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清晨的包子铺蒸腾出第一缕热气,深夜的民谣酒吧正酝酿着文艺的星火,转角处手工咖啡与五金老店碰撞出奇妙的和谐。这里既有日均数万的沸腾人潮,也有“老城焕新”托起的创业梦想。不久前,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作为四川唯一老旧街区改造优秀案例获全国推介,让市井烟火与潮
玉林,市井烟火气的代名词。人们常说的“玉林路”,实则是成都武侯区纵横交错的玉林片区——5路8街19巷,它承载着最鲜活的蓉城记忆。
当清晨的包子铺蒸腾出第一缕热气,深夜的民谣酒吧正酝酿着文艺的星火,转角处手工咖啡与五金老店碰撞出奇妙的和谐。这里既有日均数万的沸腾人潮,也有“老城焕新”托起的创业梦想。不久前,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作为四川唯一老旧街区改造优秀案例获全国推介,让市井烟火与潮流气息在街巷肌理中共振。
即日起,四川新闻网推出【我在玉林开小店】系列报道,推开小店的门,拼合玉林的多棱切面。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文君 摄影报道
初夏上午,阳光斜斜地洒在玉林北路社区玉林四巷的转角处,巷CONER咖啡店的门前已渐渐热闹起来。现磨咖啡豆的醇香与淡淡茶香交织,萦绕在空气中。
木质简约风的店面风格与背后老成都居民楼相处得十分融洽,几张户外椅和集装箱桌,散发着玉林独有的市井气息。门口那块以木头为底、单刻着“巷”字的招牌,无声地诉说着这家小店的故事。
玉林四巷的CONER咖啡店
盖碗里的咖啡融合创新的“成都味”
玉林四巷曾经有一排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砖红瓦房,墙面斑驳,院落老旧。此前借力电影《前任3》热度,这里打造了“爱转角”主题文创街区,30余幅涂鸦墙、粉红色的装饰、爬上墙头的花草,让这里迅速成为年轻人打卡地。
玉林四巷“爱转角”主题文创街区
2022年,陈文茜看准时机,在这里开设了巷CONER咖啡店,她与姐姐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店面运营,一人负责饮品研发。“它正好处在丁字路的转角,CONER取自CORNER,CORNER是‘角’的意思,所以店名有巷角的含义。”陈文茜笑着说,这个转角不仅是店铺的位置,更像是玉林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谈到选择在玉林开店的原因,陈文茜说有两个因素:“作为80后老成都人,玉林相比其他街区更少商业化,这里保留了老成都的独特风貌,是最能贴近老成都生活的地方之一。”同时,她表示,玉林“爱转角”主题文创街区汇聚了特色餐饮、书店、创意生活店等多种文化业态,提升了街区的文化内涵。这种集聚型街区既好吃、好喝、好玩,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驻足,也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她认为,几十年的老字号美食、斑驳的砖墙、街坊邻里的寒暄声,这些玉林街区的独有特色,为她的咖啡店注入了“血肉”。她将玉林老街区比作一杯飘雪或花毛峰,茶香清雅悠长;而改造后的新街区,则像她店里的特色“盖碗咖啡”——传统中带着新鲜的活力。“传统的底子,新的味道。”
用盖碗喝茶是老成都人的习惯。陈文茜回忆道,“怎么能把喝咖啡和盖碗茶结合起来呢?”于是,她特意跑到景德镇,定制了一批彩色盖碗,杯身上用王羲之字体烫金印着“玉林”二字,既保留了传统盖碗的形制,又增添了现代设计的美感。
定制的彩色盖碗里盛着拉花拿铁
如今,“盖碗咖啡”成了店里的隐藏招牌,如果遇上外地来的游客,陈文茜一定会推荐这杯既能尝到咖啡的香醇,又能体验老成都的饮茶风俗的咖啡。
街区的年轮藏在咖啡店里的“记忆展”
每逢假期,许多游客和市民选择避开拥挤的景区,喜欢以Citywalk的方式感受成都的独特魅力,同时,周围社区住户众多,街坊邻居也把这里当成了休闲的落脚点。陈文茜就开始思考,想把咖啡馆做成一个能承载玉林更新记忆的展示记录空间。
许多市民和游客来到店里打卡
为此,她便在店里辟出一整面墙,挂上了玉林四巷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曾经的灰色连排平房、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门,如今变成了暖色调的玻璃房子和木质窗框的精致小店。这些照片在温暖的射灯下静静陈列,像一座藏在咖啡店里的“巷落博物馆”。
陈文茜指着街区对比图讲解着街道的更新变化
“有些老街坊每次来,都会站在照片前看好久。”陈文茜说,这些影像不仅让老居民找到了回忆,也让新来的年轻人看到了玉林的前世今生。这个藏在咖啡店里的照片墙,成了连接新旧玉林的独特纽带。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