孤独感和家庭压力双重暴击

疫情过后,不少孩子习惯了 “宅家”,线下社交变少,孤独感蹭蹭涨。再加上家里经济压力大,父母难免焦虑,这种情绪不知不觉就传给了孩子。

3. 80 后父母的 “过度保护”:爱得太满,反而成了负担

研究里特别提到了这届 80 后父母的育儿方式。他们生怕孩子受委屈,一点小挫折就赶紧 “兜底”,结果孩子反而更脆弱了 ——

情感免疫力低:没经历过啥 “大风大浪”,遇到点小事就慌神,抗挫能力差;

敏感型育儿:父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对 “负面感受” 过度敏感,动不动就陷入焦虑。

家长该咋办?或许可以试试这些招

减少手机依赖:和孩子约定使用时间,多带他们玩点现实中的活动,比如踢球、手工;

别把焦虑传给孩子:辅导作业别吼,聊聊学校趣事比 “考多少分” 更重要;

适当 “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小矛盾,比如和同学吵架了,先别急着帮他们 “出头”,试试让孩子自己解决。

现在的小孩看似生活条件更好了,心里的 “小疙瘩” 却不少。与其拼命给他们 “遮风挡雨”,不如教会他们怎么 “打伞”—— 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温室里完成的。

来源:福瑞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