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美的12亿战略入股小米,双方高调宣布要共建智能家居生态链;十年后,美的却悄悄清仓所有小米股票,套现近20亿元离场。这戏剧性的一幕,随着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近日的专访彻底浮出水面。他坦言"研究小米写了十几万字报告",雷军则火速回应"相互学习"。曾经亲密无间的
导语:
十年前,美的12亿战略入股小米,双方高调宣布要共建智能家居生态链;十年后,美的却悄悄清仓所有小米股票,套现近20亿元离场。这戏剧性的一幕,随着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近日的专访彻底浮出水面。他坦言"研究小米写了十几万字报告",雷军则火速回应"相互学习"。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为何最终在空调、冰箱、洗衣机市场兵戎相见?这场"盟友变对手"的商业大戏,折射出中国家电产业怎样的变局?
一、从蜜月到分手:美的与小米的十年恩怨录
2014年那场战略合作曾轰动业界:
甜蜜期(2014-2018):美的看中小米互联网基因,小米需要美的制造能力,双方联合推出"智能空调"等产品,甚至共用物联网协议。
裂痕初现(2019-2022):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突然杀入空调市场,售价直接对标美的爆款,2020年美的开始减持小米股票。
彻底决裂(2023-2025):2024年小米空调年销量突破680万台,线上市场份额冲进前三,美的则在同年清仓最后一股小米股票。
关键转折点:2024年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小米空调市占率一年暴涨4.34%,同期格力下滑2.91%,美的增长2.36%,形成"美的小米格力"新三强格局。
二、方洪波"十几万字报告"透露出什么?
在专访中,美的掌门人罕见剖析了对小米的"作战思路":
1. 战术上严防死守:承认小米"三年冲进家电前三"的目标极具威胁,专门成立小组研究其"爆品策略"和粉丝营销。
2. 战略上主动求变:把小米入局视为打破行业僵局的鲶鱼,加速美的数字化转型,2024年研发投入超140亿元创历史新高。
3. 竞争底线明确:当被问及"是否考虑造车"时,方洪波直言:"美的只做ToB零部件,绝不和小米正面竞争",暗示业务边界意识。
专家观点: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指出,"美的用减持股票划清界限,又用研究报告深度学习,这种既防御又合作的矛盾心态,正是传统制造巨头面对互联网新贵的真实写照。"
三、小米家电的"野蛮生长"靠什么?
对比传统家电企业,小米的打法堪称"降维打击":
价格屠夫:1.5匹变频空调常年定价1999元,比同级产品低30%-40%
生态捆绑:买空调送小爱音箱,用手机APP控制全屋家电
流量玩法:雷军个人IP带货,直播间常现"十分钟售罄"盛况
但隐患也逐渐显现:
售后短板:黑猫投诉显示,小米空调安装投诉量是行业平均2倍
利润承压:财报透露大家电毛利率仅8.7%,远低于手机业务的12.5%
专利风险:2024年格力曾起诉小米空调侵权,最终和解收场
四、家电行业未来走向:对抗还是融合?
这场竞争没有简单的输赢,但已深刻改变行业规则:
1. 产品智能化:美的2025年新款空调全部标配AI语音,格力上线"明珠家居"APP
2. 渠道变革:线下经销商体系受冲击,奥克斯等品牌开始模仿小米"F2C"直营模式
3. 用户年轻化:Z世代选购家电时,67%会优先考虑"能否接入智能家居平台"
雷军最新回应值得玩味:"美的是值得尊敬的前辈,我们更想共同把中国制造推向高端化。"这或许暗示,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双方仍有合作空间。
结语: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创新
从资本联姻到市场厮杀,美的与小米的故事印证了商界的残酷真理:当共同利益消失时,再美好的誓言也会让位于现实竞争。但正是这种良性竞争,倒逼中国家电行业走出价格战泥潭,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这场"三国杀"的终局,或许正如方洪波所说——"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
我是你最爱的小编,如何看待这场传统巨头与互联网新贵的较量?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来源:小李看世界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