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状疱疹病毒(HZV)感染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除有周围神经损害外,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血管炎等,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炎(VZVM)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并发症虽然少见,但危害极大。
带状疱疹病毒(HZV)感染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除有周围神经损害外,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血管炎等,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炎(VZVM)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并发症虽然少见,但危害极大。
VZVM患者除会有不对称性的脊髓损害的相关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截瘫、偏瘫、单肢瘫、尿便障碍、神经痛等后遗症状,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增加了带状疱疹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1]
。由于后遗症状的存在,还可引起患者失眠、精神焦虑或抑郁,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情感及经济上的负担对此,早诊早治对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总结了VZVM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标准,希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有所帮助~在临床诊疗中,什么情况下医生需要怀疑是VZVM呢?由于VZVM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带状疱疹皮肤损害发生数日至数周后出现的不对称性的脊髓损害的相关症状,如感觉障碍、肢体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所以问诊与查体是关键。
VZVM的问诊要点
既往史:医生需询问患者的基础疾病史,儿童时有无水痘病史,发病前有无腹泻、其他疫苗接种史。
个人史:了解患者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情况,是否有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遗传史。一般VZVM患者家族史无特殊,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如有带状疱疹病史可提供一定参考。
VZVM的临床症状
➤皮肤带状疱疹症状
多在脊髓症状出现前数日至数周,没有确切的时间范围[3,4],也可以脊髓症状为首发症状,在脊髓炎症状后出现皮肤疱疹,也有报道始终无皮疹出现的病例[5]。其分布特点为一侧性,不过身体中线,头面、颈、肩、胸背部、腰骶部等均会出现,以颈、肩、胸肋部多见。
➤脊髓症状
带状疱疹累及脊髓多为部分性受累,不对称性,以下症状可独立出现,也可同时出现,根据受累层面、受累部位不同而症状有所不同(1)感觉异常
表现为麻木、痛觉减退、疼痛等。多位于皮疹水平对侧躯干或下肢,也可因累及皮疹对称脊髓致双下肢感觉异常,程度常不对称。可先累及一侧肢体,逐渐出现对侧肢体感觉异常,也可由局灶发展至整个肢体。
(2)肢体无力
多因皮疹水平脊髓最先受累而出现受损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无力,也可出现对侧下肢无力,但双侧不对称,皮疹侧常较对侧重。多为轻瘫,也有逐渐进展发展至3级肌力以下,不能下床。
(3)尿便障碍
累及脊髓侧角可出现尿便障碍,出现尿便潴留或失禁。
➤伴随症状
(1)视力下降:有报道称带状疱疹可出现视神经脊髓炎的并发症,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的症状,在问诊时要注意询问。
(2)肢体僵硬感: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伴随肌张力增高,患者诉除易疲劳,肢体无力外,会有肢体僵硬感或行动笨拙。
(3)精神状态、睡眠、进食等一般状况:精神状态好坏,患病前后睡眠是否充足,进食是否顺畅规律,有助于判断遗漏的发病诱因及评估全身身体状况,判断并发脊髓炎的危险因素等。
VZVM的体征
带状疱疹性脊髓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带状疱疹的体征以及脊髓受累的体征,脊髓受累的主要特点为不对称性,其脊髓受累节段和皮疹同侧,节段基本在一致范围,或上下几个节段范围内,也有远隔节段受累的报道[8],少数病例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也有少数病例脊髓受累可波及到对侧,表现为横贯性脊髓损害的体征[9]。沿着肋间神经分布的疱疹样皮损或疱疹愈合后的色素沉着痕迹,范围局限于身体一侧,不过中线。也可见于颈肩部、腰部皮疹。
➤神经系统体征
(1)高级皮层神经功能障碍
VZVM患者多神志清楚,认知等不受影响,但如果病毒侵犯致脑部,出现脑炎或脑膜炎并发症,会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认知功能下降等体征。另外,患者的基础疾病加重也可能会影响意识。
(2)感觉障碍
可因累及的脊髓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感觉障碍[6],详见表1。表1 感觉障碍分型及表现
(3)运动障碍
a.脊髓髓内损害累及皮质脊髓束,出现受累平面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锥体束征。但在疾病早期可能因为脊髓休克期,出现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病理征阴性等弛缓性瘫痪的体征。一般无不自主运动。
b.脊髓前角细胞受累表现为节段性、弛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时间长可出现肌肉萎缩、肌束纤颤等。
(4)反射异常
脊髓损害累及皮质脊髓束出现锥体束征,深反射增强,并出现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和/或其等位征阳性。但脊髓休克期深反射可减弱。脊髓受累平面以下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5)脑膜刺激征
一般为阴性,出现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可出现阳性。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出现尿便障碍的体征,如膀胱区膨隆等。
➤特殊综合征的体征
(1)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及对侧痛温觉障碍。
(2)横贯性脊髓损害
在受累节段以下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感觉全部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脊髓休克。根据损害平面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体征。由于带状疱疹多潜伏在胸段脊神经节,故胸段脊髓平面受累最常见。
VZVM的诊断标准
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对VZVM作出诊断,诊断标准我们总结为以下五点。
由于目前尚缺乏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权威的诊断标准,临床在诊断此病时可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病前皮肤带状疱疹病史,或病程中出现皮肤疱疹。
2.脊髓病变引起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3.脊髓磁共振提示长T1长T2条索状、斑片状病灶,T1钆增强表现。脊髓MRI提示病变位于皮疹相应的脊髓节段及偏于皮疹。
4.脑脊液化验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改变,表现为:白细胞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5.脑脊液PCR检查VZV-DNA阳性,VZV IgM阳性及抗VZV IgG抗体高滴度,或NGS检测到VZV-DNA。
总结
临床上根据带状疱疹病史和脊髓疾病在时间及部位上的相关性可作出临床诊断[10],如获得诊断标准中第5条实验室检查证据支持,可确诊[3,6]。但同时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作出并发症的诊断。参考文献:
[1]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 51(06): 403-408.
[2]Li Y, An Z, Yin D, et al. Disease burden due to herpes zoster among population aged≥ 50 years old in china: a community based retrospective survey[J]. PLoS One, 2016, 11(4): e0152660.
[3]王维治. 神经病学. 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674-675.
[4]单文军, 俞英. 带状疱疹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09): 150.
[5]Tizazu E F, Chang G, Berger J R.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oculomeningoencephalomyeloradiculitis: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constellation[J]. Journal of neurovirology, 2020, 26(3): 433-436.
[6]贾建平, 苏川. 神经病学. 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71-385.
[7]于生元,万有,万琪,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3):161-167.
[8]Hung, C.-H., Chang, K.-H., Kuo, H.-C.,et al.Features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myelitis and dependence on immune status.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318(1-2), 19–24.
[9]Lee J E, Lee S, Kim K H, et al. A case of transverse myelitis caused by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 an immunocompetent older patient[J]. Infection & chemotherapy, 2016, 48(4): 334-337.
[10]Friedman D P. Herpes zoster myelitis: MR appear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1992, 13(5): 1404-1406.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