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一季度裁员2000人,重用DSO模式!网友:“科学家变PPT工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10:11 3

摘要:近日,在媒体电话会议上公布拜耳公司第一季度收益情况时,拜耳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Bill Anderson)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拜耳将裁员约2000人。

拜耳推出新运营模式后,一季度裁员2000人!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近日,在媒体电话会议上公布拜耳公司第一季度收益情况时,拜耳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Bill Anderson)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拜耳将裁员约2000人。

这是自2023年7月拜耳启动大规模重组计划以来,累计裁员的第11000名员工。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瘦身行动”,与2024年1月推出的“动态共享所有权”(Dynamic Shared Ownership,简称DSO)新运营模式紧密相连。DSO模式以精简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为主要目标,然而,这场变革究竟能否助力拜耳摆脱当前困境,依旧是行业聚焦的关键问题。

DSO模式的核心要点在于打破传统层级架构,给予一线团队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力,以此减少决策链条中不必要的环节。例如,2024年3月,拜耳将高管团队成员从14人缩减至8人,同时成立“全球商业化”部门整合各类资源,直接推动组织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CEO比尔·安德森曾坦言,此前拜耳与客户之间隔着12层管理架构,“这种层级结构如同金字塔一般,严重压制了创新活力”。

这一模式并非单纯的成本削减工具,而是战略转型的载体。根据DSO原则,裁员重点聚焦于管理或协调岗位,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逐步推进,计划最迟于2025年底完成。拜耳强调,此举旨在释放资源,将资金和人力重新分配到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如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和肿瘤药物研发。

尽管DSO模式被寄予厚望,但拜耳的财务表现仍显脆弱。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销售额为137.38亿欧元,同比微降0.1%。其中,制药业务成为唯一亮点,收入同比增长4.1%,达45.48亿欧元,主要得益于慢性肾病药物Kerendia(增长87%)和前列腺癌药物Nubeqa(增长78%)的强劲表现。然而,抗凝血药Xarelto因专利到期和仿制药冲击,销售额暴跌31%,暴露了拜耳对单一重磅产品的依赖风险。

更深层的压力来自2024年的整体业绩:总营收同比下滑2.2%,净利润亏损25.52亿欧元,中国区收入也出现0.7%的萎缩。裁员虽短期内缓解了成本压力,预计2026年前节约20亿欧元,但长期仍需依赖创新管线填补收入缺口。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拜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则是全球医药行业共同遭遇的挑战的缩影。从专利层面来看,“专利悬崖”正步步逼近。以拜耳为例,其旗下药物 Xarelto 在欧洲和美国的专利将于 2026 - 2027 年到期,眼科药物 Eylea 的专利保护期限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与此同时,仿制药与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使得跨国药企不得不加快向高壁垒领域转型的步伐。

在此情形之下,DSO 模式不仅是一种组织架构的调整,更是企业资源重新分配的必然之举。拜耳正将研发重心逐步向肿瘤、免疫疾病以及罕见病领域转移。为了集中资源推动早期项目的进展,拜耳还裁撤了非核心部门的管理岗位。以中国市场为例,2024 年中国区已完成业务架构重组,划分为五大核心板块,重点聚焦心血管、特药以及数字化创新等领域。

然而,DSO 模式的推行并非毫无阻碍。德国矿业、化学和能源工业联盟(IG BCE)曾明确表示反对分拆计划,他们担忧裁员会导致本土就业岗位流失,甚至可能引发总部迁移的风险。此外,管理层的大幅精简或许会削弱跨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而一线团队在获得更大自主权的同时,能否有效承担更高风险,目前仍有待时间来检验。

更为关键的是,医药行业的创新周期漫长,DSO 模式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未必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实际的市场收益。倘若核心研发管线未能按计划取得突破,拜耳很可能会陷入“成本削减—创新乏力”的恶性循环之中。

拜耳的DSO实验,是传统医药巨头在行业寒冬中寻求突围的缩影。短期内,裁员和架构调整或许能为其赢得喘息之机;但长期来看,唯有通过创新药物填补管线、平衡全球市场布局,如应对美国药价政策变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场变革的成败,将取决于拜耳能否在效率与创新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

网友热议

@罗一舟996(IP京):
DSO听着高大上,本质还是变相裁员!拜耳这几年管线青黄不接,砍人救不了股价,赶紧把农药业务分拆了吧!

@戴玉佩yupei (IP浙):

德国工会居然没掀桌子?拜耳总部要是搬走,勒沃库森整个城市经济都得地震,这波转型代价太大了。

@花雨哇rainlingling(IP粤):

扁平化不是万能药!医药研发需要长期协作,盲目学互联网公司的敏捷模式,小心把科学家逼成PPT工人。

@赵旭宁1998(IP粤):

2024年净亏25亿欧元,裁员省20亿根本填不上窟窿。专利悬崖+美国药价谈判双杀,拜耳这波是断臂求生还是慢性自杀?

@东安东尼奥(IPHK):
所以被裁的2000人里有高管吗?新闻里永远只写‘优化中后台’,实际上走的全是基层,领导层反而涨薪了吧?

@伊阅yiyueyue(IP黑):

看看诺华、辉瑞都在狂收并购补管线,拜耳却忙着内调架构。DSO再牛,没有重磅新药上市都是空谈!

最后一条,
不搞产品搞管理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