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联盟力的博物馆日主会场侧记:传承巴蜀历史文脉 共谱川渝璀璨华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03:24 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行动计划2025年5月16日至18日,在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的领导下,两地博物馆行业协会的精心组织下,川渝博物馆联盟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呈现了一场场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文化惠民盛宴,有效推动川渝博物

博物馆头条按:川渝一家亲,从古山水相依,人文相近,文脉同源,至今越走越亲,深度融合,互利共赢,为两地博物馆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行动计划2025年5月16日至18日,在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的领导下,两地博物馆行业协会的精心组织下,川渝博物馆联盟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呈现了一场场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文化惠民盛宴,有效推动川渝博物馆协同发展行动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成立

共绘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新图景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是我们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精神的本色。红色基因深植于巴山蜀水之间,一代代川渝儿女薪火相传,以弘扬传承革命文化向革命先辈表达至高的敬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川渝两地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协同发展,5月16日下午,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筹备大会暨第一次成员大会在重庆红岩干部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川渝两地50余位革命纪念馆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32家川渝两地革命纪念馆发起设立,将以“川渝革命文物联展”为抓手,策划推出系列主题展览,并联合开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红色研学线路开发等合作项目,实现两地展览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联盟第一次成员大会表决通过了《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章程》、《2025年联盟工作计划》、《“川渝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暨革命文物联展”方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当选为联盟首届轮值单位。

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濮新和重庆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幸军为联盟成立作致辞,强调要聚焦革命文物研究、展览交流、教育传播等领域,推动两地红色资源“活起来”“联起来”,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为传承革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新动能。

红色基因需要传承,红色血脉必须赓续。川渝革命纪念馆的成立只是川渝红色资源联合保护行动的一个新起点,必将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联动巴蜀这片红色热土的革命历史纪念场馆,激活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形成一系列将帅故里、三线建设等红色游径,促进川渝革命文物保护事业迈上新的阶段。

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开幕

倾听博物馆之夜的历史对话

国际博物馆日是全球文博届一年一度的盛会,是文博人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庆典。今年恰逢第49届国际博物馆日,也是连续举办川渝主会场活动的第4年,川渝博物馆的声音由此更加响亮传播。5月16日晚,2025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开幕式暨重庆市第十六届文化遗产宣传月启动仪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启幕。

开幕式上,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公布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获奖单位,重庆市博物馆协会公布2024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获奖单位,并分别举行颁奖仪式。现场进行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授旗仪式,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领导共同将象征红色传承的联盟旗帜授予首届轮值单位,标志着川渝革命文物保护事业开启协同奋进的新篇章。

博物馆的声音源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源于对现实的铿锵回应,更源于对未来的美好预见。声音的传递必须集文化、艺术、价值、启迪等多维度呈现,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听见博物馆的声音”博物馆之夜通过“现场+三峡博物馆视频号直播”的方式,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壮丽三峡》数字化文物展演,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中华文物我来讲》汇聚重庆市中华文物我来讲三届比赛优秀选手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优秀讲解员,同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川剧《金山寺》选段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的独特魅力。文博人倾情抒情诗《传承巴蜀文脉 书写文博华章》主题朗诵,在深情的语言表达中声声传递着对巴蜀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说唱《听见博物馆的声音》巧妙融合现代音乐元素与文博主题,呈现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美学艺术。童声合唱《月光谣》透过纯净无邪的歌声,如同星光点亮夜空,为观众带来温馨而美好的心灵触动。

活动经常是联盟的生命力,年度盛会是接力传承的载体,座谈交流是相互提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川渝博物馆坚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项目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的宗旨,推动博物馆成为传播巴蜀文化、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成为传播川渝声音、讲好“双城”故事的重要窗口,为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源源不断注入了文博动能。

川渝博物馆联盟年会召开

共话中小型博物馆差异化发展的“巴蜀样板”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因创新而动人。川渝博物馆联盟至今走过四载春秋,成为川渝地区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联,成为两地博物馆在展览、教育、文创、研究等领域创新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交流互鉴、协同创新中有效促进了两地博物馆实现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巴蜀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5月17日,川渝博物馆联盟2025年年会暨座谈交流会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川渝两地文物部门、博物馆行业组织、联盟成员单位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重庆市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雷学刚主持年会。

年会上,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武彦、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盛建武为联盟年会作致辞,呼吁两地博物馆守正创新,传承好传播好巴蜀文脉。广安市博物馆副馆长段德强作联盟轮值工作报告,总结回顾2024年成员单位合作共建取得的各项成效。会议通报新加入联盟成员单位,联盟队伍扩大至161家。现场完成联盟轮值召集单位广安市博物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交旗仪式。联盟年会还上线发布重庆市博物馆协会(西南博物馆联盟)新媒体公众号。

聚焦2025年国际博物馆主题,川渝博物馆联盟举行“川渝中小型博物馆差异化发展”主题座谈交流会。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四川自贡江姐故居陈列馆、四川广安市博物馆、资阳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东方文博研究院、重庆云阳博物馆和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八家文博单位负责同志,分享交流在展陈设计、社教活动、文创研发等领域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川渝博物馆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主席、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安来顺对讲座进行点评,提出快速变化社会下的博物馆未来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川渝博物馆要以地方特色化的文化表达为根基,要深入探索改革驱动下差异化创新发展,要形成协作化的文博共同体,为全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提供“巴蜀样板”。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主持了座谈交流会。

川渝文物鉴定中心授牌

共推川渝联动公益鉴定咨询活动面向大众

文物鉴定是文博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文物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支撑。为提升文物鉴定公信力,5月16日晚,在2025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开幕式上,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联合共建的川渝文物鉴定中心隆重举行授牌仪式。该中心将由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重庆管理处、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负责具体实施,通过整合川渝两地文物鉴定优势资源,一体化培养川渝鉴定人才,致力于打造区域文物鉴定高地。

文物鉴定如何走出馆院,走向社会大众,川渝博物馆联盟作出积极探索与尝试。5月17日上午,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支持的“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活动(川渝主会场)”在重庆人民广场成功举办。鉴定咨询活动汇聚了川渝两地多位文物鉴定权威专家,涵盖金属器、陶瓷器、书画、玉石器、杂项五大类别。专家团队采用“传统鉴定+科技辅助鉴定”方式,为公众提供免费、专业的文物鉴定服务,现场普及《文物保护法》与文物收藏常识,助力民间收藏健康发展。

“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活动”获得川渝两地13家博物馆的协同响应,在重庆市域内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涪陵区博物馆、永川博物馆、开州区博物馆、梁平区博物馆以及四川省域内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遂宁市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宜宾博物院、乐山文庙博物馆等设立活动分会场,于“5·18国际博物日”活动期间同步开展公益性鉴定活动,形成覆盖川渝的文物鉴定服务矩阵。

川渝文物鉴定中心的成立与公益鉴定咨询活动的举办,为常态化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平台,对于规范文物鉴定服务流程、满足人民群众文物鉴定需求、提升区域文物鉴定服务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彰显了川渝两地共建文物鉴定高地、共促文化事业繁荣的决心。

资深文博大咖专题讲座

揭秘快速变革中博物馆的运行管理

在城市化加速、技术迭代、公众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川渝博物馆需要深入解构快速变化社会变革带来的变化,深度理解和把握博物馆运行管理的内核,才能更好地创新赋能巴蜀文明传承。5月17日,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应邀来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加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并作“快速变革社会中博物馆的运行管理”主题讲座。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白九江主持,川渝两地部分博物馆馆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职工等150余人聆听讲座。

博物馆是集中心业务和运营管理的文化机构,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安来顺教授介绍了变革社会环境促使博物馆管理研究提速的背景,聚焦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分析当下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转型、休闲产业为公众提供多重选择、数字科技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文化旅游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收益、疫情影响带来全球博物馆经济状况与财政状况预期的双重不确定性等问题,阐明了博物馆运行管理的前提由博物馆功能驱动,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同时运行着“内在”(相对封闭)和“外在”(最大程度开放)两个系统,博物馆专业内部功能结构在不断进行调试以实现最大公约数。

安来顺教授从不同维度讲述了当前与未来博物馆运行管理,举例剖析了不同治理模式、管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下的博物馆运行管理,并结合实务,探讨当下和未来博物馆的运行管理,提出要把博物馆比作一种“产品”进行投入-产出管理,探讨了博物馆运行管理中有关人力资源、技术工具、精神工具等方面支持,引发现场听众对博物馆数字化服务中的技术问题和文化问题、博物馆数字化服务中非传统性职业伦理问题、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5个关键问题的深入思考。

安来顺教授的讲座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讲座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学理性、专业性,为新时代博物馆适应快速变革社会、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视角,开拓了现场受众对博物馆运行管理的思维与视野,激发了川渝两地文博人以积极姿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决心。

第五届“巴山蜀水”文创展开展

化作“移动博物馆”飞入百姓家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博事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和把博物馆带回家的重要载体,更是丰富观众文化消费力和提高博物馆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文物文化单位文化创意成果日益丰硕。5月17日至18日,“文汇川渝 创享未来”——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在重庆人民广场开展,现场展销川渝两地50余家博物馆近六百余种文创产品。

本次文创展采用文化集市的形式进行,由三个组团构成,一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美术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组成的重庆市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二是25家博物馆及文创企业组成的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三是四川省内23家博物馆组成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

本次展示汇聚了川渝两地众多博物馆的优秀文创产品,一件件精美绝缘的文创产品,不仅是一场集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盛宴,更是一部关于五年来川渝两地博物馆文化创意工作飞速发展的生动写实。川渝两地博物馆以馆藏文物和重点展览为基础,紧抓试点契机,依托三峡文创产业联盟“品牌共建、资源共聚、平台共享”的合作优势,通过IP授权、联名合作等方式,开发众多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繁荣景象。

传承巴蜀历史文脉,共谱川渝璀璨华章。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川渝博物馆切实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开拓进取,创新探索文化传承实践之路。截至2024年底,川渝两地在国家文物局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598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3家、国家二级博物馆56家、国家三级博物馆32家,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拥有藏品总数6727560件/套。2024年,川渝博物馆全年共举办常设展览1606个、临时展览1617个,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44162场,新开发文创产品12879种,接待观众12802余万人次,有力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展业繁荣发展,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贡献了文博力量。

雷学刚

土家族,湖北利川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物文博研究馆员,教授级政工师,担任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法人、副理事长、秘书长,西南博物馆联盟秘书长,重庆市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北碚缙云山旧址文物保护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市政工专业和文博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从军20载,在军地历任新闻干事、政治指导员、组织股长、宣传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陈列展览部主任、宣传推广部主任、策划发展部主任、党委书记等职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受到军队嘉奖。先后6次被重市文广局和重庆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50余万字,出版文学专著《楚风渝韵》《锦兰馨轩》《在水一方》。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报和天津社会科学院举办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重庆市委宣传部有奖征文二等奖,重庆市文广局学习党的二十大征文一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课题研究二等奖,第九届重庆文学奖。

来源:阅读岁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