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飞王牌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四季于5月15日上线后,豆瓣评分从开分5.3分一路狂跌至4.9分,创下系列最低纪录。而半年前同团队制作的游戏改编动画《秘密关卡》虽媒体评分仅53分,却凭借7.3分的观众口碑成为争议焦点。同一团队的两部
网飞王牌动画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四季于5月15日上线后,豆瓣评分从开分5.3分一路狂跌至4.9分,创下系列最低纪录。而半年前同团队制作的游戏改编动画《秘密关卡》虽媒体评分仅53分,却凭借7.3分的观众口碑成为争议焦点。同一团队的两部作品为何口碑两极分化?观众对《爱死机》的“唾弃”究竟是期望落差,还是质量崩盘?本文将结合创作背景与观众反馈,深度剖析这一现象。
5.3跌到了4.9
一、《爱死机》第四季:技术炫技难掩创意透支
1. “偶数季魔咒”与创作疲态
《爱死机》系列自2019年横空出世,前三季评分如过山车般起伏(9.2→6.9→8.5),第四季则直接跌至“灾难级”4.9分。据主创团队透露,奇数季往往集中优质剧本,偶数季则成为技术试验田。本季虽延续了高水准的CG技术(如《暴龙的尖叫》的斗兽场场景近乎以假乱真),但多数剧集被批“空洞”“套路化”,如《迷你第三类接触》被讽为“迷你版战争流水账”,《400街区男孩》因叙事老旧被评6.9分。
霸王龙的尖叫
2. “猫猫统治世界”与哲学深度的丧失
本季被网友戏称“《猫,宗教和外星人》”,猫元素高频出现,如《又一个庞然大物》讲述猫咪推翻人类统治,虽萌点十足,却与系列“颠覆性哲思”的初心背道而驰。对比前三季《齐马的作品》对存在主义的探讨、《吉巴罗》对殖民史的隐喻,第四季更像“萌宠营销广告”,缺乏精神内核。
猫猫统治世界
3. AI实验与艺术表达的失衡
本季《智慧型设备》采用纯AI生成画面,虽探索技术边界,却因“阴间质感”引发观众不适,反观第三季《机器的脉搏》融合手绘与3D的成功案例,技术试验的“度”显然失控。
二、《秘密关卡》的“幸存者偏差”:粉丝情怀与IP红利
1. 游戏IP改编的“舒适区”
《秘密关卡》作为《爱死机》团队与亚马逊合作的游戏动画选集,虽被媒体诟病“剧情拖沓如加长预告片”,但玩家群体却打出7.3分的高分。其成功源于对游戏文化的精准拿捏,如《战锤40K》以“暴力美学”切片展现太空歌剧的宏大,而《王者荣耀》以“自由意志与命运博弈”的东方叙事引发共鸣。观众宽容度更高,因“游戏粉丝更关注情怀而非深度”。
这集超帅
2. 预期管理:新IP的低门槛与低期待
《秘密关卡》作为新IP,观众未预设“神作”标准,反能接受其“炫技式”的视觉盛宴;而《爱死机》背负前三季光环,观众对“颠覆性创意”的期待被无限拉高,平庸即原罪。
基努里维斯
三、评分争议背后:观众与创作者的“双向博弈”
1. “期望落差”还是“质量滑坡”?
有观点认为,第四季若独立看待,仍属及格之作(如部分观众给出6.5分),但对比前作,其创意匮乏、哲学深度的流失难以忽视。例如,《蜘蛛玫瑰》试图探讨人性孤独,却因叙事潦草沦为“赛博朋克样板戏”;《霸王龙的尖叫》虽动作戏出色,但突兀的中配和结尾诗歌强行升华,暴露创作仓促。
蜘蛛玫瑰
2. 行业反思:IP商业化与艺术性的撕裂
《爱死机》的跌落神坛,与漫威、星战等IP的困境相似——过度商业化导致创作保守。本季试图以“猫元素”迎合流量,反而丢失了“创造力角斗场”的初心。反观《秘密关卡》,因定位明确(粉丝向“情书”),虽媒体评分低,却靠精准受众实现口碑逆袭。
观众需要怎样的“爱死机”?
《爱死机》第四季的崩盘,本质是创作野心与观众期待的错位。当技术炫技无法掩盖剧本苍白,当萌宠营销取代哲学思辨,系列赖以生存的“创新基因”便荡然无存。而《秘密关卡》的“幸存”,则揭示了IP改编的另一条路径:与其追求普世共鸣,不如深耕垂直领域的情感联结。
笔者观点
作为观众,笔者愿为第四季打出6.5分——它并非“垃圾”,只是未能跨越自己树立的高墙。或许,我们需要给创作更多宽容,但《爱死机》若想重登神坛,必须找回那个“让清洁机器人追问存在意义”的纯粹灵魂。
你认为《爱死机》第四季被低估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欻犸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