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推荐算法重构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内容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媒介环境学派聚焦于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与技术传播的内容相比,技术本身具有更显著的社会、文化和个人规制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有学者将媒介环境学派整体框架分为媒介的静态特征、动态演变以
作者:李凡 任媛媛
智能推荐算法重构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内容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媒介环境学派聚焦于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与技术传播的内容相比,技术本身具有更显著的社会、文化和个人规制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有学者将媒介环境学派整体框架分为媒介的静态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本文选取该框架的两个主要部分,分析推荐算法对社会产生的双重效应,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规制策略。
静态特征:短视频算法的基本逻辑
(一)空间偏向:偏好至上的社会连接
媒介环境学派学者伊尼斯将“偏向”这一概念引入媒介研究中,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其特定的偏向,并据此将媒介分成两种:偏向时间的媒介和偏向空间的媒介。就推荐算法而言,尽管它能够大幅度减少信息传播的时间延迟,但其推荐逻辑更加侧重于空间范围的扩展,即通过分发流行且符合用户偏好的内容来增强不同地域间用户的联系。
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的驱动力源自对用户偏好的精准捕捉。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记录、点赞、关注列表等多维度数据,算法能够了解用户的兴趣所在,并构建详尽的用户画像。依据后台画像,算法优先挑选与用户偏好匹配的内容,推送至用户的个性化界面。这种偏好导向的推荐策略,不仅精准地满足了用户对特定类型内容的需求,更在无形之中为用户在短视频世界里划分出了属于自己的兴趣 “领地”。在此机制作用下,具有共同爱好的个体更容易汇聚成群,形成特色鲜明的兴趣社群。在分享、评论等互动行为的加持下,社群内部的共鸣得以加深,构筑起跨越地缘的社交网络。
(二)媒介平衡:信息适配的智能分发
尼尔·波兹曼指出,媒介环境学就是要运用学科知识促使世界形成更加平衡和健康的媒介环境,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实现媒介平衡。大众传播的单向模式演进至分众传播的互动阶段,进一步发展到泛众传播的多向模式。多节点的信息分发方式引发了信息洪流,使用户陷入信息过载的局面。进入5G时代后,数字信息的海量增长与用户可用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致使媒介生态环境呈现出失衡的态势。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协同过滤、社交关系和内容热度等多种推荐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显著减少了用户寻找内容的成本,全面优化了供需两端的匹配效率,实现了媒介传播机制的平衡效应。
社会影响:短视频算法的双向价值分析
在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范式中,环境被划分为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级。短视频算法创造了新的媒介环境,这一环境利弊兼具,并且从上述维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正向价值:能动塑造积极社会环境
作为数字时代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推荐算法不仅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体验和效率,在社会环境方面也展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
一是丰富文化传播渠道。相较于传统视频媒介,短视频平台提供了更多社交及生产可供性,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也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焕发生机。在算法机制的精准助力下,京剧、越剧、汉服等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算法还会对新颖、高质量的内容给予更高的推荐权重,这激励着创作者不断创新。近年来,抖音涌现出以“南翔不爱吃饭”“江寻千(九月)”“朱铁雄”等为代表的爱好传统文化的视频创作者。这些创作者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而且擅长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展现传统之美,将内容打造得时尚、多样且富有创意,从而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火爆“出圈”的作品。
二是注入经济发展动能。抖音的兴趣探索机制,按一定比例向用户推荐以往不常浏览的内容类型,同时增加一些随机内容。这种算法设置可能会让用户发现一些原本认为不感兴趣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无论是2023年走红的山东淄博还是2024年的甘肃天水,都是传统意义上缺乏知名度、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原本很难进入大众视野。但在算法的助推下,当地政府的周密规划、优质服务,广大民众的热情好客,以及丰富的美食美景,得到广泛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法挖掘出了这些城市背后的魅力,让更多网友看到这些小城的特色,带动了整个文旅产业链的发展。此外,算法也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农户或商家可以通过直播或短视频推销自己的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销售模式转型。
2024年3月16日,游客前往天水市天水古城举办的“天水麻辣烫吃货节”现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二)负向价值:客观冲击符号与感知环境
正如媒介环境学派先驱芒福德指出的,技术进步带给社会便利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和文化的副产品。短视频算法在营造正向社会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一是在符号环境层面的内容同质。个性化推荐机制虽然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但也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由于算法倾向于推荐那些受欢迎和高互动率的内容,类似的视频被频繁推送,就有可能带来内容重复的体验。
二是在感知环境层面的重复单一与技术依赖。由于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偏好来筛选内容,这意味着一开始推送的内容,用户兴趣度较低。随着内容需求更多被满足,用户可能更倾向处于自我构建的话语空间或网络社交圈中,减少与外界的交流。
未来发展:短视频算法的优化路径
对于短视频算法,我们既不应将其视作“洪水猛兽”全盘否定,也不能无视其潜在问题放任自流。唯有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治理,建立起协同治理体系,才能有效减轻其负面影响,更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算法向善”。
(一)平台维度:强化社会责任,实现科技向善
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这意味着短视频平台需更加注重内容的正面导向,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平台完善人工审核机制,逐步强化“人”在审核传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专业生产内容(PGC)的传播,对具有教育意义、启发思考、传递正能量的视频内容给予更多推荐,从而引导用户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在确保平台核心权益不受侵害的基础上,增强算法的透明度,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公正的网络环境。
(二)技术维度:优化算法机制,丰富优质信息
为了优化既有算法,可以引入多样化的评估标准,如用户满意度、内容实用性等,以实现对视频质量的多维度评估。还可以随机抽取用户对所观看的内容进行评价,根据不同权重将结果分类,为高质量视频提供更多推荐机会。同时,定期调整用户偏好类型与其他类型的内容推送比例,确保用户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内容。
(三)用户维度:提升算法素养,调适信息需求
用户数字素养的提高也是推动短视频平台算法优化的重要因素。用户应有意识地主动筛选和辨别平台上的信息,避免被低质量或虚假内容误导。这要求用户在接收信息时,不仅要关注信息的内容,还要关注信息的来源,分析信息的背景和可能的偏见,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此外,用户应当积极探寻并关注各领域的优质内容,以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视野。
(李凡: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任媛媛: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1月号,原标题为《媒介环境视域下短视频算法的社会影响及优化路径》,参考文献略。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