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珠圈水龙早年(2020年前)三全的真品就不多,2015-2019年陆续拿到的2-3枚三全品,要么打的马齿或龙鳞局部浅,要么不出分。最多与下面我这枚旧藏七上八下,很少见极品。
有时候,铜元图谱看得越多,越看不懂真伪,至少在周谱上我个人深有感触。
湖北珠圈水龙早年(2020年前)三全的真品就不多,2015-2019年陆续拿到的2-3枚三全品,要么打的马齿或龙鳞局部浅,要么不出分。最多与下面我这枚旧藏七上八下,很少见极品。
从打制上说,毕竟是大北,而不是早期的小北相对规范,配到大北面,三全少见,几乎在情理之中。
这次出门见到的湖北珠圈水龙,很惊艳,惊艳到了,第一次我见时,我坚持看“不对”。是过了数周后又见,留了图与内部讨论时,才忽然发现是一开门真品。
实际,我在对待铜元名誉品(6级及以上)的谨慎态度,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因为新手看周谱“欢天喜地”,我看周谱时“愁眉苦脸”——存疑铜元漫天飞。
我对名誉品铜元的谨慎
为了证明下,我对铜元名誉品(6级及以上)的谨慎态度,公布下我的部分聊天记录。
周四早上先是和内部泉友A的讨论:他认为珠圈水龙的字面不稳定,有多种变化。这枚他看开。
之所以,我会认同他的观点:
一实物上手,确实挑不出太多毛病,边道也是开门的湖北边道。
二珠圈水龙的字面不稳定,以前也讨论过。桂谱(《中国十文铜元版式研究》玩细版很厉害的图谱,学术成就远在周谱之上)的珠圈水龙字面就标有两种不同的小版区别。
三是我用两个手机比对了文字,在合理变化内(按下不表,下有详细解析)。
在和A泉友讨论结束后,我又打了个电话问了下,这枚珠圈水龙的来历,有币商告诉我说:肯定是户家一批出的东西,因为当时户家是到处发图问,而且就发这枚珠圈水龙的图。
户家之所以懂版,据说是有一位主播在捡不到漏之后,好心送了户家一本铜元图谱。并告诫说:“我看你骨骼清奇,这里有一本《如来神掌》,好好修炼,日后必成大气。”
周四上午我又给内部泉友B留言。最后是打电话,直接沟通的,他的看法是:偏向于真。
由于当时我一直在等泉友B的回复,因此和上家说好:隔天再付款,三天无理由可退。(口头上是这么表述的,文字当时打得急了点,没写“可退”的时间)
由于,这枚湖北珠圈水龙字面的写法与我之前的藏品存在明显差异。我在对铜元真伪的论证以及交易上可谓小心翼翼。泉友A是玩湖北版的,且眼力好,因此让我重新思考了这枚湖北珠圈水龙。然后是去追这枚铜元的来源,以及自己比对文字,最后再找眼力好的泉友B听他的判断。同时和上家说好,可隔天付款,以保证我必然能联系上泉友B,听到他的想法。
不是我过度谨慎,是我必须对我口袋里的钱负责。现在的名誉品铜元早已赝品漫天飞,包括各式入国外权威盒子的。
我的比对
实物上手包浆、边道可以参考,但一定不要过于迷信,因为此两者已经越做越好了,目前会存在差距的只有书法。
本次入的我藏品和我旧藏品的“光绪元宝”比对,不难发现:
本次品并非个别字偏细,而是整体字偏细,等比例缩。如“元”字,是每个笔画都细了,而不仅仅是“元”字,“绪”字也细了,“光”字的点与竖写法都更细,因此形成了字面整体的变化。而非我们经常遇见的偏偏“光”与“元”字,这种笔画少更细,其他字粗细不变(赝品现象)。
因此,这种章法的变化,是允许的。再看文字神韵也在。因此从书法上分析,问题不大。
周谱
周谱上的名誉品,存疑铜元是不少的,比如湖北珠圈水龙,也存疑。看周谱对我来说,犹如看一个存疑铜元图片库,可谓越看越不敢下手买藏品。
《中国机制铜元目录》2018年版,作者:周沁园。(文中部分图片源于此图谱,简称:周谱)
我的看法
铜元有几种大开门的真品打开方式:或是包浆老道,或是原味原光一眼入魂。但很可惜,周谱这枚湖北珠圈水龙,带一丝残光,从图片上看没有以上两种感觉,个人感觉只是偏“嫩”。
由于我旧藏的文字粗细与周谱品更为接近,我们以两者做比较。
周谱品的“寳”字横折过肉,没有棱角感,这些还不算最大的问题。由于本次入的我藏品文字更清晰,“寳”字以本次入的我藏与周谱品做比较。
最大的问题,出在“字势”上,周谱品的字势完全没有了。文字被往水平线拉,四平八稳,状如算子,完全没有了真品皆具有的“动势”。
我们看“绪”字两枚都放平了。但周谱品的字写的更平整(倾斜角度变小),失去了飞动之势。
来源:悟空聊钱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