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院做检查,医生旁边一直跟着一个染着黄发的女生,手里还捧着两本书,医生在给病人诊断时,她坐在旁边看书。医生走开时我询问,你是实习生?是的。读大几?研一。读研一就要出来临床实习吗?是的。一个科室一个月,轮着把各个科室都实习一遍。需要动手吗?也需要。遇到简单的,
在医院做检查,医生旁边一直跟着一个染着黄发的女生,手里还捧着两本书,医生在给病人诊断时,她坐在旁边看书。医生走开时我询问,你是实习生?是的。读大几?研一。读研一就要出来临床实习吗?是的。一个科室一个月,轮着把各个科室都实习一遍。需要动手吗?也需要。遇到简单的,医生也会安排实习生们上手。我接着问,你觉得是工作舒服还是在学校舒服呀?女生回答,肯定是在学校舒服呀!在学校多轻松呀!
轻松,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一种状态。
以我的观察,医生在做诊疗时,给病人讲解分析时等等,女生都在看自己的书,也许她还有考试需要面对,但在我看来,除非这医生所治病人病例和她的专业完全相悖,否则有这么个亲自观摩老医生治病实例的机会而自己却无视并跳过,实在是一种遗憾。
当然,类似这样的情况肯定不止这女生一个,我们很多人,进入一个领域,总是期望能够快速的学到干货,最好是不要任何的细枝末节,直接切入关键和重点,但何尝容易。
几乎所有的干货,都是来自于大量实操细节中的积累和提炼,而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多几个或者几百个干货要点,而是他们在大量的实操经验中总结出了可以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很多人不想付出、没有付出,以为只要抓住几个关键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荒谬的,这种思路也只会让人迷失方向,也错失成为专家的能力。
我在上课时经常提到一个词:前概念,什么是前概念呢?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表象时,能够快速产生的和该表象相关的各种联想内容,而这些联想到的内容,往往来自于日常中的大量枯燥无味的重复、再重复,积累、再积累。
有卖家询问:如何才能把关键词排名快速推上去?
我回答:如果只是推排名,很简单,针对想推上去的关键词猛投精准广告就是了,只要广告预算够多,竞价够高,该关键词下转化出来的订单多,如果转化率达到甚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该关键词的权重就会上升,关键词排名就可以上去了。但如果还同时想实现盈利,那就得认真研究一下我的螺旋式爆款法,研究一下运营中的平衡策略了。
我顺便提醒:我在视频号的直播里经常讲到关于关键词排名、广告位排名和BSR排名的关系,在《增长飞轮》2本书中也有讲到相关内容,建议他去听听看看。
卖家同意了,并表示书自己有,只是很久没看了。
在这一番对话里,既有他的急切和努力,也有我的唏嘘和无奈,我不能说,他不想把运营做得更好一些,很明显,在周末他还在找我问问题,我相信在问我之外的其余时间里,他应该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和琢磨,甚至也会去设置、去调整,但问题的答案,往往在自己当下的认知之外,就像我给他的建议里,我在书中认真写过关于三个排名的关系以及我们作为卖家应该采取的行为,我在直播里更是反复讲过无数遍,但他没有读、没有听,仅凭自己想,终究没有解决的答案。
很多时候看到一些亚马逊卖家被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所困,或者带着偏见走进运营的死胡同里,要么一番忙碌无收获,要么辛苦多年还落下一身亏损和债务,实在心疼,但又能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题,当他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他没能沉下心来用心学习,这些问题和困难就是他当下必须面对的,亏损也是他必须承担的。
有时候在想,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真的是超级牛的两个人,彼此称对方都是行走的书架,两个人的日常中,大量的时间就是用来读书,从书中学习,而重要的决策总是那么少数几个,最重要的是,在关键决策上,他们往往都站在了赢的一面。为什么他们总能赢呢?也许,在他们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中,他们早就掌握了问题的答案。
不说了,学习去。
来源:茅台九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