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药物理应帮助我们祛除疾病或至少缓解症状;若药物反而让人更加容易生病,则尤为不幸。药物副作用并不少见,但有些副作用格外严重。“我们发现,一类常用抗炎药存在令人意外、潜在严重的副作用:它们会让病毒在体内更易扩散。”挪威科技大学临床与分子医学系教授Denis Kai
常用抗炎药可能助长病毒传播
——一类抗炎药物意想不到且令人担忧的不良反应
药物理应帮助我们祛除疾病或至少缓解症状;若药物反而让人更加容易生病,则尤为不幸。药物副作用并不少见,但有些副作用格外严重。“我们发现,一类常用抗炎药存在令人意外、潜在严重的副作用:它们会让病毒在体内更易扩散。”挪威科技大学临床与分子医学系教授Denis Kainov说。
JAK抑制剂:让流感、新冠等病毒更“如鱼得水”
这类药物被称为Janus激酶抑制剂(JAK抑制剂),广泛用于临床,却可能使机体对病毒感染更加脆弱。“在这些药物的帮助下,更容易侵犯机体的病毒包括裂谷热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导致COVID-19的SARS-CoV-2。”Denis Kainov说。
上述病原体既常见又危险,单凭病毒本身已足以引发严重感染,更遑论再加上药物的“助攻”。
常见适应症:自身免疫病与关节炎
在发表于NAR Molecular Medicine的新论文中,研究团队描述了JAK抑制剂如何促进病毒感染。“JAK抑制剂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员Erlend Ravlo说。
然而,它们也削弱了人体对病毒的天然防御。
Erlend Ravlo说:“具体而言,这些药物抑制了一条关键的免疫信号通路,该通路负责保护健康细胞抵御病毒攻击。”
抑制抗病毒基因的“急救响应”
研究人员发现,巴瑞替尼(baricitinib)等药物会减缓应对病毒感染所必需的基因表达。“这些基因在机体抗病毒反应中至关重要。”论文合作者、研究员Aleksandr Ianevski说。当这一信号通路被阻断或减慢时,人体“抗病毒盾牌”被移除,病毒便能更轻易立足并扩散。
多学科手段揭示风险
团队采用病毒学、类器官技术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先进方法,研究了肺、眼、脑等来源的细胞以及实验室培养的微型器官。Erlend Ravlo说:“尽管JAK抑制剂在抗炎治疗中效果显著,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潜伏或正在感染病毒的患者,它们可能潜藏风险。”
对临床与研发的启示
研究结果提示,在病毒暴发期间,医生为患者处方JAK抑制剂时应格外谨慎。同时,研究人员指出,在受控实验环境中,这种免疫抑制效应亦可用于疫苗开发或抗病毒药物筛选。
Aleksandr Ianevski建议开展更多研究,进一步阐明在疫情或大流行期间如何优化JAK抑制剂的使用。”
☟
来源:小轩医生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