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个视频,老外看着教学楼问那是不是工厂,中国人说那是学校。他更懵了:美国孩子下午三点就放学,中国孩子晚上九点还在上课?这视频底下吵翻天,外国人说太疯狂,中国人说这就是现实。
最近刷到个视频,老外看着教学楼问那是不是工厂,中国人说那是学校。他更懵了:美国孩子下午三点就放学,中国孩子晚上九点还在上课?这视频底下吵翻天,外国人说太疯狂,中国人说这就是现实。
我表姐家就是例子,他们搬出120平的大房子,挤进40平的老破小,就为让孩子上个重点中学。我妈说她初中同学家孩子高考前,奶奶去世都不敢告诉他,怕影响考试。更夸张的是,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复习,直接毒死了窗外叫唤的青蛙。
这事背后的数据更吓人。2023年抑郁症患者9500万,三分之一是未成年人。我同学班里十个有俩抑郁,去年隔壁班还有人跳楼。老师说现在学生压力太大,家长更焦虑,生怕孩子考不上大学就完了。
其实这事得从古代说起。以前当官得世袭,后来秦朝搞军功制,谁打仗厉害谁当官。汉朝推荐孝子贤孙当官,结果被地方豪强垄断。到三国时袁家四代人都当大官,全是靠推荐。后来曹丕搞了个九品中正制,结果士族把控评级,皇族都得看他们脸色。
直到隋唐搞科举,谁考得好谁当官。这制度跑了上千年,现在影响还很大。以前考中就能免税、拿俸禄,还能让全家不用当兵种地。像《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亲戚突然对他毕恭毕敬,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家长为啥这么拼?因为科举的影子还在。他们觉得高考就是现代科举,考得好能上岸当公务员,考不好只能送外卖。我邻居花几百万买学区房,就为让孩子上个好高中。可现在大学生毕业月薪四千的比比皆是,家长越投越亏,孩子压力越大。
学校现在教的跟社会脱节。欧美学生从小学就学社交、选专业,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只学考试。我表弟大一连社团都不敢参加,怕耽误刷题。有次他跟我说:“哥,我连怎么跟女生聊天都不知道,只会背书。”
家长其实也矛盾。他们知道内卷没用,但不敢停。就像我妈说的:“我们那会儿考大学竞争小,现在千万人挤独木桥,不拼怎么行?”可这样下去孩子身体垮了怎么办?我同学小张天天吃抗抑郁药,他说自己连活着的意义都不知道了。
历史上的制度总在变。秦朝打破世袭,汉朝推荐制,后来科举取代门阀。现在高考还是主流,但有些地方开始试水综合素质评价。我听说深圳有高中不用排名,让学生自己选项目做。不过全国推广还需要时间。
教育部门最近在搞“双减”,但效果难说。我表姐说他们班作业少了,但家长偷偷报了三个补习班。老师私下说:“减负是给上面看的,分数还是硬指标。”
有些家庭另辟蹊径。我表哥放弃高考去学汽修,现在月入过万。但他爸妈总觉得没面子,逢人就说:“我家孩子是大专毕业。”还有人送孩子去留学,但费用太高,普通家庭根本玩不起。
网上有人说教育该学芬兰,取消考试,但中国人口太多,没法照搬。我同学小李说:“芬兰几百万人口,中国一个省就上亿,考试至少能筛出些人。”可筛出来的都是考试机器,不会处理实际问题。
最近看到个新闻,某大学毕业生在家躺平,父母天天吵架。我爸看了直摇头:“这孩子要是我儿子,我直接断粮。”可年轻人说:“读了十几年书,出来连房贷都付不起,读书有啥用?”
现在年轻人开始想别的出路。我表弟同学开直播卖货,一个月赚得比白领多。但家长还是觉得不稳定,非要他考公务员。两代人就这么僵着,谁也说服不了谁。
高考改革慢慢来了,但速度太慢。我听说有些大学开始面试招生,但多数学校还是看分数。我妈说:“等你们这届孩子高考,说不定还是老样子。”
教育这事,说到底还是公平问题。以前科举让寒门能出头,现在高考也一样。但时代变了,光会考试没用,得会做事、会社交。可没人敢第一个松手,怕孩子掉队。
这就是现状,没人知道明天会怎样。有人继续鸡娃,有人选择躺平,教育部门推改革,家长在中间左右为难。或许得等新一代当家了,才能真变。
来源:史说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