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从济南远嫁成都,我妈不同意,故意在订婚宴上气走了我公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09:26 2

摘要:"不同意,坚决不同意!"妈妈猛地站起身,拉着我就往门外走,留下公婆铁青着脸,满桌的菜肴瞬间没了温度。

远嫁的心事

"不同意,坚决不同意!"妈妈猛地站起身,拉着我就往门外走,留下公婆铁青着脸,满桌的菜肴瞬间没了温度。

酒店的服务员诧异地看着我们,大堂里其他客人的目光也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妈妈的手劲很大,我的手腕被捏得生疼,却不及心里的疼痛来得强烈。

我叫周雅琴,生于1963年,今年已经二十有二,是济南第二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1985年的春天,厂里为了庆祝纺织厂技改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谊活动,邀请了来自成都的技术人员参加。

彼时的济南,春寒料峭,樱花却已悄然绽放,颇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就是在那场联谊会上,我认识了来自成都的技术员李明辉。

他不似我们北方汉子那般粗犷,眉目清秀,说话轻声细语,总是带着浓郁的四川口音,温柔得像一杯热茶,暖到我心里去了。

那时候,厂里的姑娘都偷偷议论这位"川"来的技术员,眼神里满是羡慕,可我从没想过,我和他之间会结下不解之缘。

八十年代的通讯还不发达,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我和明辉的感情全靠一张张邮票、一封封信笺维系。

我至今记得那个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进厂的铃声,那声音比收音机里播放的《今天是个好日子》还要动听。

每次收到明辉的来信,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生怕弄坏了信纸,然后在厂区角落的梧桐树下,一遍遍地读,直到把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

他的信总是带着淡淡的墨香,字迹清秀工整,像他的人一样,温润如玉。

"雅琴,成都的春天到了,锦江边的柳枝正泛着嫩绿,我多希望你能看到这美景……"每每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象成都的模样,想象我们在一起的样子。

半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我接到了明辉的长途电话,他在电话那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雅琴,我明天回济南,我有重要的事要和你说。"

第二天,在济南火车站,风尘仆仆的他单膝跪地,掏出一枚并不名贵但却闪烁着真诚光芒的戒指:"嫁给我吧,我带你去成都生活。"

我不假思索地点了头,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幸福的模样。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

"远嫁?不行!"母亲王淑芳听到这个消息后,重重地放下手中的搪瓷碗,发出"哐当"一声,差点将碗摔碎,"千里之外,有事儿谁来照应你?你爹死得早,就剩咱娘俩相依为命,你跑那么远,让我一个人咋活?"

母亲的反应把我吓了一跳,我从没见过她这般激动。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直是个刚强的女人,即便是在父亲因病去世的那段日子,她也很少在我面前表露出脆弱。

她靠着一双巧手,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还接些织补的活计,硬是把我拉扯大。

我们家的老式缝纫机踏板声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哒哒哒"的声音常常伴我入睡,也常在深夜里把我惊醒。

每当这时,我就会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弓着腰,专注地盯着针脚,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我不明白母亲为何对我远嫁一事反应如此强烈,却也不敢轻易违抗她的意愿。

我和明辉的婚事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明辉不死心,几次三番寄信来,甚至又专程跑来济南,希望能够说服我母亲。

"阿姨,我保证会好好照顾雅琴的,成都虽然远,但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您随时可以来看我们。"明辉诚恳地说道。

"哼,油嘴滑舌!"母亲冷哼一声,脸上写满了不信任,"远水救不了近火,她在那边要是受了委屈,我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明辉无奈离去,留下我在家中承受母亲的唠叨与不满。

"妈,您到底为啥这么反对啊?"一天晚上,我终于忍不住问道,"明辉是个好人,您也见过了,他父母也挺好的,咱们通过厂里介绍认识的,有单位背书,还能有啥问题?"

"你懂啥?"母亲一边择着菜,一边叹气,"远嫁的苦,你没吃过,不知道。"

话说到这儿,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母亲的反对竟与她自己的经历有关。

几天后,明辉来电话说,他父母李志强和张巧云决定亲自来济南,商谈我们的婚事。

我忐忑不安地告诉了母亲,没想到她沉默了一会儿,竟然点头同意了见面。

"就去听听他们怎么说,不过你别抱太大希望。"母亲语气依旧坚决。

为了这次见面,我特意请了半天假,和母亲一起打扫屋子,准备了一桌饭菜。

那天,明辉和他父母准时到达,李叔叔和张阿姨带来了成都的特产——腊肉、豆瓣酱和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零食。

"淑芳同志,久闻大名啊!"李叔叔热情地打着招呼,一口浓重的川音听起来格外亲切。

"雅琴常在信里提起你,说你是个好媳妇,我看果然名不虚传!"张阿姨笑呵呵地拉着母亲的手,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

母亲的表情有些缓和,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饭桌上,李叔叔频频给母亲夹菜,张阿姨则不断讲述成都的美食和风景,希望能打消母亲的顾虑。

酒过三巡,饭菜将尽,李叔叔终于切入正题:"淑芳同志,我们今天来,主要是为了孩子们的事,明辉和雅琴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成全他们啊。"

"是啊,小两口在一起挺好的,咱们老了还能有个依靠。"张阿姨附和道。

"依靠?"母亲冷笑一声,"成都离济南有多远,你们知道吗?一千多公里!雅琴嫁过去,有啥事儿找谁?我这把老骨头,难道还能飞过去不成?"

"妈!"我急忙打断母亲,"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坐火车也就一天多的时间……"

"你懂啥!"母亲瞪了我一眼,然后转向明辉的父母,"我女儿从小没了爹,就我一个人拉扯大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受苦!"

"阿姨,我保证会好好对雅琴的,绝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明辉急忙表态。

"哼,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母亲更加激动,"当年我爹娘也是这么被人哄骗,才同意我远嫁东北的,结果呢?你们知道我受了多少苦吗?"

这句话一出,餐桌上瞬间安静下来。

李叔叔和张阿姨面面相觑,明辉也愣住了,似乎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

我从未听母亲提起过她的远嫁经历,一时间也被震住了。

"我看这事就这样吧,你们回去吧。"母亲站起身,态度坚决,"雅琴不能远嫁,这是我的底线!"

"妈!"我急了,拉住母亲的手,"您别这样,您至少给我们一个机会啊!"

"不必再说了!"母亲甩开我的手,"我绝不会同意的!"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明辉父亲突然站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淑芳同志,我们理解你的心情和担忧,也许我们可以先订婚,让孩子们有个名分,具体的婚期可以慢慢商量,你看如何?"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勉强点了点头:"可以订婚,但结婚的事,我还得再考虑考虑。"

就这样,我和明辉的订婚宴在一个月后定了下来。

为了表示诚意,明辉父母决定在济南最好的饭店摆酒席,还特意从成都带来了不少礼品。

订婚当天,我穿着新买的旗袍,化了淡妆,看起来格外喜气。

明辉穿着笔挺的西装,手捧鲜花,站在饭店门口迎接亲朋好友。

母亲虽然同意了订婚,但脸上始终没有笑容,一进饭店就坐在角落里,独自喝闷酒。

酒席进行到一半,明辉父亲提议两家人合影留念。

"来,淑芳同志,您坐中间。"李叔叔热情地招呼道。

"我不拍!"母亲猛地站起身,"雅琴,跟我走!"

"妈,您这是干啥呀?"我惊讶地问道。

"我说了不同意你远嫁,这订婚宴我也不同意!跟我回家!"母亲拉着我的手就往外走。

宴席上的宾客都愣住了,明辉和他父母的脸上写满了尴尬和不解。

就是在那一刻,我和母亲发生了开篇那一幕争执。

回到家中,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起来:"妈,您太过分了!您知道您今天闹这一出,让我多没面子吗?"

"没面子?"母亲冷笑,"我宁可你现在没面子,也不想你将来吃苦头!"

"您凭什么觉得我嫁给明辉就一定会吃苦?"我质问道,"您对他了解多少?您对成都了解多少?您这是偏见!"

"偏见?"母亲突然沉默了,然后转身走进里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皮箱。

皮箱上落满了灰尘,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

她用颤抖的手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包着碎花布的布包,小心翼翼地解开。

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照片和几封同样泛黄的信。

"我二十岁那年,被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东北的男人,也就是你爸。"母亲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那时候我跟你一样,以为爱情能够战胜一切,以为远嫁是一种浪漫。"

她从那叠照片中抽出一张,上面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女子面容姣好,男子挺拔俊朗。

"这是我和你爸的结婚照,那时候我们多年轻啊。"母亲的眼中噙满泪水,"我像你一样,从山东远嫁到东北,离家千里。刚去的头几年,日子还算过得去,后来你爸厂里出了事故..."

"厂里事故?"我一惊,"爸不是因病去世的吗?"

"那是骗你的。"母亲哽咽道,"他是在一次工伤事故中受了重伤,拖了半年才走的。那段日子,我独自一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照顾他,又有了你,真是度日如年啊!"

母亲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你爸走后,工厂给了点抚恤金,可那里的生活我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就带着刚满周岁的你,回到了济南。"

她翻出几封信:"这是当年我写给自己父母的信,里面记录了我在东北的苦楚。我父母看了,心疼得不行,后悔当初让我远嫁,可那时已经晚了。"

我接过那些信,信纸已经变得脆弱,字迹也有些模糊,但仍能看出当时母亲的无助和痛苦。

"妈,我不知道您经历过这些..."我泪如雨下,从未想过母亲年轻时也经历过如此磨难。

"所以你明白了吧?"母亲拉着我的手,"我不是反对你和明辉在一起,我是害怕你重蹈我的覆辙,在异乡无依无靠。"

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顾虑与担忧,也明白了她那看似不讲理的坚决背后,是一个母亲深沉的爱。

然而,我和明辉的感情已经深厚,我不想就此放弃。

"妈,我明白您的担忧,但时代不同了,况且明辉是个好人,他不会让我受苦的。"我擦干眼泪,试图说服母亲。

"哼,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母亲又重复了这句话,但语气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坚决。

就在我们僵持不下的时候,门铃突然响了。

我打开门,惊讶地发现门外站着李明辉和他父母,手里还提着礼物。

"阿姨,我们能进来聊聊吗?"明辉恭敬地问道。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最终侧身让出了一条路:"进来吧。"

李叔叔和张阿姨进门后,并没有因为刚才的不愉快而露出不满,反而更加恭敬地向母亲问好。

"淑芳同志,今天的事我们想了很多,觉得可能是我们考虑得不周到,让您有了顾虑。"李叔叔诚恳地说道。

"是啊,"张阿姨接过话茬,"明辉回来后告诉我们您年轻时的经历,我们都很同情和理解您的担忧。"

母亲一愣:"他怎么知道我的经历?"

明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阿姨,您今天在饭店提到了您远嫁东北的事,我回去后就和父母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好好和您谈谈。"

"阿姨,我知道您担心什么。"李明辉真诚地说,"我保证会照顾好雅琴,让她在成都也有家的温暖。我会尊重您的意见,定期带雅琴回来看您,或者接您去成都小住。"

"嫂子,"李志强突然叫了声,那是对长辈的尊称,我从没听过别人这样称呼我母亲,"我们理解你的心情。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也曾经历过。我老家的哥哥前年也因工伤去世了,留下嫂子和两个孩子,我们全家都很痛心。"

母亲眼中含泪,与张巧云四目相对,仿佛看到了同样的坚韧。

两位母亲的目光中,流淌着相似的爱与担忧。

"每年我们都接您去成都小住,"张巧云握住母亲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咱们两家就是一家人了,您就当多了个儿子和一对儿女,我们会像照顾自己的亲妈一样照顾您。"

"是啊,淑芳同志,"李叔叔补充道,"现在交通发达了,从济南到成都,坐火车也就一天多的时间,有啥急事,我们随叫随到!"

"再说了,雅琴他们结婚后,我们还可以每年轮流来往,您来成都住几个月,我们来济南住几个月,这样大家都不寂寞。"张阿姨笑着说道。

母亲默默听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那一刻,我看到母亲紧绷的肩膀松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柔和了许多。

"你们..."母亲犹豫了一下,"你们是真心的吗?"

"当然是真心的!"李叔叔和张阿姨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是我的命根子啊!"

"阿姨,我向您保证,"明辉郑重地说道,"我一定会好好对待雅琴,让她在成都幸福快乐。如果我做不到,您随时可以把她接回济南,我绝无二话!"

母亲深深地看了明辉一眼,然后转向我:"雅琴,你真的想嫁到成都去吗?"

"妈,"我握住母亲的手,"我爱明辉,也希望能和他组建家庭。但是我更爱您,如果您真的不同意,我会尊重您的决定。"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母亲的决定。

良久,母亲终于开口:"好吧,我同意了。不过,你们得答应我,每年至少要回来看我两次。"

"一定,一定!"明辉激动地说道,"我们每年春节和您的生日一定回来!"

"还有,"母亲继续说道,"如果雅琴在成都过得不好,我随时都可以把她接回来,你们不能阻拦。"

"这是当然的,"李叔叔郑重地点头,"孩子的幸福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期望。"

就这样,我和明辉的婚事终于得到了母亲的祝福。

为了弥补订婚宴的不愉快,我们决定重新举办一次简单的家宴,邀请双方的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婚期定在了三个月后,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准备。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和明辉的婚礼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让我惊喜的是,母亲也开始积极参与,甚至亲手为我缝制新衣,整理嫁妆。

这些天,她常常熬夜工作,就像当年为了养家那样勤劳。

有一天晚上,我起床喝水,发现母亲还在缝纫机前忙碌,便走过去问道:"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啊?"

"快了,就差这一点了。"母亲头也不抬地回答。

我凑近一看,母亲正在制作一个精美的针包,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牡丹花。

"这是给我的吗?"我好奇地问道。

"嗯,"母亲点点头,"这是我年轻时带过去的针包,陪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它能保佑你一生平安。"

我接过那个针包,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花纹,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和祝福。

"妈,您真的放心我嫁到成都去了吗?"我忍不住问道。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我:"说实话,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看到明辉和他父母的态度,我觉得你应该不会吃太多苦。再说了,现在时代不同了,交通也方便了,有啥事我也能及时赶过去。"

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其实,我主要是舍不得你。这么多年,就咱娘俩相依为命,突然你要走了,我这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妈,您放心,我经常会回来看您的,而且您也可以来成都住。"我安慰道。

"我知道,我知道。"母亲微微一笑,"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我不能太自私。只要你幸福,妈就满足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母爱,那是一种无私的爱,即使心中万般不舍,也要为子女的幸福让路。

婚礼当天,阳光明媚,仿佛连老天爷都在祝福我们。

母亲穿着一套簇新的深蓝色旗袍,头发也精心盘好,看起来格外精神。

明辉的父母也穿着讲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当我穿着婚纱,在母亲和李叔叔的陪伴下走向明辉时,我看到了他眼中的爱意和期待。

婚礼上,母亲主动提议敬酒,她端着酒杯,走到明辉父母面前:"今天,咱们两家正式结为亲家,以后还请多多关照雅琴。"

"哪里哪里,"张阿姨连忙回敬,"是我们沾了您的光,得了这么好的儿媳妇。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两位母亲相视一笑,冰释前嫌。

婚后一周,我们准备启程前往成都。

临行前,母亲把那个绣花针包郑重地放进了我的行李。

"带着它,也带着妈妈的心,"母亲在火车站轻声说,"记住,无论发生什么,这里永远是你的家,随时欢迎你回来。但是,我也衷心祝福你在成都的家同样幸福。"

我紧紧抱住母亲,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的!"

列车缓缓驶离济南站,我透过车窗,看到站台上的母亲和送行的公婆站在一起,挥手道别。

那一刻,我知道,在济南和成都之间,已经不仅仅是一段婚姻,更多了一条紧密的亲情纽带。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信守诺言,每年至少两次回济南看望母亲,母亲也常来成都小住。

时间一年年过去,我和明辉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也从当初的抵触变成了全力支持。

每当我拿出那个针包,看着上面的牡丹花,就会想起母亲那句话:"带着它,也带着妈妈的心。"

远嫁的路,因为理解与包容,变得不再遥远;两地的情,因为真诚与付出,变得愈发深厚。

人生的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阻碍,但只要心中有爱,再远的距离也能变成一种美丽的牵挂。

来源:那一刻旧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