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公安部经侦局联合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同步直播“5·15”专题节目《经侦民警讲办案故事》,邀请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经侦支队洪磊大队长讲述一起外企员工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复合型案件侦破情况。
近日,公安部经侦局联合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同步直播“5·15”专题节目《经侦民警讲办案故事》,邀请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经侦支队洪磊大队长讲述一起外企员工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复合型案件侦破情况。
暗藏在天价翻译服务费
背后的企业黑手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经侦支队 大队长 洪磊
2024年7月,上海静安警方破获了一起外企员工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复合型案件,抓获了10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约3800万元。
前期,一家国际知名奢侈品公司中国区总部向上海静安警方报案,称他们公司在自查时发现培训部门的材料翻译费用异常高,两年内仅翻译服务费这一项目就支出了好几千万,公司觉得十分可疑,怀疑有员工造假侵吞公司资金的情况。
警方接到这些报案线索和公司证据材料后,发现这些翻译服务都是由这家公司培训部门经理崔某直接采购、部门总监应某直接审批的,经过初查后警方判断,其中有涉嫌犯罪可能,便开展立案侦查。
警方调查发现从2019年4月起至2023年2月,犯罪嫌疑人应某、崔某在担任公司培训总监、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以约定分成的方式勾结多家服务供应商,虚构采购翻译、旅游会务等服务,虚增市场调查费和客户访谈费等费用,甚至还以会议场地费、购买制服及办公用品等名义虚假报销,累计侵占公司3500万元资金。
比如,2020年9月,两人伙同公司会务服务供应商向公司虚构了在某城市某宾馆租赁会议场地召开大区专柜美容顾问业务提升培训会,伪造为期5天、参加人员信息、会务包含食宿等内容的服务事项和服务费用,通过向公司提供供应商会务发票和服务清单,套取了公司60万元报销款,后按照供应商35%、二人65%的比例进行了分成。还有诸如虚构了某某地区商场柜台进店客流情况、满意度调查等等名目,不断更换、勾结不同供应商侵占企业资金。
此外,这两人利用可指定供应商的权力,收受供应商贿赂近270万,为供应商获取订单提供便利。比如公司要采购新的培训系统,二人就在收受贿赂后,直接指定由行贿的供应商负责。警方将应某、崔某抓获归案后,又将与他们勾结作案的8名供应商一举抓获归案,警方在办案的同时,已经积极开展追缴工作,目前为公司挽回损失1500余万。目前该案已进入法院审判阶段。
这起案件具有一定典型性。
作案名目噱头多,应某、崔某都是公司的老员工,应某更是从基层专柜美容顾问一直奋斗成长到该品牌全国培训总监,对公司的制度非常熟悉,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担任公司高管期间,利用手中审批权,明目张胆地勾结多家供应商,以约定分成比例的方式,共同“打配套”,虚构了诸如翻译、会务、市场调查等一系列“名目”来侵占公司资金。
另一方面
作案手法隐蔽,这两人没有直接收受贿赂,而是利用关系人进行了层层转账后提现,并且还让供应商通过为他们支付个人旅游费用、子女学费间接方式,将供应商变成他们的“皮夹子”,让资金实际上“为他所用”,资金转移的方式隐蔽。
“蓝鲸”护企显成效
案例中,不法分子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对其行贿的供应商作为其合作方,导致其他供应商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有句古话“拿人手短”,犯罪嫌疑人收取了供应商的好处后,会与之合谋抬高价格,提高公司采购成本,甚至还可能为了促成与贿赂方的合作,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损害公司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上海警方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聚焦涉企经济犯罪风险隐患,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处置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经济犯罪。
从去年4月起,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会同工商联在全市建设了17家市区两级“蓝鲸”护企工作站,为的就是和企业搭建沟通的桥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这起案件告破后,警方依托静安区的“蓝鲸”护企工作站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回访,指导公司将采购审批、经费报销等制度中的漏洞补上,从源头上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针对企业内部产生的职务类犯罪,警方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打、团伙成员一起抓,严打企业“内鬼”,努力清除企业“蛀虫”,净化行业生态。针对企业在经营中,外部遭遇的合同诈骗等犯罪,严打外部“李鬼”,维护市场秩序。
警方提示
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把监督机制建立起来,盯紧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和关键流程,建立严格的财务、采购、销售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强警示防范教育培训。如企业发现可疑线索,可第一时间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向警方反映、报案。
记者:张琦
编辑:叶苹
资料:公安部经侦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