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个“90后”妈妈,成长于一个非阅读型家庭,从小不爱看书,甚至连四大名著都没能读完。但我的孩子,今年3岁,睡觉前、起床后都会看书。他甚至自然地把看书这件事,当成一个邀约妈妈参与的游戏,乐在其中。这有什么秘诀呢?
我是一个“90后”妈妈,成长于一个非阅读型家庭,从小不爱看书,甚至连四大名著都没能读完。但我的孩子,今年3岁,睡觉前、起床后都会看书。他甚至自然地把看书这件事,当成一个邀约妈妈参与的游戏,乐在其中。这有什么秘诀呢?
不带任何目的最先拿起书
大部分家长会认为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是买书递给他们看。其实不然,启蒙不是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看见你在做什么,并受你影响去模仿。在儿子出生后,每天只要闲下来,我就会翻开书本。直到他七个月的时候,我才给他买第一本书。这本书主要用于我给他睡前阅读的,他基本不会自己拿起来看。但这个时候的他,只要看到我在看书,他就好奇地凑过来用手摸摸我的书。从他十一个月大时开始,我开始与他一起阅读。渐渐地,他成为了最先拿起书本的人,时不时地拿着他最喜欢的书来邀请我一起阅读。当孩子发出阅读邀约时,一定要积极展示对他书本的兴致和好奇,和孩子紧紧靠在一起,多说、多做表情动作。相信我,你的孩子此时此刻,因为有你的辅助和参与,已经在感受着亲子阅读带来的幸福。
不为孩子阅读设太多规则
不规定阅读时间、书目或姿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多看故事书,英语绘本,但如果他暂时对此不感兴趣,不必勉强。我的儿子从小很喜欢车,只要看到是关于车的图书,他就会让我买,我二话不说就会买下。有时候我自己看到关于车的书籍,都会买下来作为小礼物送给他。从喜欢车的书籍逐渐延伸到故事绘本,家里的书也因此堆得满满的。他每天都会自然地、随心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几本书,安静地阅读,或邀请我一起阅读。他坐着看、躺着看或者趴着看,我都不干涉不调整他。只要他不需要我的参与,我就不打扰他,不主动讲解。孩子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就应该是自由的。正如对成年人而言,阅读是我们可以主宰的事情。只要我们阅读,我们就是自由的,与你阅读的书籍无关。
在孩子面前,看孩子的书
这是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对于展开阅读特别有用。我会偶尔在他玩玩具时,故意拿起他的书本,假装阅读。儿子看见了马上丢下手中的玩具,跑过来坐在我旁边,开始给我讲解内容。我又接着一脸疑惑提问,他就会自信地给我解答。于是,我们就成功展开了亲子阅读的互动时间。家长学会装不懂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发现原来我们大人对他们的小书本也是充满兴趣,给孩子一个机会成为你的老师,激发孩子的思维,让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教懂我们,孩子会从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自豪和成就感。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一名老师。让孩子成为老师,他就能够对自己掌握的内容更加熟悉。
充分认同孩子对书本的理解
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都不同。只要是孩子的主场,他说苹果是紫色的,那就是紫色的,他说鱼会说话,那鱼就是会说话的。记住,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不是立刻否定或者纠正,我们只需要带着惊喜的目光和语气表示认同。想起中国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观点: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孩子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充满一切可能,不要着急打破他们对世界的幻想。播客《岩中花述》某期节目中,作家七堇年说过:“我的母亲告诉我,人生是艰难的,所以童年应该是金色的。我很认同这句话,我们都曾经历童年,一个可以允许自己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童年,可以想象会有多璀璨夺目。阅读是我们理解世界的途径,相信孩子有快乐地阅读,就一定会有属于他美妙的奇想世界。”
一起做孩子的阅读伙伴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对于阅读这件事是快乐还是不快乐,是需要家长帮助的。我们应该选择一个让孩子感觉到充分自由的方式,开始这条启蒙之路。尹建莉老师在《爱与自由》里说过:“有自由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愿意努力,努力了才会有成就,有成就了才会自信,自信了才会有幸福感。”这是一个链条。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自觉的孩子才幸福。我们不需要走在孩子前面,坐下来,一起做孩子的阅读伙伴。好的阅读启蒙,好的阅读习惯,将是父母留给孩子的宝贵财富。
作者:Hawbee
编辑:胡雅诗(见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