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直接做就行?这 4 类特殊人群要注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20:04 2

摘要: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势,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无指征使用、药物选择不当、使用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更应注意合理、规

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势,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无指征使用、药物选择不当、使用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更应注意合理、规范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方可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围绕常见的 4 大特殊人群雾化吸入治疗注意事项做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儿童:掌握操作要点的同时关注不同药物适用年龄

雾化吸入疗法因其具有主动持续释雾、可多药合用和使用时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低等特点,更适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疗法已成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2]。使用时需特别注意一些操作要点和药物的适用年龄。操作要点[1]:为保持平静呼吸可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治疗前 30 min 内不应进食。对不能采取坐位婴幼儿,应抬高其头部并与胸部呈 30°。面罩必须紧贴口鼻部,口含器不能太深入喉部。无法使用口含器的儿童可使用面罩吸入。药物适用年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全身激素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及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作为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2]。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 12 岁及以下儿童)中推荐用于治疗哮喘的首选 ICS,美国 FDA 批准可用于 ≤ 4 岁儿童,其吸入制剂的说明书指出可用于 ≥ 6 个月婴幼儿[1]。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可用于 4~16 岁儿童及青少年,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未明确指出儿童应用的年龄范围[1]。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SABA)是治疗任何年龄儿童喘息发作的首选药物[1]。

老年患者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除需注意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还应关注用药的安全性。

ICS:老年人群使用 ICS 时应特别关注肺炎发生风险[1]。支气管扩张剂:患有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老年患者,雾化吸入 SABA 时,应严格掌握按需吸入的原则,吸入次数过多或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慎用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1]。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重点关注用药安全性

1/3 女性哮喘患者因妊娠而哮喘加重,病情加重可发生于妊娠期间的任何时间,多集中在妊娠中晚期。多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与哮喘未控制显著相关,哮喘良好控制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3]。ICS 是首选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1]:美国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项目(NAEPP)专家组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 )发布的临床指南都指出,对于有持续性哮喘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ICS 是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妊娠分级为 B 级,推荐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首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为 C 级。近期研究也显示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未增加妊娠期不良事件或结局发生的风险。特布他林可作为优选的 SABA[1]:美国儿科学会(AAP)声明,特布他林很少经过乳汁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 SABA。

住院/ICU 患者用药: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合理选择雾化器及操作方式

在进行雾化治疗时,应综合考虑住院/ICU 患者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和联用药物等多种因素[1],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和气道高反应患者。

✔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效率不及普通患者自主吸入,可适当增加吸入药物的剂量,同时缩短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同时建议头抬高 30°~50°,采取健侧卧位,利于药液沉积到患侧。

✔ 气道高反应患者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抗炎、抗过敏、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应时刻保持呼吸道顺畅,雾化结束时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残留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

✔ 此外,如呼吸机本身未配备雾化功能,建议选择超声雾化器或振动筛孔雾化器,可考虑关闭或下调呼吸机基础气流量。如关闭基础气流,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吸气肢管路距 Y 形管 15 cm 处,当基础气流存在时,建议将雾化器置于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

从医院雾化到家庭雾化,雾化吸入治疗模式更加多样、便捷

以家庭为操作场景的儿童雾化吸入治疗越来越常见,这种治疗方式突破了传统模式,使患儿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避免频繁往返医院,在提高治疗及时性和依从性的同时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提升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4]。为进一步规范家庭雾化的使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4]正式发布,全面普及了家庭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知识,切实帮助临床和患儿家长更合理规范地使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总结

特殊人群的雾化治疗需兼顾疾病特点与个体差异,通过规范药物选择、操作技术及监测流程,方能提高雾化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险。对于雾化场所,以家庭为操作场景的儿童雾化吸入治疗已越来越常见,其治疗及时性、便捷性、高患者依从性为需要雾化特别是长期雾化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审批号:CN-159262

过期日期:2026-05-06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可用于推广目的

内容策划:杨兹

内容审核:梁思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刘东,等.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J]. 医药导报,2024,43(9):1355-1368.

[2]. 刘瀚旻,符州,张晓波,等.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04):283-290.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5,48(03):208-248.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J]. 中华儿科杂志, 2025, 63(1): 15-26.

来源:临床用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