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实务必备【考场应答注意事项 3】2025社工考试(文末有福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0 10:01 3

摘要:拿到试卷先浏览题目审题,根据自己对题目的把握简单复杂程度先分配做题时间,尽量把握做题节奏,往往时间会比较紧。

考场应答注意事项

第一、拿到试卷先浏览题目审题,根据自己对题目的把握简单复杂程度先分配做题时间,尽量把握做题节奏,往往时间会比较紧。

第二、写字字迹一定要清楚,每一个观点必须分段写,句子首句写关键词得分知识点。

第三、尽量用专业术语表述,适当加上各种理论依据,实在不会大白话描述。

第四、如果不太会,也尽量多写点个人认为沾边的内容,尽量填满,切忌让卷面空白。

第五、考试前复习实务时候尽量熟悉各种人群的需求,还有各种需求对应的理论和应对策略。

第六、考试前参考人家模拟答题试卷模板答题套路,区分个人,小组,社区各类答题套路答题的区别。

第七、千万不要因紧张填写错误准考证号,名字等关键信息,还有答题区域别填写错误。全部题目完成后有时间再仔细检查后交卷。

第八、在考试前寻找一个专业的网校或者培训机构,或者加个学习群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九、有时间在网上做一下各类实务历年真题,并预估一下当年考试重点题型,有重点的去选择做题记忆(当然这个是看运气的)

题目分类与答题技巧

三点一线法:题干、问题、答案/排除法、咬文嚼字/宁缺毋滥不多选

顺藤摸瓜、按图索骥

三层分析、圈圈放大、一一对应、层层细化

中级实务的答题原则有两条:

第一,对照题号,依序作答。每一道题目都会有若干个问题,考生应当严格按照序号作答,并明确标清楚题号,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第二,把握时间,平均分配。大部分考生都面临答题时间前松后紧的状况,第一题答了 50 分钟,而留给最后一题的时间才 5 分钟。

但其实每道题目的难易程度大抵相仿,因此分配的时间也应该大致一样。如果试卷有 5 道题目,请考生严格按照 25 分钟完成一题的速度进行。

这 25 分钟中,5 分钟用来读题和整理思路,20 分钟用来书写。一旦时间到 25 分钟,必须立即停下做下一题,否则会导致时间分配失误。

如此,5 题共花125 分钟,最后的 25 分钟可以用来补足先前没有做完的题目。

理论评估:解释理论、分要点解释、案例细节、理论阐述、得出结论。

提供服务类型:

(1)心理辅导、个案辅导(2)认知改变(3)潜能激发(4)学业辅导(5)朋辈辅导

(6)家庭辅导(7)行为矫正(8)资源连接(9)权益维护(10)关系协调

(11)潜能激发(12)医疗康复服务(13)康复训练服务(14)就业辅导服务(15)促进社会参与

——由小到大、由实到虚、由近及远

服务对象需求:生理、心理(精神情绪)、个人、家庭、同辈、社区、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工作伦理实践原则排序)入学、就业、家庭照顾、经济收入、户籍、社会融入、自我效能感、

间接策略(家庭、同辈群体、社区、社会环境、社会政策)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支持、资源整合、传授技能

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正式(志愿服务小组、社工服务个案小组、社区参与活动平台)非正式(家人支持、朋辈群体、社区邻里)

社会生态系统图——非正式与正式资源系统。

ABC 情绪治疗——先说明概念、细节;再讲关系

1、以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评估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死亡的全部过程及其特征。

(2)人际关系,是指个体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并由此构建个人未来发展的互惠性照顾关系。

(3)能力,是指个体与环境交流及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4)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是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

(5)地位与栖息地,是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及其拥有的社会成员地位。

(6)适应力,是指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注意区分社会生态系统(微观、中观、宏观)

2、优势视角的理论,评估服务对象自身所具有的资源。

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我能力的提升。

(1)正式的资源(社会福利机构、官方层面)。

(2)正式的社会工作者资源。

(3)非正式的家庭资源。

(4)非正式的朋辈支持的资源。

(5)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

3、根据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内涵)的理论,从四个基本系统角度设计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与具体策略。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基本系统出发进行介入。

1.改变媒介系统:主体、目标、策略

2.服务对象系统:主体、目标、策略

3.目标系统:主体、目标、策略

4.行动系统:主体、目标、策略

4、抗逆力理论:理论来源

促进社会联结、建立清晰边界、传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支持、表达高度期望、强化参与机会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

个人系统/环境系统——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环境

社会问题——“大龄剩女”群体的需要

解答要点:

社会服务计划的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是目的(总体的、抽象的)和目标(具体的、多方面的);

二是关注的对象及其问题;

三是多层次介入策略;

四是计划一起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六是计划具体的行动、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社会服务计划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所面临的问题及其需求

二、目的和目标

1.目的 2.目标

三、介入策略

1.心理辅导 2.认知改变 3.互助小组 4.技能培训

四、相关的合作者

社区委员会、相关婚恋社会组织、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报纸电视等相关大众传媒 、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家庭成员等。

五、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

包括:使能者、心理支持者、信息提供者、咨询者、倡导者、知识教育者、关系协调者、资源连接者等。

#社工中级实务必备口诀 #社工中级实务万能答题模版

成功领取的小伙伴,请在评论区留言“已领到”,感谢关注支持!

来源:真实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