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推昭乌达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09:29 2

摘要: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昭乌达牛选育技术规范》等5项赤峰市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技术审查委员会由我市多年从事畜禽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工作的7位专家组成。

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昭乌达牛选育技术规范》等5项赤峰市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技术审查委员会由我市多年从事畜禽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工作的7位专家组成。

技术审查委员会对编制说明、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交流和质询,对5项标准逐一提出了具体审查意见,并一致同意5项标准通过技术审查。

此次通过技术审查的5项赤峰市地方标准是2023年由市农牧局提出申请、市市场监管局批准立项,包括了昭乌达牛选育工作中的选育技术、种公牛饲养管理、母牛饲养管理、人工授精技术、疫病防控。标准的提出和制定,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为保留和繁衍优良基因,进一步提升昭乌达牛选育的整体种群质量,有效保障种公牛和母牛的牛群健康,提高繁殖效率,推动人工授精技术在赤峰市的广泛应用,加速品种改良进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昭乌达牛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昭乌达牛的选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昭乌达牛的品种认定、品牌打造、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标准的培训、推广、实施,将对推动我市昭乌达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赤峰市牛的品种改良始于上世纪50年代,通过引入英国短角牛和本地蒙古牛杂交,到80年代培育出著名的草原红牛品种。1985年,被国家农林渔业部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为培育“草原红牛”作出重要贡献的翁牛特旗海金山牧场被誉为“中国草原红牛的故乡”。1986年,国家农林渔业部发布了行业标准《中国草原红牛》(NY24-1986)并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

2001年,赤峰市委市政府从当时的赤峰市肉牛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出台了《赤峰市肉牛产业专项推进实施方案》,5年一个周期,以大力开展牛的冷配改良为重点,推进赤峰市肉牛的品种质量和生产性能的提升。2010年,赤峰市农牧业局根据当时的肉牛改良现状,适时启动了“昭乌达牛”新品种培育项目,制定了《赤峰市昭乌达牛新品种培育方案》。从2010年到2019年,市政府每年下发的《赤峰市肉牛产业专项推进实施方案》、《赤峰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以及2023年下发的《赤峰市推动肉牛生产高质高效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都将昭乌达牛选育工作列为重点工作。

昭乌达牛的选育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肉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赤峰市本地改良后的牛为母本,级进杂交到三代以上,选择理想型个体组成育种群,同时进行横交固定、扩群繁育、中试推广,即边杂交,边固定,边选育,边提高,边推广,培育含西门塔尔牛、蒙古牛、草原红牛血液的昭乌达牛新品种,进一步改进肉用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主要提高肉用性能和产奶性能。

目前,全市已有4个昭乌达牛育种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5个核心育种场、50个核心育种户,达到昭乌达牛选育标准的母牛18000头,培育昭乌达牛种公牛15头。2023年又从四个育种旗核心育种场(户)优中选优,遴选出1000头特、一级昭乌达牛母牛,进一步优化了核心群质量。

按照昭乌达牛育种技术路线要求,经过昭乌达牛育种科技人员多年的努力,昭乌达牛各项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育种目标要求,遗传推广效果良好。

来源:赤峰市场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