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婆媳关系不可取!家庭类短剧如何实现“价值深耕”与“流量至上”互利共赢?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05:14 3

摘要:自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其中,恶意制造家庭矛盾、婆媳冲突等不良内容的短视频是重点整治内容之一。

婆媳关系本就敏感复杂,却被一些微短剧当成了博眼球、捞流量的噱头。那么,家庭类短视频如何实现“价值深耕”与“流量至上”的互利共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自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其中,恶意制造家庭矛盾、婆媳冲突等不良内容的短视频是重点整治内容之一。

此类微短剧片面放大婆媳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极端化冲突叙事渲染代际对立,扭曲现实家庭关系,对社会价值观造成深度冲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解压药”还是“毒鸡汤”?

记者注意到,2024年4月,两大短视频巨头抖音和快手纷纷发布公告,下架了一批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婆媳矛盾的微短剧。

在这类短剧中,一部分是刻意塑造“恶婆婆”形象,“她们”干预晚辈的生活习惯、育儿方式,甚至制造夫妻矛盾,通过夸张手法放大冲突,宣扬落后价值观,吸引用户停留;另一部分则聚焦“恶媳妇”,通过扇耳光、辱骂、赶去养老院等情节塑造,把儿媳描绘成虐待婆婆的“反派”。这种极端的情节设计将家庭矛盾简化为权力争夺,强化代际对立与年龄偏见,让评论区里很多老年观众感慨“不敢娶媳妇”。

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对微短剧中存在大量“毁三观”的剧情表达了不满。

“我婆婆最爱看儿子要妈妈不要老婆的短视频,还有儿媳妇不孝被娘家教育,被老公打,反正只要儿媳妇不好过的她都爱看。”

“我婆婆最爱看那些‘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对老公有帮助’或者‘家庭不和谐,不光是男人的错’这类短视频,还喜欢分享给我,光看标题我就倒胃口!”

“我婆婆每当刷到说儿媳妇不孝顺公婆的视频,就会把手机声音调很大,暗示我要对他们好点。”

这种“浓缩版”的冲突设计,让人们在短剧中总能获得一种快意恩仇的爽感。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微短剧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微短剧女性用户超54%,15岁至34岁用户比例超37%,银发微短剧用户占比超32%。

短剧中“婆媳关系”“离婚”“闪婚”“认亲”等涉及家庭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情节,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河南南阳一名母亲在观看某部短剧后,对现实关系产生误解,甚至将虚构冲突投射至家庭生活中,认为现实中的儿媳“伪装善良”,对儿媳产生不信任感,怀疑正常的婆媳关系是假象,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4年银发群体媒介使用研究报告》显示,23%的老年观众因频繁接触“恶媳妇”类短剧,对年轻女性产生负面刻板印象,部分人甚至要求子女签订“防儿媳协议”。

不仅是年长女性受短剧影响颇深,哈尔滨一名年轻女性因频繁接触“恶婆婆”标签,产生了自我怀疑,对择偶有了抵触情绪,她说:“我向往的婚姻,是两个人在一起要比一个人的单身生活更好,如果婚后都是过剧里的这种日子,我也不想踏入婚姻了。”

浙江杭州某社区调解了一起因婆媳矛盾引发的家庭纠纷。调解记录显示,儿媳因长期观看某平台热播的“恶婆婆”短剧,对婆婆的日常行为产生过度敏感,甚至怀疑其“挑拨夫妻关系”。

“恶婆婆”“恶媳妇”的叙事之所以盛行,源于短视频平台算法偏好冲突性强的内容,而“家务矛盾”“月子仇”“育儿分歧”等节点极易引发共鸣,推动了流量滚雪球效应,广告植入转化率也更优。

微短剧制造戏剧冲突本无可厚非,但这类微短剧所表现的婆婆与儿媳争夺家庭主导权,宛如“宫斗”般的婆媳关系,与现实生活严重不符,把不平等、扭曲的婚恋关系和家庭关系描绘成普遍存在的现象,更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解压药”变成了“毒鸡汤”。

婆媳不是天敌是家人

在自媒体塑造“恶婆婆”形象、“婆媳大战”等话题的同时,真实的社会性事件,尤其是良好家风家教故事等具有社会积极意义的信息很容易被掩盖。

现实中,多数婆婆勤劳善良、踏实能干,善于处理家庭内外的各种关系,不仅是家庭中的精神寄托,更是新婚家庭中最直接的导师。现实中的婆媳关系也并非当下微短剧所演绎的那样偏激,大多数家庭长幼有序、互敬互爱,两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虽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家庭和睦、幸福和美。

江苏徐州的马庄村有三宝:乐团、香包、好婆媳。20多年前,马庄村开始评选十佳媳妇、十佳婆婆,成了村民们的好谈资。

“每次回娘家,我妈都很自豪地对外人夸我。”连续10年当选“十佳媳妇”的马庄村村民夏莉,自1993年嫁到马庄村后,就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哥嫂因为工作忙,让各家孩子放学后都到夏莉家吃饭。“一共8个孩子,我家都快成托儿所了。”夏莉笑着说,“我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不让公婆为难。”

“一个锅里摸勺子的一家人,老人家唠叨几句不必在意,磕磕碰碰有时难免,但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和和睦睦最重要。” 徐州市“最美家庭”、马庄村村民王继莲的“婆媳经”备受称道。她用自己的真心换婆婆的真心,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也教育了儿媳妇,一家三代女人相处和睦,家里的男人们干劲也就更足了。

酥酥与婆婆“丽娃”

伴随短视频的兴起,不少处理“婆媳关系”的良方妙招也在网端受到追捧。酥酥把自己和婆婆的日常互动拍摄下来,制作成《我的婆婆叫“丽娃”》系列短视频,累计获得3000多万点赞。

视频中,婆婆“丽娃”操着一口纯正的陕西口音一口一句“额的神啊”,幽默感十足。她情真意切地“数落”儿媳妇酥酥,嫌酥酥不舍得花钱买衣服,嫌酥酥不管儿子的钱。儿媳妇酥酥和儿子大东闹了矛盾,她便拉着儿媳妇去逛街,买衣服、吃美食,带着好心情回家后,儿媳妇便不再和儿子置气了。

抖音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的庞阿姨,帮助儿子儿媳一家带孩子、做家务,视频中当着儿媳妇“忍气吞声”,背着儿媳妇“骂骂咧咧”,网友戏称“全网变脸最快的婆婆”。视频戏谑却不失真诚,婆媳矛盾在短视频中化解成段子,让不满情绪合理流淌,促进婆媳关系更加顺畅。

剧本由儿媳妇策划、视频制作由儿子操刀,主演庞阿姨不负众望把婆婆的好与坏展示得淋漓尽致,短视频里记录的是她与儿媳妇的爱恨情仇,实际上表达的却是满满的爱意。

“我婆婆是朴素型的,我是享受型的,生活习惯差距非常大。但是,怕的不是差距大,怕的是你只想让对方为了你去改变。”庞阿姨儿媳妇宁大宝说,“一家人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就不会有所谓的婆媳不和了。很多事情,你不认为它是事儿,它就不是什么大事儿。”

庞阿姨与儿媳宁大宝

抖音上还有一对“网红”婆媳,她们是来自潍坊市临朐县冶源镇迟家庄村的颜廷霞和她的婆婆。从2020年3月开始,颜廷霞在冶源镇妇联指导下,创建抖音号“请叫我颜姐”,录制和婆婆插科打诨、幽默逗趣的短视频,没承想,婆媳俩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

视频都是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婆媳之间的对话,家庭中的琐事,亲戚之间的玩笑,平淡朴素却很温馨,充满了生活气息。2020年12月,颜廷霞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儿媳。

现实生活中,婆媳之间虽有矛盾,但更多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例如,许多婆婆在儿媳怀孕期间主动承担家务,儿媳也会在婆婆生病时悉心照料,这种温暖的家庭关系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看见自己”更“看见美好”

生活中,酥酥和婆婆相处和谐

如何在挖掘家庭情感深度、传递正向家庭价值观和获取流量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是微短剧创作者该思考的,也值得每个渴望家庭和谐的人琢磨。

“其实,婆媳矛盾的核心并非天然对立,而是代际观念、生活方式与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王丽萍说,“我们可以将婆媳剧做得高级一点,视角独特一些,格局大一些,角度新一些。婆媳即使关系不好,也有人情味。我们可以从当下的婆媳关系变化来探讨现代人情、人性,但始终如一的是,我们要在作品里表达温暖的情愫,让人们向往美好的家。”

2024年播出的某部网络微短剧以轻喜剧形式聚焦现代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与代际和解。剧中,婆婆手持家族账本,儿媳操作电脑数据,两人在书房并肩作战,台灯的光晕将她们的影子投射,传递着温馨的氛围;乡村老宅的祠堂里,婆媳联手揭穿阴谋时,香炉的灰烬随风扬起,交织成诗。该剧通过展现婆媳从冲突到和解的过程,传递代际包容与互助的价值观,实现了对传统婆媳叙事的诗意重构。

婆媳关系叙事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初时激流险滩,终将汇入包容的江海,代际差异可以是裂痕,也可以是镶嵌时光的金边;家庭矛盾可以是风暴,也可以是洗净误解的骤雨。

日前,中央网信办发布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问题。

其实早在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已针对短视频领域逐步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尤其是对婆媳短剧乱象的治理,通过政策规范、平台自律与公众教育,推动行业从“流量至上”转向“价值优先”。

同时给予正能量婆媳剧以资金和流量扶持,2024年启动了“微短剧+”行动计划,鼓励短剧与文旅、传统文化融合,家庭题材如婆媳剧若符合“正能量+地域文化”要求,可获专项支持。抖音、快手等平台对正能量短剧提供千万级流量扶持。

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作为观众,看到诸如夸大婆媳矛盾、制造紧张情绪的短视频,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被极端化、片面化的短剧内容所误导。甚至可以当成反面案例加以借鉴,在生活中增强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学会理性沟通、换位思考。从优秀的婆媳短剧中得到滋养,看到家庭矛盾从冲突到和解的过程来反思现实关系,这样,既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又能推动社会对代际关系的理性思考。

“家庭矛盾的核心并非权力争夺,而是在碰撞中寻找共生的智慧;家庭和谐的核心也并非消除差异,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代际合作与理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一雪说。

婆媳短剧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社会价值观的传递者。它不应止步于制造“爽感”,而应成为代际对话的桥梁、社会议题的镜鉴、文化传承的载体。当行业从“制造对立”转向“挖掘共鸣”,当家庭从“权力争夺”迈向“边界共识”,代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双向奔赴”。

来源:剪剧为乐的萧千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