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六通一体化”,绘就大思政课建设新蓝图

摘要:“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近年来,红山区积极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立足区情实际,提出“六通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思路,推动各学

“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近年来,红山区积极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立足区情实际,提出“六通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思路,推动各学校形成“共学、共研、共教、共享、共育”思政课内容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建设新格局,增强思政“金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

“机制畅通”夯实思政课建设根基

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红山区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能作用,强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团队建设,聘请专业团队参与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党委统筹领导、部门联动配合、学校履职尽责、多方齐抓共管”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有效解决思政课统筹规划不够、落地实效不强的问题。

同时,全区加强统编教材的使用工作,从大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等方面申请专项课题开展研究。从“规划一体化德育内容”“优化一体化德育方法”“健强一体化德育队伍”“强化一体化德育协同”“完善一体化德育评价”五个方面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队伍打通” 锻造思政教育精锐之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红山区始终坚持“六要”标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依托红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以学科培训的方式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引导红山区专职思政课教师106名、兼职思政课教师278名加盟组建思政教师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听课评课、教研交流、集体备课、共享案例等活动,打通跨学科、跨学段、跨年级之间的教师沟通联系渠道,共研思政教学堵点卡点难点,改善教师间“往来不多、交流不深、联系不密”情形。

同时,还设立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制定教师轮训制度;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建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培养思政课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探索实行特聘教师制度,持续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制定《红山区教育系统专业教师招聘计划》;加大了对思政(道法)课教师的表彰力度。

“课程联通” 搭建思政知识互融之桥

德育渗透体育课堂教学,思政元素落实到美育工作,劳动课程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红山区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探索大思政课跨学科、跨学校、跨学段的课程横纵联通,解决各级学校思政课易各自为战、相互脱节问题。制定了《红山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团队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研科研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课程评价一体化”等六个方面实现中小学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通。

同时,还出台了《红山区教研工作指导意见》,从教研内容、教研形式、教研途径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在横向上,着力挖掘蕴含于学科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纵向上,立足不同学段学情特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体化课程目标设计体系,强化不同学段间课程内容衔接,探索建立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双向课程效果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切实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割壁垒,实现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通。

“教学贯通” 疏通思政学习脉络

红山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充分运用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激励学生。

——结合学科特色和地区实际,推进辖区中小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创建“革命红、石榴籽、生态绿、安全蓝”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品牌。

——围绕国家先进模范、英雄事迹及红山本土人物故事等内容,推进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史、民族团结、美丽中国、国家安全等生动案例“进校园”;

——合理利用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契合主题的各类教育活动,全面阐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北疆文化等思想内涵;

——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伟力,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地区特色的教学品牌。

“资源互通”汇聚思政教育力量

“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德育教育成果展、思政研修交流教学成果展受益良多;《红山石榴红》《走进红山校园,感受团结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片深受好评……

红山区坚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深入挖掘辖区各类富含育人元素的教育资源载体,切实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进建设要素多元、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思政课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互联互通、一体联动。

汇集红色教育、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文旅、社会、科普教育、非遗文化等方面资源,分别打造“思政+党史”“思政+民族团结”“思政+研游”“思政+劳动”“思政+科技”“思政+文化”等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聚焦各类资源互通,红山区辖区内中小学生“出校园、进社区、看工厂、观展馆、下乡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实现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有效延伸,形成了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数字融通”搭建思政智慧云平台

红山区坚持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结合青少年思维方式、文化偏好、行为特征等鲜明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数字新媒体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教育格局,依托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线上交流”等形式,开展线上思政课研讨、德育交流活动。解决思政课教育空间距离远、时间不充足等问题。科学应用“互联网+”和VR、3D体验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借鉴一线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学生易接受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广泛运用动漫、音视频等原创作品,编写系列“微故事”,录制系列“微视频”,通过短视频、动漫等可视化、沉浸式体验,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思政教学内容搬上“云端”。

创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活动,打造有创意、有思想的网络优质思政课程,在提高青少年网络辨别能力、免受不良信息侵扰的同时,为学生创设全时段、不打烊、“超市式”的网络资源服务,切实将数字化教育优势转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势能,进而实现厚重理论的轻巧化传播。

来源:中国红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