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泰职大一学生开发App 让偏远乡村“被看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07:39 2

摘要:“我是一名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是家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每次返乡,看到空荡的村落、荒废的田野和佝偻着背的老人,心里总像压了一块石头。我在学院的创新创业课上听到导师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用创新的眼光,把珍珠串成项链’,这句话点燃了我心底的火苗……

“我是一名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是家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每次返乡,看到空荡的村落、荒废的田野和佝偻着背的老人,心里总像压了一块石头。我在学院的创新创业课上听到导师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用创新的眼光,把珍珠串成项链’,这句话点燃了我心底的火苗……”

今年4月份,在我市举行的“泰麓青音”大学生宣讲团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宣讲报告会上,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工程系创新创业团队学生代表刘凤鸣以“去俺村——让青春在乡村绽放”为主题作示范宣讲,他对青年人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见解以及在校园里的创新创业故事深深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刘凤鸣是一名大一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便跟随着导师的脚步,在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不断提升能力的同时,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带着‘让乡村被看见’的信念,我加入了‘去俺村’团队。”刘凤鸣清楚地记得,他带领着团队里24名成员,白天扛着设备测绘路线,晚上围坐在村口讨论方案,总共走访了泰安周边的72个村落,发放了9852份问卷,记录下382处被遗忘的微旅游资源——比如藏在山坳里的百年古井、只有老人会唱的农耕号子、用山泉水酿造的米酒作坊等。

“这些资源就像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条线将它们串联,而我们想做的就是让一个App成为这条线。”刘凤鸣向记者介绍,他们团队开发的“去俺村”App旨在以数字化手段盘活乡村微旅游资源,通过智能路线规划和用户共创模式,成功将分散的乡村景点串联成网,为都市人群提供个性化乡村微旅游体验,同时为偏远乡村带来客流与活力。

“去俺村”App可以基于用户定位智能生成3至8小时的微旅游路线,还能让游客自定义增减景点。比如在泰安的九女峰景区,App会根据月亮出现的时间推荐最佳观景路线;在肥城的五埠岭石头古村,用户上传的百年老宅照片经过审核后,直接成了新的旅游标签。这种“用户共创”模式,让App上线半年便积累了较多的用户,目前已经上架小米、华为、VIVO、OPPO、360、腾讯、百度手机软件商城,带动乡村美食店日均客流量增长40%。

据刘凤鸣介绍,目前团队成立了山东新启维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并入驻中国泰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团队24名成员扎根基层,有人负责文化挖掘,有人专攻数据算法,还有人成了乡村直播达人。“一个大伯的米糕店原本一天卖不到50元,现在通过App引流,周末日均销售额突破2000元。他总说,‘你们这些娃娃真的帮了我们大忙’。听了他的话,我们特别高兴和自豪。”刘凤鸣说。

乡村振兴没有捷径。为了验证智能路线的可行性,刘凤鸣与团队成员曾在暴雨天徒步10公里测试信号覆盖;为了优化用户体验,他们需要将一行代码反复修改上百次;App上线前夜,服务器突然崩溃,全员进行了48小时不眠不休的抢修。当第一个用户五星好评弹出时,所有人都红着眼眶笑了。

如今,刘凤鸣所在团队的微旅游线路规划被多地使用,研究的相关成果也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20余个奖项,成功申请软著3项。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人的创新,更需要科学家精神的坚守。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让更多乡村‘被看见’,因为每一粒扎根泥土的种子终将长成鲜花。”刘凤鸣坚定地说。

记者:杨丽宁

来源:泰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