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小玲低声说完这句话,便匆匆转身回屋,裙角在楼道昏黄的灯光下一闪而过。
回家的路
"胜国,你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
刘小玲低声说完这句话,便匆匆转身回屋,裙角在楼道昏黄的灯光下一闪而过。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了根,又悄悄地发了芽。
我叫周胜国,2003年那个闷热的夏天,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
那时的小城还保留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模样,街道两旁的法國梧桐郁郁葱葱,老式单元楼间晾晒的衣物随风摇曳,四合院里的老人坐在门槛上摇着蒲扇,收音机里播放着《东方之珠》。
重逢刘健是在一个周末的集市上,他正在一个卖盗版VCD的摊位前挑选着周星驰的《少林足球》。
他还是那副豪爽的样子,头发剃得短短的,穿着一件褪色的蓝色工装,眼角已有了细纹,却掩不住那股子憨厚劲儿。
"老周!真是你啊!"
他一把抓住我的手,力道大得像是要把这些年未见的光阴都握在掌心。
"回来教书?"他问,目光中透着几分羡慕。
"嗯,县一中,教历史。"
我点点头,不自觉地挺了挺胸膛,那是全县最好的学校,能进去也是托了大学导师的关系。
"你呢?"
"还在机械厂,虽说现在是股份制了,可日子也就那样过呗。"
他笑了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能有碗饭吃就不错了,咱们这些大老粗,没文化,能咋整?日子过得去就行。"
话里有话,我知道,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县里的机械厂元气大伤,很多人下了岗,领着微薄的生活补助,靠打零工度日。
刘健能留下来,已是不易。
"来家坐坐?"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带着期许,"妈总念叨你呢,说当年要不是你那几本参考书,我高考也考不上专科。"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当年刘健比我用功多了,只是家里条件差,买不起复习资料。
"那感情好啊,正好明儿没事。"
我爽快地答应了,心里却在盘算着要不要买点什么礼品,不能空手去。
第二天上午,我拎着两斤新鲜的猪蹄和一盒老字号的点心,敲响了刘家的门。
刘家住在老城区的筒子楼里,那种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职工宿舍,走廊狭窄,墙壁斑驳,楼道里弥漫着老旧建筑特有的霉味和煤油味。
单元门口停着几辆二八大杠和飞鸽牌自行车,成了这个时代的活化石。
两室一厅的格局,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客厅墙上挂着一幅"富贵平安"的年画,茶几上摆放着几本《读者》和《家庭》杂志,电视柜上的那台29寸的长虹彩电应该是家里最值钱的电器了。
进门便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轮椅上,是刘父。
他中风已有三年,半边身子不灵便,嘴角微微歪斜,但眼神依然清明。
"是小周啊,这些年出息了!"
刘父认出了我,声音含混不清,却透着真诚的喜悦。
刘母在厨房里忙活,身材瘦小,脸上的皱纹像是刻下的年轮,听见动静连忙擦擦手出来迎接。
"小胜子来啦?唉哟,你看你还跟小时候一样懂事,拿啥东西啊,你来就好。"
她接过我手中的东西,脸上堆满了皱纹与笑意。
"小玲,客人来了,倒茶。"
刘健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我听不懂的期待。
从里屋走出一个女子,二十七八的年纪,一身朴素的藕荷色衣裳,发髻挽得整齐,脸上带着淡淡的疲惫。
时间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没有夺走她眉宇间的那股子清秀劲儿。
我记得她,刘健的妹妹,比我们小四岁。
上学时她总是安静地站在校门口等哥哥,手里拿着一本翻旧了的书,眼神清澈见底。
"胜国哥。"
她轻声唤道,眼里闪过一丝惊喜,又很快隐去,像是怕被人发现心事一般。
"好久不见。"
我点点头,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觉得有些局促。
那个记忆中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小姑娘,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沉静了?
饭桌上,刘母端出了一大盘红烧猪蹄,还有几个家常小菜,不算丰盛,却让人感到温暖。
"多吃点,别跟我们客气,再给你盛碗米饭。"
刘母热情地招呼着,眼角的皱纹里都是慈爱。
酒过三巡,话匣子也打开了。
我得知小玲本在北京一家外企做翻译,年薪小几万,在那个年代已是难得的高薪工作。
父亲中风后,她毅然辞职回乡,家里人劝都劝不住。
每天变着法子做康复,喂药换洗,从不言苦。
母亲的腰椎不好,家务活也大多落在她身上。
"城里医院贵啊,能省则省。"
刘健夹菜给我,眼睛有些发红,"你是不知道,医药费就像个无底洞,老爹住院那阵子,家里砸锅卖铁,妹子的积蓄也搭进去了不少。"
他叹了口气,"没想到我们小玲这么能干,一个人照顾得妥妥当当,比那些专业护工还细心。"
小玲低着头笑了笑,那笑容如同窗外透进来的一缕阳光,温暖而不刺眼。
"哪里,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
她声音轻柔,却坚定,"爹娘辛苦一辈子,现在他们需要我,我不回来谁回来?"
刘母在一旁抹着眼泪,"我跟她爹就这么一个闺女,真是不想耽误她,可這病来得突然,他大哥成家了,有自己的负担..."
"妈,别说这些了。"
小玲打断母亲的话,"胜国哥刚回来,你就数落起家里事,多不好。"
她挽起袖子收拾碗筷,露出的手腕纤细却有力,指甲剪得平平的,没有一丝修饰。
吃完饭,刘健拉我出去抽烟。
楼道里,他递给我一支红塔山,自己也点上一根,深深地吸了一口。
"老周,你现在有对象了吗?"
他忽然问道,语气里透着几分试探。
我摇摇头,"哪有时间啊,这不刚毕业嘛。"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妹这孩子,从小就懂事,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人品没得说。"
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刘健,你这是要给你妹介绍对象啊?"
"那不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觉得你们挺合适的,你是知书达理的,她也是个有文化的,门当户对嘛。"
我没接茬,只是笑笑。
倒不是嫌弃什么,只是心里没底,毕竟这么多年没见,彼此都变了。
离开时,小玲送我到楼下。
初秋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吹乱了她的发丝。
她抬手将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眼神有些飘忽。
就是在那个瞬间,她低声说了那句话:"胜国,你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
我怔住了,不明白她为何会这么说。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已经转身跑上了楼梯,只留下一阵淡淡的茉莉花香。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一直回荡着这句话。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带我回到了十年前的高中时光。
那是1993年的冬天,家里突遭变故。
父亲在工地干活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造成高位截瘫。
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也不得不辞去了纺织厂的工作。
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学校催交学费,我却拿不出来,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被老师点名批评。
就在我准备辍学打工时,班主任告诉我,学费已经有人替我交了。
当我追问是谁时,他只说是"好心人",不肯透露更多。
那一刻,我既感激又困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这份情。
如今想来,难道那个好心人就是小玲?
这个念头让我心头一震。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小玲那句话,却又不好意思去刘家打听。
教书的工作很忙,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让我几乎没有私人时间。
但我还是主动申请了去乡村学校的支教机会。
县一中的条件好,但我更愿意去那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当时不少同事都不理解,说我傻,好不容易进了县一中,为啥要往苦地方钻?
校长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也要为自己考虑啊。"
我只是笑笑,"那些孩子更需要我。"
每周末,我都会带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去刘家。
看见小玲为父母翻身按摩,喂饭喂药,眼里满是温柔与耐心。
有时候刘父脾气上来,摔了碗筷,她也不恼,只是默默收拾,然后继续笑着哄他。
那份坚韧让我动容。
乡村学校条件差,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风扇,黑板上的粉笔灰呛得人直咳嗽。
但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让我忘记了所有辛苦。
每当教完最后一堂课,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总会想起小玲的身影。
不知从何时起,她成了我心里的一盏灯。
刘健偶尔会来找我喝酒,大多是有事相求。
一次他为了帮工厂的工友的孩子转学,硬是拉着我去找校长。
我推脱不过,只好答应,没想到真把事办成了。
那天晚上,刘健非要请我喝酒。
酒过三巡,他醉眼朦胧地拍着我的肩膀:"老周,你小子有出息,咱哥俩是过命的交情!"
"说啥呢,帮个小忙而已。"
我给他倒上水,看他醉得不成样子,有些无奈。
"你知道不知道,"他突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凑过来,"当年小玲可喜欢你了。"
我一愣,手中的杯子差点掉在地上。
"别瞎说。"
"我瞎说?哈哈哈..."
他大笑起来,引得邻桌的人纷纷侧目,"那时小玲把她奖学金都给你了,谁让你爹娘出了事,她心疼你呢。"
"什么?"
我恍然大悟,回想起她当年总是穿着那件褪色的蓝衣服,在食堂只买最便宜的馒头咸菜。
原来,她就是那个神秘的好心人。
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脑海中全是小玲的身影。
十年前的一个冬日,她悄悄地帮了我,却从不提起。
十年后的今天,她依然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不求回报。
这样的女子,世间少有。
第二天一早,我买了一大束野花,直奔刘家。
刘母开的门,见我拿着花,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笑了。
"小玲啊,在医院陪她爹做康复呢,你去找她吧。"
她低声道,"这孩子命苦,这些年一直放不下你,我和她爹都担心她一辈子就这么耽搁了。"
我心头一热,连忙点头致谢,转身就往医院赶。
县医院的康复科在三楼,我一口气跑上去,远远地就看见小玲在走廊上推着轮椅,一边走一边耐心地鼓励父亲活动手臂。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她身上,给她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光晕。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却比任何精心打扮的女子都要美丽动人。
"小玲!"
我喊了一声,她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染上了喜悦。
"胜国哥?怎么..."
她的目光落在我手中的花束上,脸颊顿时红了。
刘父似乎看出了什么,咧着嘴笑着说:"你们年轻人的事,我这老头子不添乱,小周啊,你带小玲出去走走,我在这休息一会儿没事。"
小玲有些慌乱:"爹,你一个人不行..."
"去吧去吧,护士一会儿就来了,再说这不是医院吗,有啥事叫一声不就行了。"
刘父摆摆手,眼中满是慈爱,"跟小周出去走走,你这丫头整天就知道照顾我和你妈,自己的事情也要上心啊。"
在医院附近的小公园里,我将花束递给小玲。
她低着头接过,手指微微颤抖。
"谢谢你,高中时帮我交了学费。"
我终于说出了这句憋了很久的话。
她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你...你都知道了?"
"刘健那家伙酒后吐真言,"我笑着说,"不过,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她咬着嘴唇,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那不算什么,你那时候更需要帮助。"
秋风吹拂着她的发丝,我忍不住伸手替她拂去脸颊上的一缕青丝。
"小玲,你说我是你见过最善良的人,其实,你比我善良得多。"
她低着头,花瓣的清香萦绕在鼻尖。
"那时你成绩那么好,要是辍学多可惜..."
她的声音里带着些许忐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可是你把奖学金都给了我,自己却要省吃俭用。"
这个认知让我心疼不已。
"那没什么,"她终于抬起头,眼神清澈见底,"看到你考上大学,我就高兴了。"
阳光穿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她脸上,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就是我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小玲,我想照顾你,一辈子。"
话一出口,我自己都愣住了,但随即便坚定下来,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她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胜国哥,你..."
"我没开玩笑,"我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一个能共度一生的人,没想到她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没有发现。"
她的眼眶渐渐湿润,晶莹的泪珠在眼睛里打转。
"可是...我家里情况你也看到了,爹妈都需要人照顾,我怕连累你..."
"傻瓜,"我轻轻抹去她眼角的泪水,"正因为看到了你的孝心和善良,我才更加确定,你就是我想要的那个人。"
她终于破涕为笑,像个小女孩似的抱着花束,脸上的表情既羞涩又幸福。
"胜国哥,我..."
"别说话,"我打断她,"就告诉我,愿不愿意跟我在一起,共同照顾两边的父母,白头到老?"
她点点头,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愿意。"
不出所料,这个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学校里有人说我傻,放着城里的姑娘不找,偏偏看上了一个带着病人的。
刘家的亲戚也有人反对,说什么门不当户不对,我是大学生,将来前途无量,小玲只是个普通姑娘,配不上。
甚至有人当着小玲的面说风凉话:"小伙子是瞎了眼吧?找个带着病秧子的,图啥?"
每当这时,小玲总会握紧我的手,眼神里满是坚定:"别理他们。"
我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豪华的婚车队,没有奢侈的婚宴。
只在县民政局登记,然后摆了几桌家宴,请了最亲近的亲友。
刘父坐在轮椅上,举起酒杯,喝得有些醉了,眼中噙着泪花:"小周,我没什么能给你们的,就把我闺女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待她好啊!"
我郑重地点头:"叔叔放心,我会对她好一辈子。"
小玲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连衣裙,没有华丽的婚纱,没有精致的妆容,却是我见过最美的新娘。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充实。
我们租了一套小两居,距离刘家和我父母家都不远,方便照顾两边的老人。
每天早上,小玲会早早起床,准备好早餐,然后去看望父母,回来还要做家务。
学校放学后,我常常去医院陪刘父做康复,或者帮忙接送他去医院。
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却也充满了温馨。
有时候在深夜,看着小玲熟睡的侧脸,我会想起她当年那句话:"你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
我知道,她才是那个真正善良的人。
2005年夏天,我们迎来了一个小生命。
小玲怀孕时,仍坚持照顾两边的老人,直到医生再三叮嘱才稍微减少了劳动量。
孩子出生那天,我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心中满是忐忑。
当护士抱出那个皱巴巴的小家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是个男孩,恭喜你!"
护士笑着说,我却急切地问:"我老婆怎么样?"
"别担心,产妇很好,休息一会儿就能见面了。"
当我抱着孩子走进病房,看到小玲疲惫却幸福的笑容时,我知道,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他像你。"
小玲轻声说,眼中满是母爱的光芒。
"不,他像你,有你的眼睛。"
我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
孩子的到来,让生活更加忙碌,却也带来了更多的欢笑。
刘父的病情有了好转,能够说简单的话了,看到孙子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我父母也常来帮忙照看孩子,两家人相处融洽,宛如一家人。
2008年,我被评为县里的优秀教师,小玲却因为长期操劳,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我坚持让她休息,自己接过了更多的家务活。
每当看到她因为疲惫而熟睡的样子,我心疼不已,却也更加坚定了要好好照顾她一生的决心。
十年后的今天,回望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日子,我终于明白,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
小玲说我善良,其实是她的善良照亮了我的生命,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归属。
在我们结婚十周年的那天晚上,孩子已经睡了,我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小玲。
"这是什么?"
她疑惑地问,眼中闪烁着好奇。
"打开看看。"
我笑着说,心中有些紧张。
盒子里是一条简单的银项链,吊坠是一把小小的钥匙。
"这是?"
"家的钥匙,"我轻声解释,"因为你,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轻轻地抱住我,头靠在我的肩膀上。
"胜国,这些年辛苦你了。"
"傻瓜,跟你在一起,再苦也是甜的。"
我抚摸着她的长发,这些年她为家庭操劳,早已有了几根白发,却在我眼中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我们的小家里。
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相互扶持,用责任与爱诠释着家的意义。
回望来路,才发现,那些温暖的瞬间,已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风景。
小玲说我是她见过最善良的人,其实,最善良的那个人,一直都是她。
是她,给了我一个家,一条回家的路。
来源:禅悟闲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