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欢庆对巴基斯坦的“胜利”,印度正大张旗鼓举办为期10天的庆祝活动。这与现实相当撕裂。西方媒体与智库普遍采信巴基斯坦的说法,认为巴空军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
为欢庆对巴基斯坦的“胜利”,印度正大张旗鼓举办为期10天的庆祝活动。这与现实相当撕裂。西方媒体与智库普遍采信巴基斯坦的说法,认为巴空军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
战场之外,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雄心,也被西方媒体泼了盆冷水。
《环球时报》援引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印度一家智库专家分析,美国对中国先前加征的超高关税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供应链震荡,一度让印度认为自己可以从中获利,吸引国际制造业投资印度,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的积极成果,可能会让制造业继续选择留在中国。
此前渴望在美国对中国加征超高关税情境下“渔翁得利”的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幻想再一次被打破。距离莫迪提出“在印度制造”已经超过十年,印度制造业为何始终未见起色?
“在印度制造”的十年
时间拨回到2014年,莫迪上台还不足半年时,便公布一项名为“在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的战略,意在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该战略的标识是一头狮子的剪影,象征莫迪政府对“在印度制造”战略的雄心勃勃。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政府提出的“在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与“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存在时态上的细微差别。除了“不断创造”的语意表达,还透露出该战略的重点不仅在国内制造业的出口,还关注跨国企业对于印度的投资与生产。
2014年独立日演讲时,莫迪站在德里红堡的城墙上,向全世界呼吁:
“‘来吧,在印度制造!’我要告诉全球企业:我们拥有技术、人才和纪律……从电子设备到电气工程,从化工产品到医药制剂,来吧,在印度制造!”
除了响亮的口号外,莫迪为“印度制造”描绘的宏伟愿景包括三大主要目标:
1、制造业年均产值增长12%至14%;
2、到2022年,新增1亿个制造业工作岗位;
3、到2025年,确保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25%。
尴尬的是,十年后,莫迪当初雄心勃勃提出的“在印度制造”无论在增速、GDP中所占比重,都远未能达到既定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到2023年间,印度制造业年增长率只有2015年超过了12%,其他年份均低于11%。
此外,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份额不升反降,从2015年的16%降至如今的约13%,与25%的目标相去甚远。
“在印度制造”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为实现“在印度制造”的目标,不得不提到莫迪在2020年时推出被视为“在印度制造”旗舰计划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该计划旨在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手段支持印度制造业发展,涵盖电信、医疗器械、汽车、无人机等14个领域,支出约为230亿美元。
印度政府承诺,若企业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生产目标,将获得现金奖励。公开资料显示,此举的确吸引750家本国与外国企业签署。
不过,许多参与该计划的企业未能启动生产,完成生产目标的企业也抱怨因印度政府补贴发放缓慢而受挫。
截至2024年10月,参与“生产关联激励计划”的企业共实现产值1519.3亿美元,仅为设定目标的37%;与此同时,印度仅发放17.3亿美元的激励资金,还不到分配资金的8%。
这项计划今年3月被爆将被叫停,无异于再次从侧面印证“在印度制造”前途未卜。《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称,4名印度政府官员爆料印度政府搞了4年、规模达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扶持计划未能实现目标,该计划将不再延期。
有印度智库学者语带失望地表示,“如果这种大型计划都失败了,你还指望什么能成功呢?”该学者续指,“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可能是印度想要振兴制造业的最后一次机会,如今机遇似乎已错失,莫迪政府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吸引更多外资。
事实上,严峻的营商环境及供应链短板等问题,皆是印度制造业存在的痼疾。
长期以来,印度严峻的营商环境令外国投资者却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依旧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印度政府智库“Niti Aayog”承认印度在承接中国转移投资方面“成果有限”,并表示越南、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国凭藉更低廉的劳动力、简单税制、低关税以及积极的自由贸易协定令出口规模扩大,而印度则落后。
此外,供应链短板更是印度制造业无法翻越的“高山”。以电子制造业为例,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分析,印度持续依赖中国提供iPhone等电子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零件,限制了印度从这一波供应链转移中获利的能力。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零部件本土化率仅约35%。
有分析指出,只有当更多手机零件在本地制造时,印度从iPhone生产中获得的收益才会增加。据测算,目前每部在美国销售的iPhone,苹果可赚逾450美元,但印度仅获少于25美元,尽管出口统计会将整部iPhone的售价(约1,000美元)列为印度出口额。
就在印度政府与媒体还沉浸在印巴冲突“赢麻了”的叙事时,做着“世界工厂”梦但却痼疾缠身的印度制造业,也依旧没有梦醒。
来源: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