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卫星发射失败后,莫迪下令:抓捕中美“间谍”,掀起政治清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06:21 1

摘要:面对直播镜头前女主持人强忍泪水的画面,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纳拉亚南坚称“验证了前两级完美性能”,而印度社交媒体则掀起“中美间谍破坏”的指控浪潮。

2025年5月18日,印度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61搭载EOS-09地球观测卫星升空6分钟后失控坠毁,2.3亿美元化作印度洋上空的“太空烟花”。

面对直播镜头前女主持人强忍泪水的画面,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纳拉亚南坚称“验证了前两级完美性能”,而印度社交媒体则掀起“中美间谍破坏”的指控浪潮。

5月20日,莫迪紧急签署总统令,要求情报部门彻查“潜伏在ISRO的中美特工”,这场科技事故迅速演变为地缘政治风暴。

ISRO的官方声明暴露其矛盾逻辑:既承认第三级液氧发动机燃料管破裂导致推力骤降,又强调“西方技术封锁”是根本诱因。这种将技术短板归咎于外部势力的叙事,与2009年“月球1号”失联后宣称“95%成功”、2019年“月球2号”坠毁后标榜“99%胜利”的“赢学”传统一脉相承。

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安全部门在事故后48小时内突击搜查班加罗尔航天城,以“数据泄露”为由拘捕3名与中国企业有过技术交流的工程师,并指控美国雷神公司前雇员“植入故障代码”——这种“精准抓捕”显然经过精心策划,旨在转移民众对航天体系结构性缺陷的质疑。

印度社会对“外部破坏”的偏执并非偶然。早在2021年阿肯德邦洪灾期间,当地村民便将冰川断裂归咎于“美国中情局60年代埋藏的核监测装置”。

这种集体认知惯性,为莫迪政府将航天失败政治化提供了土壤。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前顾问夏尔马透露,ISRO内部早有预警第三级发动机存在设计缺陷,但高层为配合政府“十日爱国胜利宣讲”活动强行推进发射,最终酿成国际笑柄。

印度航天工业的脆弱性在数据中显露无遗:2024年仅完成5次发射,不足中国同期发射量的十分之一;SSLV火箭因推进剂泄漏问题多次推迟,却仍被包装为“低成本航天典范”。

更深层危机在于,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在军工领域接连受挫——5月7日印巴空战中,巴方使用中国预警机和歼-10CE战机击落印度阵风战机,彻底撕碎其“南亚霸主”幻象。抓捕“间谍”的闹剧,实为掩盖军事现代化溃败的烟雾弹。

这场“间谍追捕”暴露出印度崛起进程中的认知裂痕:当技术理性让位于民族主义叙事,科学探索便沦为政治表演的工具。正如《失控的轨迹》一文所言,没有实力的表演,终将是全球政治剧场的滑稽配角。

卫星残骸沉入印度洋的漩涡,或许正是印度科技大国幻梦的最佳隐喻

来源:小蒋论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