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节目中,五只憨态可掬的NAO机器人正以毫米级同步精度演绎华佗五禽戏。领头的“虎”一个扑跃稳稳单腿立定,“鸟”展开双臂完成流畅的重心转移,台下观众发出阵阵惊叹。
近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节目中,五只憨态可掬的NAO机器人正以毫米级同步精度演绎华佗五禽戏。领头的“虎”一个扑跃稳稳单腿立定,“鸟”展开双臂完成流畅的重心转移,台下观众发出阵阵惊叹。
这组充满科技感的非遗展示,源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现任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员工芮迎迎的本科毕业设计。
“调试鸟飞动作时,机器人连续20多天都在‘金鸡独立’。”
节目幕后,芮迎迎向记者揭秘。她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解释,要让这些机器人还原“猿攀”“鹿奔”的神韵,需要运用正运动学算法精确控制25个仿生关节,仅整套动作参数就超30万个。最惊险的是虎扑瞬间,重心偏移1厘米就可能让机器人摔个“四脚朝天”。
时间拨回2017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芮迎迎在导师指导下,将家乡亳州的五禽戏文化融入毕业设计。毕业7年后,自己竟然收到了央视的邀请。
“我们导师非常有远见,在2017年就带领我们做机器人的毕业设计,正是这份创新思维的种子,我才有今天能被央视邀请的机会。”
节目播出当晚,芮迎迎的手机就被祝贺信息“轰炸”。
现在的她就职于
上海市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
主要参与上海市便民就医标杆项目
——“健康静安”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目前,他们在积极探索AI技术在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例如,作为上海首个“居民健康画像”智能系统的试点区域,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同时帮助居民自主健康管理。
“AI的魔力之一在于让技术‘落地生根’。”芮迎迎表示,只有了解用户的痛点、需求,才能真正让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民生,加速落地、持续迭代并创造实际效益。
记者:郁婷苈
图片:央视网、区卫信中心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