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深夜,教育圈被两则讣告彻底震动——南京艺术学院45岁博导尹悟铭抢救无效离世,浙江理工大学传播系“系花”刘曦也在同日病逝。其中,留着标志性锁骨发、被学生赞为“行走的时尚教科书”的刘曦老师,官方虽以“因病医治无效”简单概括,但同事披露的细节却无情地揭开了
5月16日深夜,教育圈被两则讣告彻底震动——南京艺术学院45岁博导尹悟铭抢救无效离世,浙江理工大学传播系“系花”刘曦也在同日病逝。其中,留着标志性锁骨发、被学生赞为“行走的时尚教科书”的刘曦老师,官方虽以“因病医治无效”简单概括,但同事披露的细节却无情地揭开了高校教师生存现状的残酷面纱。
一、澳门学霸的十八年拼搏:咖啡成续命日常
刘曦的履历堪称一部“开挂人生”的范本。2006年,她从澳门大学传播学硕士毕业,还曾是南洋理工访问学者。短短三年间,她便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论文,还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然而,这位即便被偷拍生图都能登上热搜的美女教授,办公室抽屉里常年放置的却是速溶咖啡、布洛芬和胃药。
同事定慧老师回忆:“她改论文常常改到凌晨三点,第二天依旧脚蹬细高跟连续上四节课。”有一次,定慧老师撞见刘曦边打吊瓶边开线上会议,手背上还留着留置针。学生偷拍的备课照片里,电脑右下角的时钟总是显示着01:23、02:47这样的深夜时刻。
二、吗啡难抑剧痛:最后42天的体面坚守
知情人士透露:“她疼得把病床栏杆都掰弯了,还在批改学生论文。”刘曦患上了罕见的腹膜间皮瘤,癌细胞转移时,疼痛让她浑身抽搐,每小时都要注射吗啡止痛。即便如此,她仍坚持用语音逐条指导毕业生答辩,直至声带被止痛针麻痹,无法出声。
最令人痛心的是同事群里流传的细节:大家想去医院探望她,她总以“病房空调太冷会弄花妆”“化疗后头发没长齐”为由拒绝。定慧老师在悼文里写道:“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维持着知识分子的体面,就像她永远挺直的腰板和熨得平整无褶的衬衫。”
三、“青椒”猝死现象背后:“非升即走”的高压困境
这并非个例,翻开高校讣告,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 38岁博导张祺乐,抗癌三年还瞒着同事坚持授课,临终前还在修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
- 37岁的闫罗彬,为给患尿毒症的弟弟赚医药费,边吃靶向药边带学生考察丹霞地貌。
- 浙工大3天内连发两则讣告,53岁的程勇因过劳诱发心梗离世,59岁的周亚越倒在了国际期刊校样稿上。
某985高校教师群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白天是制作PPT的纺织工,晚上成了撰写论文的流水线女工,凌晨又化身基金项目的守夜人——我们是不配睡觉的学术民工。”
四、血泪教训下的打工人自救之道
1. 重视体检:刘曦两年前体检就查出CA125超标,却因忙于课题拖延复查。我们不应像鸵鸟一样逃避体检,要及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2. 关注身体疼痛信号:持续两周的头痛、胃痛等可能比工作的截止日期更致命,要重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3. 碎片化养生:清华教授研发的“五分钟冥想术”,在会议室等场所就能抽空练习,能有效缓解压力。
4. 日常养生小妙招:改论文时踩脚踏器,开组会泡黄芪枸杞茶,答辩季备好护肝片,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养生。
看着刘曦生前最后一课的视频,满屏弹幕都在表达“破防了”。那个身着米色西装在黑板前比划新媒体传播模型的身影,或许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我们或许该思考:在“非升即走”的巨大压力下,究竟要牺牲多少健康才能换来一纸聘书?当生命进入倒计时,那些没追完的综艺、没去成的演唱会,会不会比没结项的课题更让人遗憾?
此刻,摸着发烫的电脑,我们是否该给自己泡杯菊花茶?毕竟,论文可以重写,基金可以再申请,而生命却无法重来。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微信
搜索
刘曦啥病
刘曦个人资料简介
刘曦教授什么病
副教授刘曦结婚了吗
沈杰刘曦儿子现状
女教授现状如何
来源:谈时尚小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