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临夏】临夏: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09:23 2

摘要:在临夏县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近年来,临夏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法治力量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每个角落,为全县的和谐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夏县: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路

在临夏县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近年来,临夏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法治力量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每个角落,为全县的和谐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护航 夯实民族团结根基

“我们对涉及民族纠纷的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确保纠纷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据临夏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

临夏县始终将法治视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有力武器,全面加强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在立法环节,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特点和各族群众需求,积极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确保民族事务治理有法可依;在执法过程中,强调公正、公平、公开。各执法部门加强协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让各族群众在每一个执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普法先行 培育法治信仰之花

“检察干警讲得清楚明白,我们心里的疑惑都解开了,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今年2月,临夏县检察院组织法治宣讲小分队,在掌子沟乡达沙村以案释法,通过互动问答,为村里的妇女详细讲解了财产纠纷、人身安全、家庭暴力和家庭教育等法律知识。

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在乡村,农闲时节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用方言土语讲解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社区,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演出、设立法律咨询点等方式,吸引居民参与法治宣传活动;

在学校,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模拟法庭”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

多元共治 共筑民族团结家园

“社区搭平台,举办各种活动让我们一起过节,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们都特别开心。”临夏县韩集镇易福社区居民赵平说,社区活动让各族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常态。

临夏县通过建立“红石榴”社区服务站,不仅为居民提供民政、社保、医保等常规业务办理,还设立了矛盾调解室、法律援助室,及时化解邻里纠纷,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成立由居民代表组成的议事会,鼓励各族群众发挥智慧和力量,积极参与社区自治。

在乡村,推行“村民说事”制度,让村民有地方说事、有机会说事、有能力解决事。通过“村民说事”,及时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我们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民族事务治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临夏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和政:民族团结花开分外红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和政县民族团结主题广场上,各式各样的标语生动形象地展示着民族团结进步政策、民族文化精神等内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和政县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创稳实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视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起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书写了一幅法治与团结共融、发展与幸福同辉的壮美画卷。

宣传先行 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中华民族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春回大地,走进和政县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不时可以看到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来到这里感觉处处是亲人。”游客张先生说。

近年来,和政县持续打造“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大南岔旅游观光长廊、牛津河流域和化石廊道”四条民族团结进步长廊,继续建设“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松鸣岩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综合基地”三大基地,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和政县精心组织正月十三非遗秧歌汇演、首届“爱在·冰雪和政”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一起过大年群众大舞台等特色鲜明的活动,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景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法治宣传活动植入景点和讲解中,打造推出松鸣岩、法台山、万兽谷景区、星语云端、综合基地等精品线路,让各族游客在沉浸式旅游体验的同时,充分感悟“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

如今,全县各景区内,都设置了与民族团结进步及法治有关的标语、雕塑,景区讲解员解说过程中也不时穿插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让游客深深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丰富内涵。

同时,和政县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聚焦民族地区普法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赋能基层治理。

示范带动 让“石榴籽”紧紧相拥

走进和政县义工部落协会,这里环境整洁,几名残疾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气氛十分和谐。

据了解,近年来和政县义工部落协会通过组织爱心捐赠、就业帮扶等一系列活动,为各族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助力他们携手迈向幸福美好新生活。自2018年至今,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和政县13个乡镇的8000多名残疾人、经济困难老年人和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了近60多万次贴心的居家服务。

和政县深入挖掘各民族交融共生的文化遗产,精心培育打造“同心筑梦·和美和政”创建品牌。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村社、进家庭等,通过强化教育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多彩活动,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育树立示范典型。截至目前,和政县荣获国家表彰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示范单位1个、示范乡镇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模范个人3名、示范单位16个、示范家庭6个、示范基地1个。

同时,和政县还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创建领域,全面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教育暨“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起来,持续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积石山:多向发力聚爱成海

近年来,积石山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持续提升各族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切实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为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普法形式

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4月15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时,积石山县法院举办主题普法活动,结合实际案例宣讲,让群众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营造人人维护国家安全,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积石山县在“民法典宣传月”、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暨“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培训会等主题活动中,通过有奖知识竞答、打卡拍照等互动形式,精耕细作“普法田”,让法治精神浸润群众心田。通过“互联网+法治”,充分运用“积石山普法”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持续营造浓厚氛围。

同时,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充分运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组织律师志愿者团队,为居民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和援助。

提高法治意识

唱响共同发展主旋律

积石山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在法治宣传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积石山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司法等部门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宗教场所,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广泛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民族法治宣传短视频、图文信息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知识。

据统计,“八五”普法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2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0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夯实社会治理大平台

3月25日,积石山县公安局徐扈家派出所接到长家寺村村民李某清求助,称因耕地界线问题与其邻居李某虎发生争执,请求派出所帮助解决。民警到达现场后联合乡村两级网格员,以情动人,劝说双方念及多年邻里情,互谅互让。通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矛盾纠纷成功得到化解。

近年来,积石山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联动体系,全县17个乡镇、166个行政村被划分为304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均配备了专职网格员。通过“党建+网格”模式,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和先锋岗,有效整合了网格员、党员干部、志愿者及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开展走访入户工作,精准梳理特殊困难群体信息,确保矛盾纠纷能够“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新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东乡: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今后,我不仅要将英烈的事迹铭记于心,更要增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今年4月2日,东乡县教育系统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采取“行走的思政课+校园思政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瞻仰、参观学习与校内教育联动,引导全县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情怀。

近年来,东乡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因地制宜,创新举措,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宣传引导等有效措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石榴花开别样红

为不断聚焦凝心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东乡县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及优秀传统文化“十进”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为抓手,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爱国爱党爱家乡”系列活动、“和美陇原 同心筑梦”主题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召开政策法规培训会、宣讲会等,采取乡镇轮训、小分队巡回宣讲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政策知识、法律法规宣讲,去年累计宣讲210余场次。持续强化东西协作交流,开展“东西一家亲·共筑强国梦”2024东西协作石榴红交流活动。

绘就和谐新画卷

为打造特色亮点,带动提升创建工作质效,东乡县积极抢抓“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有利契机,通过举办“村BA”篮球比赛和特色产业节会、发展夜市经济等举措,有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放大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带动效应。

去年,东乡县评聘了10名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命名了10个“和美乡村+民族团结”双创示范村、5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在沿洮河经济带打造民族团结广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力争把该展馆打造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平台、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凝聚团结向心力

花海如潮,游客如织。今年4月,一年一度的东乡县唐汪杏花节如期举办,杏园里各族群众人山人海,现场文艺节目高潮迭起。

东乡县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东乡县利用唐汪杏花节、“五一”等时段,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邀请省民族歌舞团举办惠民演出,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东乡县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文化活动中。持续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谊、邻里互助、法律援助、惠民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留、深度交融。(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来源:临夏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