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就新冠病毒流行趋势作出专业研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10:39 2

摘要: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教授在广州接受媒体专访时,针对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态势作出科学研判。基于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和临床研究经验,钟南山团队提出以下核心论断: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教授在广州接受媒体专访时,针对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态势作出科学研判。基于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和临床研究经验,钟南山团队提出以下核心论断:

一、本轮疫情整体可控但需重点关注高危群体

经综合研判,当前新冠病毒感染仍处于可防控范畴,公众无需过度担忧。但需特别关注65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该人群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系数显著上升。专家建议感染者应把握48小时黄金治疗期,规范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包括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民得维片及来瑞特韦片等,以有效阻断病情进展。

二、全球流行态势与传播周期预测

国际监测数据显示,自2023年3月起,香港地区及法国、英国、巴西等多国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攀升。以香港为例,近期报告死亡病例中高龄患者占比达83%,其中90%存在基础疾病。基于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专家组预判本轮疫情尚处上升阶段,预计6月下旬进入收尾期,整体流行周期约为6-8周。

钟南山强调,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已显著减弱,但疫情防控仍需秉持科学精准原则。建议医疗机构保持监测敏感性,强化高危人群药物储备,同时呼吁公众继续保持必要防护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二、本轮新冠流行预计于 6 月底结束

依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在 3 月 31 日至 5 月 4 日期间,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里新冠阳性率呈现出从 7.5%上升至 16.2%的情况,住院病例阳性率也由 3.3%提升到了 6.3%。

“我们构建了一套预测模型用以研判疫情态势,预估 6 月底左右本轮疫情将结束流行,当下正处于爬坡阶段,后续会逐步趋近高峰。”钟南山表示。

三、流行毒株系 XDV 变异株,咽痛症状突出

“此次新冠疫情和过往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钟南山指出,早期症状表现相近,诸如发烧、头疼、全身乏力、嗓子疼等。不过此次临床上反馈,“刀片嗓”的症状更为明显,且咳嗽情况也相对增多。

他提及,流行的 XDV 毒株传染性依旧较强,不过其致病力相对较弱。

近期,众多民众开始佩戴口罩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那么对于新冠病毒而言,此举有无防护效果呢?

对此,钟南山建议,在空气流通欠佳的场所应正确佩戴口罩。

四、无迹象表明南北方流行差异与气候存在关联

钟南山指出,从区域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在中国北方的流行时间相对稍早,南方则处于接近流行高峰的时段。

针对南北方新冠病毒流行时间存在差异的现象,部分人猜测这或许与气候、气温因素有关。然而,钟南山表示,目前并无证据证实南北方新冠病毒流行差异与气候有关联,不过北方的流行可能会稍早结束。

在感染人群方面,部分人认为感染新冠病毒如同“感冒”一般。钟南山强调,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后只需进行对症治疗即可。但需注意的是,奥司他韦等治疗流感的药物并不适用于新冠病毒的治疗。

钟南山特别提醒,对于患有基础病的65岁以上老年人,这一群体属于高危人群,家人和医生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若未能及时使用特效药,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安全。若能在48小时内服用特效药,或许能够阻断病情向重症方向发展。

钟南山表示,目前无证据证明新冠流行存在大小年之分。

部分观点指出,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存在相似性,或可能呈现季节性流行特征,甚至出现疫情规模年度波动现象。对此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该推测。从病原学研究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在进化过程中虽可能通过减弱致病性实现持续传播,但其是否会演变为类似流感的季节性流行模式,仍需持续监测和深入研究方能得出结论。值得关注的是,权威专家强调新冠病毒作为新型病原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维持其存在状态。

在冠状病毒研究领域,鉴于本世纪以来SARS、MERS至COVID-19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连续暴发,科学界已显著加强对该类病毒的系统性防控布局。钟南山院士透露,科研团队正着力推进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通用型疫苗及中和抗体的研发工作,旨在建立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以提升应对此类突发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处置能力。

针对儿童用药问题,当前国内研发的特效药物在适用人群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临床数据显示,现有抗病毒治疗方案在5岁以下婴幼儿群体中的应用尚缺乏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这提示医药研发领域需进一步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专项药物开发工作。

在新冠感染的治疗中,药物使用需遵循特定原则。钟南山指出,当前国内上市的抗新冠病毒药物里,来瑞特韦、先诺特韦以及民得维这三款国产药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它们均属于处方药范畴,必须凭借医生开具的处方方可使用。

据钟南山介绍,尽管现有国产特效药在治疗效果方面表现良好,然而,鉴于这些药物均未在0 - 5岁儿童群体中开展临床试验,所以目前并无充分证据能够证实小孩使用此类特效药物是安全且有效的。对于0 - 5岁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建议选用一些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通常情况下,新冠患儿常常伴随家庭聚集性感染现象。因此,当家人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时,务必严格做好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儿童。

来源:小城故事大杂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