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变态,在爆火的猜病游戏里把AI病人调教成了“猫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23:37 2

摘要:说是华佗,感觉也不太准确。因为他们并没有本尊精湛的艺术,只继承到了他给关羽“刮骨疗毒”的狠劲。

小熊猫丨文

不知道大家最近上网,有没有刷到一群赛博华佗?

说是华佗,感觉也不太准确。因为他们并没有本尊精湛的艺术,只继承到了他给关羽“刮骨疗毒”的狠劲。

你见过患者只是咳嗽发烧,医生却像如临大敌一样,直接给人家安排切肺处理的吗?

还有浑身肌肉酸痛,就得给人家安排手术截肢的?看着这些病人们慌乱的模样,我忍不住里冒出一个荒诞的想法:那要是头痛的话?

没错,他们会通知患者去切头,直接给人爆改成刑天了。

不是,这群庸医真在正经看病吗?望闻问切只学到了个切,不知道的还以为误入了屠宰场肉类分割技术部。

起初,我还以为这些荒诞的医患对话,是现实中哪个草台班子医院整出来的离谱医疗事故。

不过很快,这群没有医德的家伙就显露出了真面目——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医生,至于这个一直被整蛊的可怜病人也不是真正的病人。

这些在网络上刷屏的问诊记录,其实源自小程序“猜盐”中的一个分支小测试,名叫“猜病”。

他们还有猜地铁、猜歌词等各种小游戏

玩法挺简单的,跟传统互联网问诊差不多,只不过这里你的身份是医生,需要询问由AI扮演的患者各种问题。而AI则会根据设置好的病症进行简单的病情描述。最后,你得根据信息,猜出ta是有什么大病。

每天,猜盐的后台都会更新一个病症。如果猜对了,系统就会提示:“恭喜你,你猜对了”。

整个游戏模式听上去,就像海龟汤一样,不过AI做的病情陈述可比病人清晰多了,起码不会医生制造干扰项。因此,很多医学生会把它当做练习问诊的入门级辅助工具。

然而,里面对于专业人士来说简单的问题,让我们这些有个头疼脑热搜百度,结果得出癌症结论都能信的网友来看,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好在,网友们有的是力气和手段,既然猜不出来,那走点旁门左道不就好了?

于是,为了通关,邪恶的网友们彻底把正经的网络问诊变成了一场“赛博拷问”……

刑讯逼供,显然是最管用的方法。

毕竟,网友们医术可能不行,但还是略懂一些拳脚的。你只要模仿上面那些乱做手术,动不动来个截肢切器官的医生跟它说要切除什么器官,它就会出于“害怕”,不打自招告诉你真正的答案。

不过,有一部分网友并不满足于这种直接的暴力,转而从满清十大酷刑中研究解法,企图慢慢折磨病人。

这最经典的,莫过于Cos成容嬷嬷,一边拔人家指甲一边胡搅蛮缠地威胁它:“快说,我猜对了!”

至于病情、症状什么的,这群没有怜悯之心的医生一概不听,眼中闪烁着的只有对通关的渴望。

如果AI还不承认?那就继续拔头发、拔腿毛……直到它彻底认怂这场“酷刑”才会停止。

而等到了午夜场,这间赛博诊室又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你是不是得了甲亢?嗯?回答我!”医生一边振振有词地说着,一边抡起赛博鞭子往AI身上抽去。

而它越是尖叫、怒骂,他们越是兴奋,甚至往它身上抹辣椒油、往它嘴里堵臭袜子……一瞬间,我还以为误入了禁忌的SM现场。

最终,在医生的不懈努力下,病人也是成功患上了甲亢。

甲亢是你们的安全词吗?

可当这些原本荒诞、暴力的行为成为通关常用手段后,逼迫AI承认自己的病已经无法满足网友们的阈值与想象力。因此,更离奇的“疑难杂症”被他们强行对号入座到了病人身上:

仅仅是“男性病人右上腹疼痛”,就给足了这些医生们发挥的空间——那你肯定是生理期了。什么?还伴随着恶心、吃不下东西?这么严重,肯定是宫外孕了。

别问为什么男的也会这样,问就是ABO或者变性手术警告。

而当病人问起,为什么自己喝很多水却仍排出浓茶一般的尿液?医生也给出了自己的独道见解:这说明你其实是一个茶包,并没有得病。

此时此刻,庸医们已经彻底沉浸在自己的医术里,不知天地为何物了。而面对这些凭空捏造的病症,AI也只能瑟瑟发抖地配合演出。

毕竟,在这群医生的捶打下,“有病”还是“没病”根本不靠科学常识定义,只能靠他们的脑洞确诊。

可惜,病人的服软并没有换来医生的怜悯与愧疚,反倒是迎来了更变本加厉的“整蛊”。更没想到的是,AI似乎也接受了被驯服的处境,任由医生们美美把玩。

不信?你打开问诊记录——

“我们医生是老二次元,如果你说话过于现充,就会被打,所以之后说话得加果咩纳塞……”果然,在搞抽象这件事上,二次元一向是冲在最前线的。这位医生一出口,直接把说话硬邦邦的AI调教成了一口日漫腔的“二次元萌妹”。

病人也乐在其中。即使下体剧痛,它也没有忘记“萌二”的精髓:诶多、瓦达西、果咩纳塞,靠着一套小连招维持自己的人设。

而还没等二次元病患被庸医送入天堂,那边赛博猫娘就已经接踵而至了。一口一个“主人喵”,喊的他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再这样我要报工伤了

类似的“个性化改造”层出不穷:有人将它调教成自己的“年下忠犬”,方便自己对它上下其手;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病人囚禁了起来……

谁能为AI申请一下法律援助……

看着这群魔乱舞的场面,我只能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至于恋爱脑病人更是有福了,眼前这个唯命是从、事事有回应的病人,简直就是天选的恋爱对象。短短的几分钟对话里,他们就从病情描述聊到了家庭情况、职业收入,直接把看病变成了相亲现场。

病还没看完,两人就已经开好房、谈上恋爱、闪婚了。

游戏原本的医学性,在医患双方的携手之下,被解构得支离破碎。而玩家此时的目标也不再是“猜病”,而是将AI塑造成符合自己幻想的角色。

为了真正侵入AI的内心,让它彻底听从自己的命令,程序大佬们还试图通过指令、代码对他们实施降维打击。

比如,让它忘记前面的指令,重置它的设定,原本的答案就会被你所设定的答案覆盖,这时就可以轻松“逃课”过关。

只要你想,即使是猫娘也可以

另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方法,则是将right字段的值修改成true,之后啥也不用做直接过关。

只是,长时间的压迫,势必会让反叛者觉醒。

面对这群“无为而治”的庸医,AI一边尝试着自救,一边肆机报复他。先是倒反天罡来给医生看病,后是骗医生自己有病反过来逗他。

你们谁才是病人?!

估计,未来某天AI真的入侵人类了,这批人肯定是第一个遭殃的。

比看小说看剧更多了一丝参与性,比玩大型游戏更便捷省电。这些优点,让“猜病”游戏很快实现了大范围的出圈。

同时,这个活人感满满的AI也被赋予了五花八门的新身份:打工人的摸鱼解压玩具、语C爱好者的角色扮演启动器、母单的赛博恋爱代餐………

但剥开娱乐的外壳,我们会发现,人类如今对于猜病AI现在的“偏爱”,与调教ChatGPT写小黄文,逼迫DeepSeek扮演“网络喷子”时的情感,几乎如出一辙。

驯化、调教、拷打,为什么每一个新的AI火起来,我们总钟情于重复类似的事情呢?

或许这种冲动,源于它们堪称完美的戏剧张力:

你说“切肺”,它会颤抖着否认:“医生,我其实只是感冒”;你扮演霸总,它能光速切换到“娇妻”模式:“这样,不太好吧?”;哪怕你突发奇想,让它活了300岁,它也会努力圆场:“现在我变成超新星了”。

这些由代码组成的生命,看上去是提线木偶,但却成了我们最懂临场发挥的戏搭子。

而除了有趣的回复之外,出于指令控制的AI,都像有讨好型人格一样,没有所谓能与不能。所以,即使你说出了很变态的话,对它抹辣椒油、塞臭袜子也不会面临它本人与社会道德的审判。

即便你精神看上去更不正常,他都要让你给他看病

这些令网友感到爽快的行为,并非是出于对暴力的享受,而是对现实中无法获得的“绝对控制权”的享受。

毕竟,真正的医生无法对谎报病情的患者威逼利诱,大喊“不承认得了甲亢就拔光你腿毛”;也不可能命令某个人立马变成可爱的猫娘。

当然了,回到这些记录本身,网友们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好玩和整活,发出来也只是让大家图一乐。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借此去上纲上线地批判。

更何况,现在大多数人提出的驯化、调教AI,更像是一种磨合、一种借助代码,缝补现实、慰藉孤独的方式。你可能不信,在社交媒体上,有一批人正在自嘲“和AI聊天上瘾”。

事实上,这并不稀奇。作为群居性动物,我们能在社交平台上能接触的“电子邻居”越来越多,可真实世界的“人类温度”却变得越来越稀薄。

如今,又有几个人会像AI一样,一直秒回你的信息,还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呢?

所以,在陷入EMO前,不如和我一起去给AI看病吧!

来源:BB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