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一杯“徽茶”何以香飘世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22:57 3

摘要:5月16日,2025第十七届安徽茶博会于合肥启幕,将持续至19日。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茶香四溢,吸引省内外800余家茶企、1300余家采购商前来打卡,以茶为媒,共同讲好安徽“一片叶子”里的故事。

5月16日,2025第十七届安徽茶博会于合肥启幕,将持续至19日。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茶香四溢,吸引省内外800余家茶企、1300余家采购商前来打卡,以茶为媒,共同讲好安徽“一片叶子”里的故事。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杯茶,既是饮品,也是文化,承载茶道。“中国徽茶,迎客天下。”好客的安徽人,怎能少了这片传承千年的叶子?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声名在外,穿透世界。

喜好茶,也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气质。安徽茶博会上,各地好茶集中亮相、“切磋比拼”,展销台上既呈现无限贴近普通人的人间烟火气息,更展现“一片叶子”带来的大产业前景。

先看一组数据。去年,安徽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正聚力向着“千亿产值”迈进。“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这些年来,安徽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依托资源禀赋,做“活”茶产业链,带动产业、经济、就业升级。不论从经济还是民生看,激活茶产业潜力,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当然,茶并非江淮独属,各地有各地的特色茶,有着自己的茶品牌。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云南普洱茶、信阳毛尖等,都是茶界的“佼佼者”。茶叶“一域一特”,市场占有量难分伯仲,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竞争,才能出品牌,出特色。安徽是茶叶大省,迈向茶叶强省,仍需在文化挖掘、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开放合作中开辟新路子。

事实上,安徽已有实践。春游江淮,“美丽经济”打响漂亮仗。从游茶园到采茶游,再到沉浸式体验茶文化魅力,安徽讲好“一片叶子”背后的故事,通过非遗手工制茶技艺展演,向游客演绎茶道,传承徽风皖韵,让一片叶子有了交流的“通用语言”。如今,安徽已打造出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29条、省级茶旅精品线路20条,将茶园变景区、制茶技艺变非遗体验,“茶文旅”综合产值超过380亿元。

种茶也是“种科技”。传统茶产业通常被视为“靠天吃饭”。然而,形成产业规模,离不开“藏茶于技”。祁门红茶生态示范园,5G技术实现智能灌溉与虫情监测;黄山建成“茶产业大脑”,消费者扫码,便能查到茶叶名称、企业信息、采摘时间、加工过程,知晓茶叶的“前世今生”……今天的安徽,已建成12个5G+智慧茶园示范基地,物联网设备覆盖率达30%,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业之路。种好茶,形同科技创新,同样需要在“首创性、差异化”上聚力突破,让“徽茶”成长、出海之路更有后劲和动力。

品牌是市场的“硬通货”。磨砺品牌,仍是安徽茶产业由“大”向“强”升级的关键。只有做强品牌,打造特色特点,才能更好吸引世界市场,让茶文化更加靠近消费群体,让“徽茶”更好香飘世界。去年,安徽茶叶出口2.4亿美元,在我国绿茶出口额省区市排名中位列第2,说明安徽茶品得到了世界市场的广泛认可。

乘势而上,本届茶博会上,安徽设立国际交流区,吸引国外采购商洽谈合作,让更多名品优茶“走出去”。当然,从“本土”到“全球”,安徽仍需加强标准化管理、国际化认证,推动从卖产品向卖品牌、传播茶文化转变,持续提升“徽茶”的知名度、影响力。

目光由外向内,在安徽,一杯茶还蕴含着治理之道。在安徽有的地方,以茶为媒,推动治理走深。从“饮茶议事”到“茶话会”,村民们喝着茶、议着事,在交流想法中达成共识,让基层千头万绪的琐碎事有了解题之道。

小小茶叶,关乎经济民生,更传承文化自信,蕴含治理智慧。精心培育,讲好茶文化故事,徽茶香飘四海的同时,正为乡村振兴、农业强省注入新活力。(作者 周军)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