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情况。
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据我了解,去年国家疾控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政策文件,请问,山东在这一方面有哪些落实举措?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盖英群:2024年8月23日,国家疾控局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落实《指导意见》,经省政府同意,省疾控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多渠道监测、强化协同监测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
《三年行动计划》在国家《指导意见》基础上深化细化实化,主要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一是推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传染病监测、疫情风险评估、预警、疫情报告和信息公布制度。建立健全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工作机制和平急转换机制。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创新试点,探索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风险评估机制。二是强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提升。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和系统。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首诊负责制,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职责,健全优化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三是强化传染病多渠道监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症候群监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病媒生物与环境相关风险因素监测、宿主动物与动物源性传染病风险监测等传染病监测渠道。四是强化传染病协同监测。加强口岸与输入传染病风险监测、重点场所与行业协同风险监测、社会感知、舆情等相关监测。五是规范风险评估和预警管理。建立日常风险评估与专题评估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传染病警示信息通报清单,规范信息通报流程,加强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协同做好疫情风险防范与处置。六是推进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从加快推进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和提升监测分析与预警预测能力两个方面,增强信息化、新技术对疫情早发现的赋能增效。七是健全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在省疾控中心设立监测预警中心(流调溯源中心),推动在市和有条件的县级疾控机构开展监测预警专业机构建设。各级疾控机构组建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传染病疫情研判专家指导组。发挥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作用,督促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实施监测预警实用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八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从健全完善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网络和推动实验室资源与信息共享两个方面,加强实验室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质效。
通过以上措施,到2027年,将基本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疫情早期发现、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实现较大提升,有效遏制新发突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重点传染病传播流行。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传染病早期及时的发现和预防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请问山东在提升医疗机构监测和救治能力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已有什么具体有效的措施?
葛玉桂:省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早研判、早部署、早调度,着力提升医疗机构监测报告和救治能力,在加强全省面上工作的同时做好重点地区的工作指导,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做好监测报告网络建设。全省实现传染病监测省、市、县、乡四级网络直报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部署应用智慧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重大传染病监测,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日监测、日评估”机制,每日监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接诊、入院和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情况。强化医疗服务运行研判和预警,根据医疗资源负荷状况及患者就医需求,指导各地科学合理调配医务人员、药品、设备、床位等资源,确保诊疗服务平稳有序。
二是做好“三项重点”应对准备。在春夏季、秋冬季等季节性重点传染病高发时段,从监测预警、资源统筹等方面提前着手,做好救治准备;针对医疗救治重点环节,指导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感染科等重点科室的值守和排班,组建梯次后备队伍,打破科室和病区单元界限,确保紧急状态下快速实现平急转换;聚焦儿童等重点人群,合理调配儿科资源,做到儿科急诊应开尽开、全天开诊。
三是做好人员全覆盖培训。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资源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培训。2024年以来,组织了近20次重点传染病防控救治省级培训,制发百日咳、猴痘、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10余个重点传染病医疗救治方案培训工具包,医护人员培训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全覆盖,重点传染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做好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建成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青岛、菏泽分中心,总床位规模超过3000张,16市均至少建有一所达到三级传染病建设标准的医疗机构,全省传染病临床诊疗规模达到1万张床位以上。落实分级诊疗、畅通转诊渠道、加强区域统筹,推动形成“普通、轻症在基层,急诊、重症到医院”的就诊模式。建立“省级分区包干帮扶、区域分区包干支援、市级分区包干救治”联动机制,明确16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包干任务。针对炭疽、猴痘等突发重点传染病疫情,及时组织省级专家赴现场参与医疗救治,避免重症病例发生。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持续提升传染病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公众感染风险。也请大家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做好个人防范,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中宏网记者:
在提升口岸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的过程中,海关部门的配合至关重要。请问,海关部门在强化部门间协同监测、形成工作合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如何确保及时防范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李君实: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国境卫生检疫法正式实施,第5条明确规定,国境卫生检疫工作纳入地方政府传染病防治规划,海关、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中应当密切配合,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青岛海关认真落实有关要求,按照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工作部署,在强化部门间协同监测、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及时防范疫情发生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健康山东”建设新格局。联合济南海关分别与山东边检总站、山东省疾控局签署合作机制,形成口岸公共卫生治理合力。联合济南海关,邀请山东省疾控局开展航空口岸不明原因肺炎排查处置演练,深化各部门协作。加强与民族宗教部门信息共享,顺利完成朝觐人员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工作。联合济南海关与山东省疾控局建立联合培训长效机制,三年内所有卫生检疫工作人员都将到疾控部门进行脱产轮训,推进“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有效落实。
二是拓宽监测渠道,完善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为应对跨境人员流动增加带来的传染病输入风险,青岛海关在青岛胶东机场针对重点航线创新开展进境航空器污水多病原体检测,结合境外疫情信息监测、口岸人员检疫和病媒生物监测情况,精准评估通航国家或地区疫情变化趋势、流行强度、感染规模等,为新发、突发传染病跨境输入提供早期预警;在全国率先开展远洋渔船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通过对荣成口岸进境远洋渔船进行病媒生物专项监测和卫生学调查,提出针对性制定远洋渔船公共卫生管理标准体系、与属地相关渔业部门开展协同监管等建议,为促进山东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相关监测情况均及时通报疾控部门,共同评估研判、实施后续监管措施。
三是坚持正面监管,坚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一国一策、一病一策、一口岸一策”要求,定期发布《口岸传染病风险提示表》和《青岛海关传染病疫情信息半月报》,直观、高效指导口岸一线规范开展排查处置。目前,各口岸均已具备传染病快速检测能力,海关实验室自主研发适用于检疫、监测传染病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多重病原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实现“一人多采”“一样多检”,以“多病同检”有力支撑“多病同防”。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持续巩固与疾控部门的合作成果,落实海关、疾控、卫健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通报,强化协同处置,筑牢从“境外”到“境内”、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防线。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