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文化厚重,是洛阳鲜明的城市标识。笔者注意到,先进制造业和文旅产业发展,也是总书记此次洛阳之行考察的两个重点。
这是《锐视角》专栏的第244期。
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洛阳考察调研。
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文化厚重,是洛阳鲜明的城市标识。笔者注意到,先进制造业和文旅产业发展,也是总书记此次洛阳之行考察的两个重点。
01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洛阳也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项目有7项在此布局。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12家,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石油化工1个准千亿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
“我们坚持发展实业,从过去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到现在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条路走对了。”
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说,我们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先进制造业,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制高点,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先进制造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以来,在40天的关税交锋中,对美国关税霸凌,中国的“硬核”反制让世界对中国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认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制造则是中国在全球博弈的底气所在,也是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之坚实底座。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新判断、作出新部署,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在此次河南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牢牢把握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巩固工业龙头地位并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4%。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0.1%、38.0%、11.5%。
当前,深圳正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成形成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02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洛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4个。
在洛阳,习近平总书记还考察了两座重要文化地标——白马寺、龙门石窟。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习近平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文旅产业何以成为总书记此次考察的重点?
“沉着冷静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困难挑战,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今年以来,高层不断发出的强烈信号。
大国经济,需要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早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出这一鲜明判断。
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拉动内需、带动消费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纷纷将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落子,其中,深圳发力尤为明显。
今年4月,深圳召开全市加快旅游发展工作会议,这座素以“科技之城”“改革窗口”著称的一线城市,向外界释放了其重塑旅游版图的雄心。
深圳此次部署提出了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等目标。依托全球罕有的“生态+历史+科技+产业+改革开放”复合基因,构建一套“独此一家”的高端旅游供给体系。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深圳全市共接待游客696.36万人次,同比增长36.3%;实现旅游收入54.32亿元,同比增长40.8%。
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今天的中国,也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有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加快市民化进程,蕴藏巨大增长潜力。
夯实“中国制造”底座,活跃国内消费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的关键动力。
主笔 / 郭保瑞
排版 / 王瑜
审校 / 毛芸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