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地最新经济数据表现亮眼,直接提振了香港市场的信心,港股回稳走强;恒指年内涨幅已接近16%,创下2008年以来港股跑赢A股表现最好的一年。与此同时,中国监管层与国际机构纷纷发声,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已成全球投资者共识。
内地最新经济数据表现亮眼,直接提振了香港市场的信心,港股回稳走强;恒指年内涨幅已接近16%,创下2008年以来港股跑赢A股表现最好的一年。与此同时,中国监管层与国际机构纷纷发声,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已成全球投资者共识。
昨日(19日),港股低开188点或0.8%,受阿里巴巴(9988)绩后走势拖累,一度跌穿10天线,最多曾跌285点,低见23059点;幸好内地公布4月份经济数据,尤其是工业增加值较预期佳,大市气氛改善,恒指跌幅收窄,午后曾转升57点,惟尾市再度回落,最终收报23332点,微跌12点或0.05%。国指收跌0.09%,报8460点;科指收跌0.5%,报5255点。大市成交额1847亿元(港元,下同)。
阿里巴巴绩后走势欠佳,昨日市传特朗普政府拟打压阿里巴巴为中国版iPhone开发AI,令该股再度挫逾3%,收报119.2元,成交147.71亿元,成当天表现最差蓝筹;其他苹果相关供应商亦受拖累,舜宇(2382)挫3.3%,瑞声(2018)跌2.8%。
小米(1810)本周四(22日)拟发布首款SUV车型,还有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全日逆市升2.6%,报52.35元。其他重磅股,美团(3690)升2.28%,腾讯(700)升1.181%;中国联通(762)是昨天表现最佳蓝筹股,收报9.26元,升4.16%。
另外,最新获纳恒指成分股的美的集团(300)及中通快递(2057),收市各升2.95%及4.04%。近期表现突出的泡泡玛特(9992)昨又反复炒上再创新高,全日收207元升5.77%。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回勇,尽管4月份因关税战曾失守2万点关,惟局势缓和后正逐步收复失地。有外媒报道指,由于内地经济胜预期及对香港科技股热情不减,资金正大量涌入香港,港股表现以近20年来最大幅度跑赢内地股市。今年以来,恒指累升约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则跌1.2%,这是2008年以来港股跑赢A股表现最好的一年。瑞银指出,今年港股表现强劲,大部分由北水(内地南向资金)推动,当中很大程度是由人工智能(AI)交易驱使。
霸菱接受港媒访问时称相信“港股最坏时刻已过去”,惟贸易战后续消息尚未明确,港股后市是否有力再上或突破高位,取决于内地第二季数据及中资股业绩是否符合预期。该机构认为目前乐观市底愈来愈高,投资者可待回调再考虑入市。
港股的强势表现,离不开内地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更源于监管层释放的明确政策信号与国际机构的积极回应。昨日举行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中国证监会以及多位外资代表齐声看好中国资产。
5月19日,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
昨日,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以“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为主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圳市政府市长覃伟中、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主席罗文才、深交所理事长沙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深交所总经理李继尊主持开幕式。当天,来自监管层的声音引发广泛关注,中证监“喊话”全球投资者:A股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将始终坚定。
今次会议为期两天,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金融监管机构及交易所、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创投机构、评级机构、中介机构、指数供应商、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以及深市上市公司等代表参加大会。
机构观点摩根士丹利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金融市场及很多经济趋势呈现“东稳西荡”情况,“东稳”即中国市场越来越稳,“西荡”是西方各种不确定性正在上升。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有助于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提振,80%以上投资者表示近期将增加中国股票的投资敞口。 美银 中国最近政策一致性和明确性、持续的技术进步等原因之下,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重新回归。 瑞银 人工智能发展与DeepSeek提振科技投资风险偏好是今年推动中国股票的估值上行的叙事变化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境内投资者的信心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全方位政策宽松正在助力中国股市展开估值重构。 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 近期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表明在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外资机构正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预期企业盈利的下行风险有限,市场将迎来价格重估。李明致辞时表示,投资中国意味着更高的确定性。去年以来,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关键举措深入推进,市场生态正加快完善,随着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反映出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李明指出,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成色和创新动能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回报投资者。接下来,将持续引导上市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不断打造高质量、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群体,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
李明亦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始终坚定。中证监将按照制度型开放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外开放顶层制度设计,从对外制度的相容相通、透明度、系统性以及多边合作上着力推进对外开放的步伐。
深圳证券交易所
沙雁致辞时说,中国资产向上重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热议话题,并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共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具备韧性的上市公司群体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基础;二是科技创新热潮为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四是主动扩大开放打造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接下来,深交所将围绕3个重点展开工作:一,以深化创业板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完善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机制,发挥从“IP”到“IPO”再到上市后做优做强的全周期、接力式服务体系作用;二,持续优化深港通机制,积极推动REITs纳入深港通标的,稳步拓展跨境ETF产品互联互通和指数产品交叉挂牌,为境外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建立更丰富的渠道;三,进一步丰富与境外投资者的沟通交流方式,“走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今年计划开展10场以上“投资中国新机遇——深市上市公司境外投资者路演”活动,方便境外投资者与深市上市公司面对面深入交流。
在主旨演讲上,一众外资机构首席经济学家、专家学者们传递出强烈信号:即在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政策之下,中国于科技领域优势正显现,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全球投资者的目标再次转向中国资产。
“产业链上下游的集群规模优势、人才红利以及广大市场需求和民营企业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将推动中国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科技革命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人才优势在AI行业非常明显,这源于中国多年的工程师红利。他又指,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金融市场及很多经济趋势,呈现“东稳西荡”的情况,“东稳”即中国市场越来越稳,“西荡”是西方各种不确定性正在上升。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预期,有助于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提振,在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80%以上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中国股票的投资敞口。”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表示,中国市场估值吸引力依然显著。海外投资者普遍比较看好科技或人工智能研发、新消费和高端制造相关赛道的企业增长潜力,也在这些方面开始进一步积极布局。
美银中国区行政总裁暨大中华地区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市场销售部主管王伟表示,通过对亚洲基金经理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寻找在中国的投资机会,只有16%的投资者在寻找其他机会,低于上个月的26%,还有10%的投资者已全面投资中国。他进一步指,中国最近政策一致性和明确性、持续的技术进步等原因之下,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重新回归。一些投资者指出,在岸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已恢复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