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什么》:过一种抽象又游戏的生活,危险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21:41 3

摘要:《挺什么》是作家赵挺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十篇朋克小说,书写冷酷世相。青年作家严孜铭在为本书所写的书评中写道:“在这个宇宙中,你随处可以发现游荡者,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无目的性,常常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面对具体的生活,并对更遥远的世界充满兴趣。”关于生活,正如她所说

《挺什么》是作家赵挺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十篇朋克小说,书写冷酷世相。青年作家严孜铭在为本书所写的书评中写道:“在这个宇宙中,你随处可以发现游荡者,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无目的性,常常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面对具体的生活,并对更遥远的世界充满兴趣。”关于生活,正如她所说的:我们可以做融入主线叙事的人类,也可以整天晃悠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

文 / 严孜铭

我猜不少小说家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故事里写的是不是自己?

当一个作者打算开启一次虚构,总要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人称及视角,以适配不同的情节与表达需要,在小说集《挺什么》中,似乎不存在这一步骤。作者统一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而不同篇目中的“我”存在形象与处境的相似性,读完整本书后,所有的“我”汇聚为一个抽象的“我”,这个“我”又和作者本人危险地联结在一起。

我之所以使用“危险”这个词,是因为传统叙事下作者总是要将自己和笔下人物区别开,否则就显得不专业,但鉴于赵挺在《上海动物园》中已经写道:“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伟大的文学性’。”他主动弥合了自身与小说人物的差异,将自己定义为“伪作家”,作为读者,我们只好停止在这个问题上打转,直接进入这本书建构的故事宇宙中来。

在这个宇宙中,你随处可以发现游荡者,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无目的性,常常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面对具体的生活,并对更遥远的世界充满兴趣。比如在《复活节岛计划》中,人物就自述“我是一名‘神秘世界地区研究者’,专门研究世界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地方,唯一不了解的就是我家周围两公里。”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所谓的人生之道,其含义大概是要扎根于现实,设置清晰的目标和人生计划,并为此不断努力,最后通向一种可以为世俗判断的成功或失败,但《挺什么》将这些都消解掉,“生活”变形了,在赵挺笔下呈现出一种模糊性和荒诞意味。

《赤地旅行》中,主人公“我”和朋友贝壳虽然有出发的动作,但却在较短时间内密集经历意外事件,从房子着火亲人去世,到遭遇拖车司机敲诈,再遇到跳楼自杀者、持刀抢劫者,这些情节好似随机发生,打破了读者对世界秩序性的预期,我们由此可以明白这个故事宇宙是超现实的。对于这些可能带有“苦难”色彩的事件,人物竟然在谈论流星雨,讨论如何写好一个关于人鱼的故事。言语和当下拉出遥远的距离,这是一种让人着迷的叙事,好似降下透明玻璃罩,让我们得以与沉重和严肃短暂隔离,放肆一把,轻盈一刻。

这本书中的人物,实际上带有忧伤的底色。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被命名为“解离”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的人会感到自己与身体或周围环境产生一种不真实的分离感,仿佛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对应到文学叙事里,很接近加缪的《局外人》。这篇小说有一个十分经典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主人公默尔索似乎对亲人之死表现得无动于衷,死亡事件未曾激起他强烈的情感反应,从基本人性来讲,这显得荒谬,而在《挺什么》中,我嗅到了相似的气息。在《海啸面馆》中,面对奶奶的离世,“那一天深夜,我从沿海公路回来,开心地吃了一只汉堡,之后继续和奶奶告别。我们守夜的时候,除了靠着对奶奶的爱和悲伤以外,还靠着几副扑克牌。”在丧葬中,“我”所观察到的是虔诚的大嬷嬷在念诵中传来呼噜声,而两天过后,妈妈就重新坐上了麻将桌。

这是一种难得的不回避,作者将这些描写出来,并非为了做道德批判,而是在呈现一种生活的原生态。《海啸面馆》中的“我”,在絮语中建构自己与奶奶的情感联结,这份联结毫无伪饰成分,“我”在守夜的庄严时刻去押注赌球,但这不影响“我”想到,“要是奶奶还活着,我就会拿着押赢的钱,穿过幽长的弄堂,排很长的队去给她买最爱的豆酥糖……”由此我们得以拆开人物的轻描淡写,在这份戏谑中窥见真情。

“解离”状态通常出现在一个人遭遇重大创伤事件的当下与之后,属于一种自动触发的心理保护机制——请注意,这意味着这个人已经体验过强烈的情感震动了。假如带着这个设想来看《挺什么》中的主人公们,会发现他们不是对现实无动于衷,更不是情感冷漠,只是选择了一种更适合的方式来应对。人物的情感压缩为一条细小的水流,叙述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沉郁顿挫,也可以举重若轻,赵挺是后者。

忧伤而孤独的人们,头上笼罩着的是什么?《挺什么》中频频出现突然消失的人:《荒芜太平洋》中不再接听电话的老枪,《青年旅馆》中不再回来的冠明哥……他者的出现和消失显得逻辑不明,映射着主人公内心的虚无感,又让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勾连起来,叙事变得更加可疑。不仅如此,在《挺什么》中同样频频出现对危机的暗示,有时候是小行星袭击地球,有时候是外星人来袭。似乎在他的故事宇宙中,人类常常笼罩在某个未知和庞大的威胁中,又因其太过庞大,显得无从抵抗,甚至无人在意——这些超现实的背景下,赵挺所描写的还是真实世界的芸芸众生,他们不完美,甚至不善良。在未名的阴云下,人们依然在生动地活着,而他们正是作者深切体验过外部世界的变化,始终关心着普通人生存境遇时,设下的锚点。

作为读者的我很喜欢《朋克大佛》的叙事形式,贝塔星人与“我”进行了几轮问答,问题是荒谬的,而回答更是牛头不对马嘴,到了故事最后,甚至“我”的被带走和讲述内容毫无关联,这看上去离我们很远,实际上生活中的突变正是如此降临的。故事最后,贝塔星人说“你们分死活,我们不这么分。”这句话直指一个问题:如果世界是荒谬的,命运如此无常,人和人之间甚至无法有效沟通,那么究竟用什么界定我们对生命的真正参与?我想答案就在谜面上,就是讲述。

在《挺什么》中,不存在人物的强动机、强欲望,也取消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基本叙事结构,人物游荡着,每一天的无聊正是意义本身。如果说其中有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猜是吃饭。吃,贯穿了整本小说集,故事中的人物总对吃饭保持着认真态度,小笼包、馄饨、海鲜面以及更多其它食物,它们无需高端,但不可缺少,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看TVB最耳熟的那句台词一样:“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你饿不饿啊,不如我煮碗面给你吃啊!”

我们可以做融入主线叙事的人类,也可以整天晃悠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然而不管怎样,总归要吃饭,这就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锚点。因此,当我在《上海动物园》开头读到“我挺喜欢王小波、加缪、塞林格,也挺喜欢炸鸡腿、麻辣烫、热咖啡。我只想赚点钱,以此舒服地度过每一个管他是阴郁还是灿烂的下午”时,感觉万事万物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吃完饭后,我们还可以游戏人生,像个孩子般饶有兴味,去旋转生活的万花筒。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摄图网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学报新媒体

文学报

@文学报

@文艺速效丸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来源:文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