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我看到业内朋友不少在谈论,微软上海裁员的事情。据爆料消息说,微软上海确实启动了大规模裁员,其高额赔偿方案“N+8”引发了广泛关注。
昨天,我看到业内朋友不少在谈论,微软上海裁员的事情。据爆料消息说,微软上海确实启动了大规模裁员,其高额赔偿方案“N+8”引发了广泛关注。
被裁员工可获得“N+8”的补偿,其中“N”为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额外再加8个月工资。如工作12年的员工可获20个月工资补偿。
网传一名12年老员工晒出离职协议,显示其月薪为3.5万元,20个月工资补偿为70万元,加上24个月的失业补助(每月3000元,总计7.2万元),合计77.2万元。
消息称上海微软员工月薪普遍在15k-50k之间,研发岗更高,部分员工赔偿可达百万。
如此高额补偿为了裁员,微软到底想法要怎样呢?
阿明分析认为业务调整与AI转型导致微软全球动荡不安。众所周知,微软近年持续调整全球业务,聚焦AI领域。特别是投资OpenAI并推广Copilot等AI工具,导致部分岗位被自动化取代,尤其是研发和客服类职位。
目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微软为了优化利润率,在2024年已多次裁员,涉及游戏、云服务等部门,2025年上海成为调整重点。
此外,科技巨头如谷歌、特斯拉等也在裁员,AI技术普及加速了高薪脑力岗位的替代潮。据麦肯锡报告,2030-2060年间,50%的职业可能被AI取代。重复性、规律性工作更容易被AI替代。
当前业内消息说,部分被裁员工对高额赔偿表示满意,称“失业也是一种幸福”,认为缓冲期充足。哈哈
当然,有喜也有忧愁。也有员工担忧年龄歧视和技能过时问题,尤其35岁以上技术岗再就业困难。本次裁员流程被指突然,部分人未及与同事告别。
近年来,全球科技裁员潮提醒职场人需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掌握AI工具、发展跨领域技能,并建立多元收入来源以应对不确定性。
对于微软来说,有失有得。高额赔偿虽增加成本,但减少负面舆论,维护企业形象。微软将裁员预算计入全球成本,而非部门经费。
微软此次上海裁员反映了科技行业在AI转型与经济压力下的普遍调整。尽管“N+8”赔偿引发羡慕,但也揭示了职场人需面对的长期挑战。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效率与人性化之间平衡,仍是未来管理的重要课题。值得关注。
阿明书法:喜忧参半
- END-
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科技明说|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阿明观察】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阿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