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味稻”系列报道⑦ | 科技赋能“稻”路新程:探秘南京溧水智慧育秧工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9 18:26 2

摘要:五月中旬,南京市溧水区柘塘街道,一座藏着农业科技密码的现代化厂房里,机械臂上下翻飞、铲车叉车往来穿梭、拌料机轰鸣运转,构成一幅充满未来感的生产图景。这座占地仅5000平方米、员工不足10人的溧水柘塘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凭借科技力量,单月产出的秧苗能满足近3万亩

五月中旬,南京市溧水区柘塘街道,一座藏着农业科技密码的现代化厂房里,机械臂上下翻飞、铲车叉车往来穿梭、拌料机轰鸣运转,构成一幅充满未来感的生产图景。这座占地仅5000平方米、员工不足10人的溧水柘塘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凭借科技力量,单月产出的秧苗能满足近3万亩水稻种植需求,成为南京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生动样本。

在育秧中心的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行云流水地完成抓取秧盘、铺填基质、精量播种、淋水覆土等一系列工序,仅需30秒就能完成一盘秧苗制作。与传统人工育秧相比,这里堪称效率革命:单条流水线每日运行10小时,可产出1.2万盘秧苗,满足1500亩稻田用苗需求,生产效率提升至人工的3倍,而用工量仅为传统模式的三分之一。在争分夺秒的水稻育苗期,这样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势尤为显著。

“传统育秧靠天吃饭、依赖人力,出苗率低、质量参差。”南京晶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健道出行业痛点。在这座智慧育秧中心,科技力量彻底改写生产逻辑:制作完成的秧盘进入暗化室后,智能温控系统将温度精准锁定在28℃ - 32℃,湿度维持在85% - 95%,经过48小时密闭催芽,出芽率突破95%。同时,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为每株秧苗建立专属“生长档案”,从播种到移栽的20天里,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全程可追溯,为后续田间管理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作为南京地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金陵味稻”的核心生产基地,这里将标准化理念贯穿全产业链:统一基质配比,培育出根系茁壮的“壮苗”;统一浸种拌种流程,确保出苗整齐划一;直连江苏省农科院引进南粳46、南粳9108等优质种源。育好的秧苗不仅供应溧水当地农户,还服务于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田间埋设的自动喷灌系统与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数据并上传监控终端,通过智能控制中心实现精准灌溉与科学施肥,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

工厂化育秧释放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通过“企业+农户”模式,育秧中心每年为周边提供超6万亩次的全流程农事服务,带动1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众多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在这里,科技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金陵味稻”品牌则化作一面旗帜,引领南京稻米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让每一粒种子都在科技赋能下赢在“起跑线”。

“未来农业,是让机器读懂土地的语言。”赵健展望道。随着5G、物联网技术深度应用,育秧中心正持续加码科技投入,推进植保无人机、智能农机设备升级,打造更完善的农业物联网体系。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他们正在书写“金陵味稻”香飘四海、“中国饭碗”盛满智慧的农业新篇章。

来源:新华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