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00多年前,80岁高龄的东周守藏史老子,从都城洛阳骑着青牛一路西行至函谷关,在函谷关停留7个多月,写下五千余字的千古哲学巨著《道德经》。该部典籍,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也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老子和函谷关
“穿越时空的对话”
老子数字人发布
5月20日,“穿越时空的对话”老子数字人发布暨全网推广仪式在“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举行。
2500多年前,80岁高龄的东周守藏史老子,从都城洛阳骑着青牛一路西行至函谷关,在函谷关停留7个多月,写下五千余字的千古哲学巨著《道德经》。该部典籍,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也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老子和函谷关的故事代代相传,老子文化、道家文化和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国文化一道,成为三门峡文化的明信片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文化滋养科学精神,科技赋能文化创新。近年,三门峡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紧扣“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为翼”的发展理念,依托函谷关、仰韶村、庙底沟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把薪火相传同推陈出新相结合,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突出做好仰韶文化、老子文化、白天鹅等形象的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取得全新突破,全市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70亿元。
此次举办的老子数字人发布仪式,旨在以数字技术重塑先贤神韵,让老子思想跨越时空、对话时代精神。这既是三门峡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通过科技赋能深挖文化内涵、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也是多元形式讲述文化传播故事的综合实践。
老子数字人的设计以 “纹以载道,形神贯古”为核心,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特征,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和提炼,既符合时代背景,又超越了具体的历史局限,赋予老子形象更普遍的精神象征意义。在美学上,运用简洁的线条和富有内涵的纹饰,构建出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耐人寻味的形象。整体设计简约、大气,使观者在欣赏图像的同时,能深入领略道家文化的魅力,实现历史与美学、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此外,老子数字人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复刻,而是以AI、3D建模、自然语义交互等前沿科技,共同赋予老子思想“可感、可触、可对话”的鲜活形态,游客可以通过与老子数字人的亲密互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在虚实交融中感受“紫气东来”的不朽传奇。
当天,“华东师范大学全球老子思想传播研究中心函谷关基地”同步揭牌。(文/图 全媒体记者 侯鹏云)
来源: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