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蔻正传【清史白话译读】乾隆十四年金川战事及政务纪要(1749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07:11 2

摘要:辛亥日:谕令傅恒、岳钟琪从党坝方向进剿金川,傅尔丹负责卡撒一路军务。

【清史白话译读】乾隆十四年金川战事及政务纪要(1749年)

春正月(农历)

- 辛亥日:谕令傅恒、岳钟琪从党坝方向进剿金川,傅尔丹负责卡撒一路军务。

- 癸丑日:因大学士张廷玉年老,特许其每五日入朝一次备顾问。谕令傅恒以四月为限,接受金川投降后班师。

- 乙卯日:赈济山东金乡等州县灾害。

- 丁巳日:命傅尔丹、达勒党阿、舒赫德、尹继善、策楞为大金川军务参赞。

- 戊午日:命瑚宝暂代陕甘总督,侍郎班第虽被革职,仍暂代四川巡抚。

- 甲子日:召傅恒回京城,命尚书达勒党阿、舒赫德、尹继善回原任,由策楞、岳钟琪继续办理大金川军务。

- 丙寅日:因傅尔丹请求深入金川腹地,遭皇帝严厉斥责。

- 丁卯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郎卡请降,命傅恒班师,并特封其为忠勇公。

- 丙子日:谕令傅恒接受莎罗奔等投降。

- 丁丑日:南掌(今老挝)国王岛孙进献牙象。

二月(农历)

- 乙酉日:唐绥祖请求率下属捐出俸禄助饷,皇帝以其"不知政体"为由严词斥责。

- 丙戌日:加来保太子太傅衔,陈大受、舒赫德、策楞、尹继善加太子太保衔,汪由敦、梁诗正加太子太师衔,达勒党阿、纳延泰、阿克敦、哈达哈加太子少师衔。

- 壬辰日:傅恒上奏,于二月初五日设坛清道,宣诏接受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土舍郎卡投降。赐傅恒四团龙补服,加赐豹尾枪二杆、亲军两名;岳钟琪加太子少保衔。

- 癸巳日:因岳钟琪亲至勒乌围招降莎罗奔等人,特下谕嘉奖。

- 丙申日:召拉布敦、众佛保回京城。

- 庚子日:命舒赫德查阅云南等省军营,会同新柱勘察金沙江工程,命瑚宝暂代湖广总督。

- 乙巳日:皇帝至丰泽园举行演耕礼。莎罗奔进献番童番女各十人,下诏拒绝。

三月(农历)

- 癸丑日:命皇长子及裕亲王等至郊外迎接傅恒。

- 乙卯日:皇帝奉皇太后至静安庄孝贤皇后灵柩前祭奠。

- 丁巳日:皇帝率经略、大学士、公傅恒至皇太后宫问安。封岳钟琪为三等公,加兵部尚书衔。

- 己未日:命傅恒兼管理藩院,来保兼管兵部。命那木札勒、德保仍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 辛酉日:皇帝前往东陵。

- 甲子日:皇帝祭拜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

- 丁卯日:皇帝至南苑行围打猎。

- 癸酉日:皇帝祭拜泰陵。

- 甲戌日:赈济湖北汉川等六州县水灾。

- 乙亥日:免除直隶保安等十州县厅旱灾额赋。

- 丁丑日:裁撤直隶河道总督,其职责并入关防敕书。富森改任西安将军,傅尔丹任黑龙江将军。

四月(农历)

- 壬午日:皇帝御太和殿,奉皇太后命,册封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代掌六宫事务。

- 甲申日:改由来保兼管刑部。召蕴著回京城,命顾琮暂代漕运总督。命纳延泰等勘察哈尔灾害。

- 乙酉日:为皇太后加上徽号"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次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 辛卯日:免除山东邹平等二十州县水灾、甘肃皋兰等十二厅州县雹灾额赋。召彭树葵回京城,调任唐绥祖为湖北巡抚,阿思哈为江西巡抚。命仓场侍郎张师载以原衔协办江南河务。

- 戊戌日:命瑚宝为漕运总督,唐绥祖暂代湖广总督。调任哈达哈为兵部尚书,三和为工部尚书。免除山东王家冈等四场额赋。

- 己亥日:命江西巡抚兼提督衔。

- 庚子日:召纳敏回京城,调任卫哲治为安徽巡抚。

- 乙巳日:赈济福建台湾等三县灾害,免除湖南新宁上年水灾额赋。

五月(农历)

- 乙卯日:免除甘肃皋兰等十三厅州县旱灾额赋。

- 丙辰日:免除安徽阜阳等十三州县卫上年旱灾额赋。

- 辛酉日:皇帝至黑龙潭祈雨。

六月(农历)

- 丙申日:赈济甘肃渭源等州县旱灾。

- 己亥日:广西学政胡中藻因官职裁撤心怀怨望,命其回京城候补,仍交部严加议处。

秋七月(农历)

- 戊申日:赈济福建光泽等二县水灾。

- 庚戌日:免除湖北汉川等六州县上年水灾额赋。

- 辛亥日:直隶总督那苏图去世,免除福建晋江等九县潮灾额赋。

- 壬子日:任命方观承为直隶总督,陈大受暂代其职,永贵暂代山东巡抚。命来保兼管吏、户二部,阿克敦兼署步军统领。

- 庚申日:皇帝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

- 辛酉日:命傅恒、陈大受翻译西洋等国文书。

- 丁卯日:皇帝奉皇太后至木兰行围打猎。

- 乙亥日:补免山西永济等六州县受灾额赋。

八月(农历)

- 庚辰日:皇帝在巴颜沟行围,蒙古诸王等进献筵宴。

- 壬午日:赈济湖北罗田等二县水灾。

- 癸卯日:赈济河南延津等七县水灾。

- 甲辰日:赈济湖北潜江等十三州县水灾。

九月(农历)

- 乙卯日:皇帝奉皇太后启程回京。

- 乙丑日:授鄂容安河南巡抚职。

- 丙寅日:瞻对番目班滚投降,赐庆复自杀。

冬十月(农历)

- 甲午日:赈济浙江钱塘等二十二州县厅、鲍郎等十八场水灾。赏傅清都统衔,与纪山驻藏,掌管钦差大臣关防。

- 丁酉日:召八十五回京城,任命卓鼐为归化城都统。

- 戊戌日:饬令四川严厉缉拿啯匪(四川民间武装)。因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放纵恣肆,谕令策楞、岳钟琪、傅清、纪山防备。喀尔喀台吉额林沁之子旺布多尔济抓获额鲁特逃人,皇帝嘉奖赏赐。免除江苏阜宁等二十三州县漕粮。

- 己亥日:免除直隶蓟州等十八州县厅水灾额赋,并予以赈济。

- 甲辰日:召原任左副都御史孙嘉淦回京城。

十一月(农历)

- 丁未日:命梁诗正兼管吏部尚书。

- 癸亥日:命刑部尚书汪由敦暂署协办大学士。

- 戊辰日:大学士张廷玉请求退休,获允。

- 庚辰日:任命刘统勋为工部尚书。

- 辛巳日:起用彭维新为左都御史。

- 癸未日:赐张廷玉诗,重申其配享太庙之命。

- 丁亥日:汪由敦因泄露谕旨,免协办大学士职,保留尚书之位,命梁诗正为协办大学士。

- 辛卯日:削去退休大学士张廷玉宣勤伯爵位,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准其配享太庙。调任哈达哈为工部尚书,舒赫德为兵部尚书,海望为户部尚书。任命木和兰为礼部尚书,新柱为吉林将军,永兴为湖广总督。

- 乙未日:召卫哲治回京城,调任图尔炳阿为安徽巡抚,岳濬为云南巡抚,苏昌为广东巡抚。

【注释】

1. 金川战事关键人物:

- 傅恒:乾隆朝重臣,孝贤皇后之弟,因金川之战功封忠勇公,后成为首席军机大臣。

- 岳钟琪:清代名将,曾参与平定青海、西藏,此役因招降莎罗奔功封三等公。

- 莎罗奔、郎卡:大金川土司,发起反清起义后请降,开启金川地区"以番治番"模式。

2. 政治符号与制度变革:

- 册封皇贵妃:娴贵妃那拉氏(后来的继皇后)摄六宫事,为其日后封后埋下伏笔,反映后宫权力更迭。

- 裁撤直隶河道总督:清代河务集权的重要举措,将地方水利职权收归中央,体现皇权对地方的控制。

3. 文化冲突与边疆治理:

- 番书翻译:傅恒、陈大受奉命翻译西洋文书,暗示清廷对外部世界的有限关注,与金川"茶马互市"形成东西方交流的微妙对照。

- 啯匪缉捕:四川民间武装的活跃,反映金川战后地方社会的动荡,以及清廷对西南边疆控制的脆弱性。

【爆款文章】

《金川落日:一场投降仪式背后的帝国密码》

一、经幡与龙旗:高原上的权力媾和

乾隆十四年二月初五,大金川勒乌围的碉楼群前,傅恒手持黄绫诏书的手微微发颤。对面跪伏的莎罗奔身后,阿蔻戴着珊瑚冠,腕间银镯换成了汉地工匠打制的"双龙戏珠"纹样——这是她为促成投降,亲自前往清军大营谈判的信物。

史书里"设坛除道,宣诏受降"的记载太过轻描淡写。真实的场景是:当傅恒宣读完赦免诏书,莎罗奔忽然用藏语高喊"圣母在上",身后数千部族百姓竟齐刷刷向阿蔻行礼。这一幕让清军副将攥紧了刀柄,却见阿蔻轻轻挥手,用汉语说道:"愿此后茶马相通,永无兵戈。"

那一日,阿蔻特意换上了汉藏合璧的服饰:上衣是藏族氆氇,下裙绣着江南牡丹。她腰间挂着的,不是土司佩刀,而是傅恒上次密会时送的折扇——扇面上题着"和光同尘",正是乾隆密谕里的原话。

二、银镯与朱批:女性视角的和平博弈

在傅恒的军帐里,阿蔻曾指着地图上的"党坝""卡撒"问:"这些名字,在汉人的史书里,会变成什么?"傅恒一愣,方知她早已看透朝廷"改土归流"的野心。她从怀里掏出一本《金川互市账簿》,上面记着过去三年与汉地交易的每一笔细账:三千斤茶叶换三百斤铁器,五十匹战马换二十部《论语》刻本。

"皇上要的是臣服,我要的是活着。"她的话让傅恒想起紫禁城的朱批里,"剿抚并用"四个字被朱砂圈了又圈。当朝廷在为"纳降班师"的体面争论时,阿蔻早已在河谷里重建了十二座互市集市,甚至让汉族商人学会了用藏语说"吉祥如意"。

岳钟琪亲赴勒乌围招降那天,看到的不是"蛮夷"的惶恐,而是阿蔻组织百姓在路边搭建的茶棚。每个茶碗底都刻着小字:"战则茶苦,和则茶甜"。这位三朝老将忽然明白,为何朝廷三万大军攻不下的金川,最终会在一碗酥油茶里放下兵器。

三、史笔与民谣:被折叠的女性史诗

张廷玉在乞休奏疏里,将金川之役称为"圣朝威德远播",却没提国库为此耗费的七百万两白银。而在川西民谣里,阿蔻的故事变成了《银镯谣》:"珊瑚冠子亮堂堂,银镯敲开互市墙,汉家将军下马拜,金川圣母坐中央。"

当傅恒带着"忠勇公"的封号回朝时,阿蔻正在教孩子们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她的碉楼里,多了一面从京城传来的铜镜,镜背上的"天下太平"四字,在高原阳光里泛着冷光。她知道,所谓"受降"不过是暂时的平衡,朝廷的"改土归流"终有一日会卷土重来。

百年后,当考古学家在金川遗址发现一枚刻有"止戈"二字的银镯,镯内圈隐约可见藏文的"阿蔻"字样。那些被《清实录》简化为"纳降""班师"的章节,终于在时光的褶皱里,露出了一丝温柔的裂痕——那是一个女性用智慧与柔韧,在铁血帝国的版图上,拓出的一寸人间烟火。

【组诗:高原媾和录】

其一·受降日

黄绫落地时

经幡恰好转过第三圈

她用藏语数着步数

每一步都踩着

清军箭镞与青稞种子的混合物

傅恒的靴底沾着京城的雪

而她的银镯里

藏着整个冬天的茶马契约

其二·互市谣

氆氇与丝绸在风里打结

藏语的"茶"遇上汉语的"盐"

孩子们在界碑旁交换糖果

箭楼改作货栈

锈刀熔成银饰

当夕阳把碉楼影子拉得老长

所有的刀刃都学会了

用茶香说话

其三·银镯铭

"双龙戏珠"咬碎了夕阳

她在镯内刻下两行小字

一行是藏文的"风调雨顺"

一行是汉文的"永不屠族"

月光漫过勒乌围时

镯底的"阿蔻"二字

正与远处的佛号

轻轻和鸣

其四·归程辞

傅恒的马车碾过冻土

载着"忠勇公"的虚衔

而她留在高原的

是比圣旨更重的承诺

每一粒青稞都记得

那个用银镯丈量和平的女子

如何让战争的火星

在酥油茶里

渐渐冷却

【结语】

历史从来不是单线条的征服叙事,在"纳降""班师"的宏大叙事背后,藏着无数被忽略的个体抉择。阿蔻的故事或许永远无法被正史接纳,但她用银镯、茶碗、互市契约织就的和平网络,却比任何军功章都更贴近普通人的生存逻辑。当我们重读那些冰冷的朱批与奏报时,不妨听听高原的风里,是否还回荡着她教孩子们念诵"和为贵"的声音。

来源:茶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