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5.20)是第35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对于很多新手宝妈来说,母乳喂养,不仅是亲子关系的起点,更是育儿旅程中一段充满挑战和探索的旅程。
今天(5.20)是第35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对于很多新手宝妈来说,母乳喂养,不仅是亲子关系的起点,更是育儿旅程中一段充满挑战和探索的旅程。
科学赋能母乳喂养,守护生命之初的健康未来,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栏目组对话嘉宾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一病区护士长刘颖、产科三病区护士长夏家爱,梳理汇总母乳喂养过程中新手宝妈最常见的疑虑和困惑,助力母乳喂养之路顺畅温馨。
母乳喂养快问快答:
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6个月内的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的孩子不仅患感冒、腹泻、肺炎的概率更低,也能有效降低成年后患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对宝妈来说,母乳喂养能促进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妈妈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机率,还能帮宝妈尽快恢复体型。
产后多久开始母乳喂养?
产后多久开始母乳喂养?
不论妈妈是顺产或是剖宫产,只要身体允许,建议产后马上喂养。
宝宝的吸吮反射在出生一小时内最为强烈。而妈妈的初乳,是宝宝第一剂多效价疫苗。新生儿后尽早吸吮,有利于获得大量免疫活性物质,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也能促进母亲乳汁分泌。
如何捕捉宝宝的哺喂信号?
如何捕捉宝宝的哺喂信号?
新生儿期,宝宝的哺乳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必受限。当宝宝的头扭来扭去、张着小嘴寻找,或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做出舔嘴唇等动作,都是早期喂养信号,妈妈们此时就可以哺乳,不必等到宝宝哭闹时再喂。
母乳喂养一天几次、间隔多久科学?
事实上,宝宝天生就具备感知饥饱的能力,没吃饱时,会主动寻找食物,吃饱了,就不会再吃。妈妈们无须过于纠结哺乳时长,顺应宝宝需求喂养即可。刚出生的小宝,吸吮可能没有规律且频繁,建议每天哺乳至少8-12次。
建议母乳喂养到孩子多大?
建议母乳喂养到孩子多大?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议,宝宝出生后最初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宝宝2岁或2岁以上。宝宝自6月龄开始,请及时、充分、安全、适当地添加辅食。
选择什么喂养姿势好?
选择什么喂养姿势好?
哺乳姿势有多种,选择标准是宝宝和妈妈都觉得舒适的。
大部分宝妈习惯选择“摇篮式”,就是将宝宝身体贴近妈妈,头枕在妈妈手臂上,宝妈环抱住孩子,托住臀部,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喂养方式。
对于剖宫产术后的妈妈,可以选择“橄榄球式”,就是把孩子夹在身体一侧的胳膊下方,妈妈用手托住宝宝的肩膀、颈部和头部。
当然,每一对宝妈和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一病区护士长刘颖特别提醒,煲浓汤催奶不可取。
浓汤中含有过多的脂肪、嘌呤和盐。这些物质过多,容易导致乳腺堵塞、乳汁淤积。大量脂肪的摄入也不利于宝妈们产后身材恢复。建议喝相对清淡一点的汤,多喝水,勤哺乳才是关键。
职场妈妈母乳喂养贴士:
产假快结束了,上班前该做好哪些准备?
首先是心理的准备。上班后,宝妈不能时刻和宝宝在一起了,哺乳过程中,也不能每次亲喂,宝宝吸吮的也换成了奶瓶奶嘴,妈妈在心理上要做好自我建设,上班前,和宝宝保持同步休息。
其次是装备的准备。推荐双边的吸乳器,更高效省时。还要准备专用的储奶袋、冰包冰袋,消毒奶具的消毒锅。有条件的建议准备专门存放母乳的小冰箱,尽量减少和其他食品混放。
不同温度下,挤出的母乳可以存放多长时间?
常温放置,建议不超过4小时。冷藏在冰箱上层,未冷冻的,可以保存24小时。若存放在专用冰箱里冷冻,可以保存3到6个月。
冷藏的母乳会影响营养成分吗?
母乳的最大优势在于含有人体活性物质,比如抗体、免疫因子等,这些物质配方奶中无法添加。母乳冷藏或冷冻后,活性物质可能失活,但对其他营养物质没有影响,其营养价值仍远远高于配方奶。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三病区护士长夏家爱特别提示,母乳喂养能否坚持,家庭支持很关键。
妈妈上班的日子,宝宝的照护人要提前学会母乳喂养的种种技能,掌握宝宝吃奶的量、时间,宝宝哭闹时,也要学会如何安抚。总之,母乳喂养,不能是宝妈一个人的事。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尽管如此,《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哺乳期的相关政策,但实际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按宝妈们的话说,母乳喂养好比通关打仗,好不容易挨过前几个月,上班后又是重重考验,而最终,很多压力往往转嫁到妈妈一个人头上。
为母则刚。不管母乳喂养有多难、多累,多少挑战,依然有无数宝妈在坚持。在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当下,母乳喂养,是衡量生育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每一年的“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也在提醒我们,母乳喂养,不该是宝妈们独自面对的课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托举。
母乳喂养的终极答案,不单是标准化的流程,而是赋予每个母亲有选择的勇气和底气。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