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豪哥恶搞印度的视频火爆全球,对此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亚东喊话“友邦惊诧”,说豪哥太过分“越界了”。他是没看过宝莱坞丑化中国人的影片吗?豪哥的影片只能说是“文化反击”,是一场魔性狂欢,恰恰戳中印度痛点而已。
豪哥恶搞印度的视频火爆全球,对此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亚东喊话“友邦惊诧”,说豪哥太过分“越界了”。他是没看过宝莱坞丑化中国人的影片吗?豪哥的影片只能说是“文化反击”,是一场魔性狂欢,恰恰戳中印度痛点而已。
豪哥哥的《刚买的飞机被打了》,以头戴锡克头巾、骑电动车扭腰摆臀的魔性表演,将印度空军在印巴冲突中的失利演绎成全球热梗。
歌词中“90亿都白花了”“雷达都是坏哒”直指印度高价采购的法国“阵风”战机被中国战机击落的尴尬现实。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破5000万,巴基斯坦国防部甚至官方转发,而印度政府则气急败坏封杀8000账号,扬言要告到联合国。
看似恶搞的背后,实则是印度长期军购腐败与军事失利的缩影。印度军购项目屡屡因贪腐问题失败,如“阿琼”坦克沦为国际笑柄,而豪哥的歌词“刚买的飞机还没出国就散架”恰恰暗合了这一现实。
印度对豪哥的愤怒,与其电影中对中国的长期刻板刻画形成鲜明对比。早在1964年,印度电影《Haqeeqat》便将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中国军人塑造成“反派”;2009年的《月光集市到中国》更以滑稽方式将中国人描绘成愚昧的“功夫符号”,此外还有印度英雄占领中国空间站拿捏中国核武器等环节,里面的中国人相当于80年代007里的华人又笨又傻。此类影片在印度市场大行其道,却鲜少引发印度国内对“文化冒犯”的反思。
反观中国,宝莱坞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却在中国广受好评,甚至推动社会议题讨论。这种“文化双标”让印度对豪哥的激烈反应显得苍白,当自身文化输出充斥偏见时,又何以指责他国的幽默反击?
印度对豪哥的封杀,暴露了其民族自信的脆弱性。一方面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阶级分化、教育不公、司法偏见等问题长期存在,电影《起跑线》便揭露了教育系统中的腐败与伪善。另一方面,印度在国际军火市场频频“踩雷”,高价武器屡成笑柄,豪哥的讽刺恰恰戳中了这一痛点。
更讽刺的是,印度对中企的“卸磨杀驴”政策,如扣押小米6.76亿美元、对华为等企业无理打压,与其批判豪哥“破坏印中关系”的指控形成荒诞对比。
豪哥事件本质是一场民间自发的“文化暗战”。中国网民用戏谑方式解构严肃议题,不仅引发国际共鸣,还意外带动中国军工装备的全球关注,歼-10CE搜索量暴涨370%。这种“幽默输出”背后,是Z世代用创意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新模式。
歼十CE
相比之下,印度官方对文化作品的敏感,反显其软实力短板。宝莱坞虽擅长批判国内社会问题,却在涉及他国时难掩狭隘,最终陷入“只许州官放火”的尴尬。
文化创作本应跨越偏见,但当一个国家长期以傲慢姿态贬低他者时,便难逃被反讽的命运。豪哥的恶搞或许辛辣,但比起宝莱坞对中国的刻板丑化,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印度欢庆胜利
印度的“破防”,恰是其亟需正视自身问题的信号,与其指责他国网红,不如先清理自家后院的教育腐败、司法不公与军购黑洞。
文化交锋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历史终将证明,唯有自信与包容,才能让一个民族真正赢得尊重。
来源:江湖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