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U7刚发布时;营销确实功不可没;但长期能保持销量高位和保值率靠的是硬实力。
小米这一年的爆发式增长;实际上是品牌、产品、渠道三驾马车协同驱动的结果。
SU7刚发布时;营销确实功不可没;但长期能保持销量高位和保值率靠的是硬实力。
小米5月22日要发布新车YU7;鉴于雷布斯之前说过;为什么SUV一定要比轿车贵几万块呢?
所以我预测很有可能和SU7相同的价格起步。
雷总在品牌这块;个人IP和SU7的话题热度;确实在初期迅速打开了知名度。
雷总抖音直播、对标保时捷的设计宣传;加上KOL的密集曝光;让SU7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动车品牌。
真正让品牌站稳高端的;在于销量与渠道的双重保障。
小伙伴们可以去二三线城市问问;很多人买车的客户不懂参数,但都知道小米汽车卖得火、保值率高,这种认知比任何广告都有效。
再看极氪、智己这些品牌;车是好车;但外围用户根本没听说过;自然不敢买。
在产品上;SU7的成功核心在于精准抓住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大部分人买车根本不在乎800V还是400V,他们更在意空间够不够、外观好不好看、质量稳不稳。
SU7的颜值、驾驶体验和品控;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而且小米自建工厂的品控确实厉害;从手机到大家电再到汽车,质感提升肉眼可见。
过去代工产品可能会有品控波动;但自有工厂能把细节做到极致,比如充电口抗腐蚀测试、车身结构强度优化;这些都让用户感受到了诚意。
中国电车行业发展得太快;到了需要规范化的时候了。
刚开始野蛮生长那会;有些厂家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再离谱的操作都敢往上招呼。
但小米不一样;骨子里还是把产品能不能打、对不对得起消费者当作核心。
就说最近工信部点名的隐藏式门把手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给那些反人类设计敲响警钟。
以后对新能源车各种花里胡哨的奇葩设计肯定得严管;对小米这种把产品对得起用户当核心的其实是好事。
关键还是得把自家本事练扎实;外面那些七嘴八舌的破事儿别跟着掺和,现在这舆论环境压根儿就没几个能好好说话的;没官方出来管管;隐藏式门把手都能被营销成科技感拉满的神器,这种无脑吹能把整个行业都带偏。
SU7彻底在渠道方面上改变了小米之家的盈利模式。
以前小米门店利润薄;很难进驻核心商圈。
现在SU7的高毛利让门店有了足够的资金;在当地最好的商场开旗舰店。
像南昌、长沙这些城市的头部商场;很多小米之家大店都是SU7上市后开的。
这种渠道完善;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品牌调性;消费者逛街看到高端商场里的小米汽车展厅;自然会觉得这个品牌上档次。
至于可持续性;小米的高端化已经形成了闭环。
品牌势能提升带动产品溢价;自有工厂保障品质,头部渠道强化品牌形象;三者相互促进。
虽然国补等外部因素有影响;但核心还是小米自身的蜕变。
现在的小米;已经不是单纯的性价比品牌;而是真正具备高端竞争力的科技公司。
小米汽车接下来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键:
短期来看,YU7这款车卖得好不好特别重要。
倘若它的销量能超过特斯拉Model Y;那小米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就算站稳了。
小米要靠新推出的第三、第四款车做出特色;还要把车卖到国外去;并且在车里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从长远来说;现在大家提起小米汽车总会想到雷军;未来小米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运营体系;不能只靠个人影响力来发展。
最近的舆论风波也暴露了团队在危机处理和组织管理上的短板;如何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将是决定小米能否成为下一个华为的关键。
小米的成功是营销、产品、渠道共振的结果;而高端化的根基已经筑牢。
只要保持技术投入和品质把控;这种增长势头有望持续。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但至少现在,小米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最后说下小米玄戒O1芯片
小米玄戒O1是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芯片;目前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小米玄戒O1能用上3nm工艺还让台积电代工;关键在哪呢?
首先芯片设计刚好卡在了美国对晶体管数量限制的门槛里;而且它属于消费电子范畴;暂时没被划到制裁堆里。
再加上小米本身没上实体清单;用的又是ARM公版架构,外挂基带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技术和政策风险都降了不少。
这事说明咱们中国企业在现在这复杂的国际环境里;靠技术适配和跟规则打交道;还真能蹚出条路来。
来源:欢哥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