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股份改名,豪威集团,全力押注CIS芯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19:25 4

摘要:公司英文名称拟从“WillSemiconductor Co., Ltd. Shanghai”变更为“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 Inc.”

5月19日,国内半导体龙头“韦尔股份”发布公告,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

根据公告,韦尔股份拟将公司中文名称从“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英文名称拟从“WillSemiconductor Co., Ltd. Shanghai”变更为“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 Inc.”

此外,证券简称也拟变更为“豪威集团”,公司A股证券代码不变更。

至于为何改名?韦尔股份称,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业务开展需要,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

根据公司目前主营产品品牌影响力及产品类型占比,为了更加全面地体现公司的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准确反映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便于集团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进一步发挥公司品牌效应及品牌优势,提升市场影响力,同时增加投资者对公司业务情况的理解和投资判断。

目前,韦尔股份官网、官方公众号均已改名“豪威集团”。

韦尔股份作为国内头部半导体公司,也是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图像传感器公司。

从业务构成来看,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也是有迹可循。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业务中,公司图像传感器(CIS)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4.76%。

图像传感器业务主要来源就为“豪威”。目前,该业务已经成为韦尔股份最重要的业务支柱。

2007年5月,来自传奇清华85级EE85班的虞仁荣,在上海成立了韦尔股份。韦尔股份虽定位为半导体公司,但在收购豪威科技之前,韦尔股份主要都是做半导体分销。

注: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系85级EE85班,是中国芯片领域极其传奇的存在的班级。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格科微创始人赵立新、卓胜微创始人之一冯晨晖等许多芯片领域的风云人物都出自这里。

2017年,韦尔股份在A股上市。但在这一年韦尔股份的主营业务仍为半导体分销。根据其2017年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总收入24.06亿元,其中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75亿元,占比为69.9%。

也就是在这一年,2017年,刚刚上市的韦尔股份,发起了对豪威的并购。

豪威科技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美国豪威。后来在2016年底被清华系资本和清芯华创等国内资本私有化,从而变为中国企业。同时,豪威科技还是与日本索尼、韩国三星齐名的全球三大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为苹果iPhone多款手机供应传感器。在手机、汽车、安防领域的图像传感器占有率都位居市场前列。

彼时的韦尔股份市值才仅80多亿元,而豪威市值已超过120亿元,因此,这一收购案至今也都被业界视为典范。

这次收购也是一场持续战,期间韦尔股份也经历了两次重组停牌,一直到2018年12月份,韦尔股份最终以合计约152亿元的价格成功将豪威收购。

2019年4月,此次收购案成功通过了美国CFIUS审查;6月5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到7月30日,北京豪威85.53%的股权成功过户至韦尔股份名下。

至此,韦尔股份才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了豪威100%的股权。韦尔股份也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大图像传感器芯片厂商,得以与世界半导体巨头一较高下。

半导体设计也逐渐成为韦尔股份的主要来源。同时,公司也逐步构建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

根据2024年韦尔股份的财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为256.7亿元,较2023年增加22.43%。其中半导体设计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1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4.3%。

在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中,韦尔半导体排名第9,也是唯一的中国大陆厂商。

然而,尽管韦尔股份仍为国内图像传感器头部企业,但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一大国产图像传感器厂商思特威也正竭力追赶。

思特威最新业务情况

根据思特威发布的一季度财报,营业收入达17.5亿元,同比增长108.94%。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增长1264.97%。创下单季度新高,并实现连续第七个季度同比大幅增长。

季报显示,收益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智慧安防和汽车电子领域产品销量大幅上升。其中,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以及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并且已进入华为、小米等供应链。

在汽车电子领域,思特威称公司应用于智能驾驶(包括环视、周视和前视)和舱内等多款产品出货量亦同比大幅上升,并且已经在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广汽、零跑、长城、东风日产、江铃、韩国双龙等主车厂量产。

据TSR统计,思特威在2020至2023年公司蝉联全球安防CIS出货第1位;2023年,在全球车载CIS市场出货排名中位列第4位、国内第2位;2024年,在全球手机CIS市场出货排名中位列第5位,出货份额占比11.2%。

韦尔股份最新业务情况

对比来看,根据4月29日,韦尔股份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4.72亿元,同比增长14.68%,实现归母净利润8.66亿元,同比高增55.25%。

同样的,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是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针对高端旗舰级智能手机市场,韦尔股份近期(4月)还发布了全新的5000万像素的OV50X CMOS图像传感器。

韦尔股份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就已明确称,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图像传感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汽车电子是图像传感器应用中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汽车电子赛道,韦尔股份表示也在不断丰富车规级产品矩阵,除了已有的CIS及ASIC产品外,公司陆续开发了应用于汽车市场的LCOS、MCU、SERDES、CAN、LIN等诸多产品线。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CIS),豪威科技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4%,排名第三,为华为、荣耀、小米、等中国厂商旗舰机型的主摄方案。根据Yole Group的报告称,2023年车载CIS市场中,豪威科技位居第二,同样为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的供应商。

从两者的布局以及主营业务来看,重叠度高,思特威作为国产CIS领域的后起之秀,市场份额虽还不及韦尔股份,但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从分销商到全球第三大CIS(CMOS图像传感器)厂商,随着多年的整合,韦尔股份早已与豪威密不可分。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韦尔股份在更名后,也能强化“豪威集团”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加深市场对其CIS业务主导地位的认知。正如韦尔股份在公告中所说,是为了更加全面地体现公司的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以及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另外,对于韦尔股份是否有意剥离非CIS业务,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一位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回复称:“以公告内容为主。”

虽然尚不清楚,韦尔股份是否剥离非CIS业务,但CIS业务必然是其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来源:卓乎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