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石笋智创未来,教育界齐聚成都共探智慧教育新质学校创新实践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02:04 2

摘要:5月15日,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园内科技感与历史底蕴交织,一场以“智创未来:构建智慧教育新质学校的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在此隆重举行。活动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

5月15日,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园内科技感与历史底蕴交织,一场以“智创未来:构建智慧教育新质学校的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在此隆重举行。活动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校长代表及技术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AI时代下教育变革的新路径。

步入校园,嘉宾们瞬间被科技感十足的外场展区吸引。石笋街小学九十年办学成果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同台呈现:学生设计的编程机器人、3D打印作品与校史长廊中的泛黄照片形成跨时空对话。展区内,VR虚拟课堂体验区排起长队,一位校长戴上设备后惊叹:“仿佛置身未来教室!”而“AI教师”与真人教师协同授课的模拟场景,更引发热议。现场科技音效与热烈讨论声交织,勾勒出智慧教育的鲜活图景。

​​

活动在石笋街小学九十年办学专题片的播放中拉开帷幕。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锁明在致辞中犀利指出:“AI能批改作业,但无法代替教师触摸学生心灵的温度。”他强调,技术必须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需构建“人机共生”生态。成都市教科院党委副书记毛道生则以“三个关键”回应焦虑——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情感联结、价值观塑造和复杂问题解决”。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强则用数据说话:近三年全区投入1.2亿元建设智慧校园,培育出12所省级信息化示范校,其中石笋街小学的“三思型教师”培养体系已成标杆。

​​

主题分享环节掀起头脑风暴。石笋街小学党委书记张友红揭秘数字化转型“密码”:学校开发出覆盖全学科的“智慧资源包”,教师可一键调取AR地理沙盘、AI作文批改等工具,但始终坚持“技术为思维赋能”——数学课上,学生先用Pad建模,再脱离设备进行逻辑推导。上海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陈飞校长带来震撼案例:该校学生用AI分析社区噪音污染,自主设计降噪方案并获政府采纳。“不是教会孩子使用ChatGPT,而是培养有温度的创造者。”她的话引发共鸣。南科大二实验学校唐晓勇校长则播放了一段视频:小学生用编程控制无人机拍摄校园,弹幕飘过“10后已重新定义学习”。

圆桌对话环节,7位专家围绕“人与机器如何协同育人”展开交锋。四川大学的罗哲教授抛出“终点逻辑论”:“当AI能解答所有考题,教育更要聚焦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省教科院郭斌所长举起粉笔:“工具革命从未改变教育本质——从石板到智慧屏,核心始终是师生互动。”科大讯飞施泳泽坦言技术局限:“AI能诊断知识漏洞,但无法替代教师那句‘再试试,你可以’。”石笋街小学校长陈雪以“人文增量”概括实践:该校建立AI学情分析系统,却要求教师每周手写3篇“教育叙事”,在数据洪流中守护育人初心。

中国教师报康丽主任在总结中动情说道:“这场跨越九十年的对话告诉我们,教育既要像春笋般拥抱技术破土生长,更要如金牛古道般坚守育人根基。”活动尾声,石笋学子将嘉宾寄语输入AI系统,生成一幅“未来学校”水墨画:竹林掩映的教室里,师生与机器人共执画笔,题款“九秩正芳华,智创育新人”。

此次盛会不仅是石笋街小学九十华诞的献礼,更标志着智慧教育从技术应用迈向生态重构的新阶段。正如会场上反复回荡的那句话——“未来的答案,藏在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中”,中国教育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这样的思辨与实践中蓬勃生长。

来源:西南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