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晓节令:小满将满,青黄相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0:03 2

摘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里的“满”有三层含义:一是‌气候降水之“盈”。小满节气期间,南方雨水较多,形成“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现象;二是‌农业麦熟之“渐满”,指小麦籽粒进入灌浆期,虽未完全成熟,但已呈现饱满状态,反映了

麦风轻,新蝉鸣

今日我们迎来小满节气

雨水渐丰,夏熟作物开始饱满

万物将熟未熟,积蓄能量

小得盈满,既是丰收的序章

亦是恰到好处的生活节奏

识节气

四时娃

爷爷,小满当中的“满”是指什么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里的“满”有三层含义:一是‌气候降水之“盈”。小满节气期间,南方雨水较多,形成“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现象;二是‌农业麦熟之“渐满”,指小麦籽粒进入灌浆期,虽未完全成熟,但已呈现饱满状态,反映了夏熟作物临近成熟前的关键生长阶段;三是‌哲学寓意之“适度”。‌“小满”蕴含“满而不盈”“盛极未极”的智慧,倡导自然与人生的平衡状态。

节气翁

四时娃

那小满节气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

南方的部分地区有“小满动三车”之说,即水车、油车和丝车,以祈愿灌溉顺利、油料充足、蚕丝丰收;因雨水渐丰,民间还有“抢水”仪式,大家以锣鼓为号,集体踏动水车引水灌田,祈求水源丰沛。小满“吃苦”是核心习俗,凉拌苦菜、苦菜炖汤等可清热解毒,呼应“小满吃苦,来日不苦”的民谚。此外,‌时令水果枇杷、杨梅、樱桃等上市,也有一定的食疗养生功效。

节气翁

江苏的节气食谱

小满食苦菜

“小满之日苦菜秀”,江苏许多地区都有着小满食苦菜的传统。苦菜既可以凉拌,洗净焯水后,加入蒜泥、醋、盐等调料拌匀;也可以做汤,搭配豆腐、鸡蛋等食材,煮出的汤清香可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苦菜称为荼草、苦苣、苦荬等。苦菜气味苦、寒,无毒,称其“夏三月宜食苦荬,能益心和血通气也。”但是,苦菜虽好,也不宜多吃。比如寒性体质者、脾胃虚寒者等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胃痛、腹泻、腹痛等病症。

调起居

四时娃

爷爷,小满时节我们应该怎么调节起居呢?

小满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作息上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睡眠。衣着要宽松透气,勤换洗。初夏时节,不宜贪凉,尽量不吃生冷饮食。可以顺时适当运动,最好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项目。

节气翁

益身心

四时娃

爷爷,潮湿闷热的天气里,怎么能让心情舒畅呢?

饮食调理可以‌多吃一些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冬瓜等,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忌伤脾之物,避免生冷(如冰饮)、油腻、甜腻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保持环境干爽,使用除湿设备或放置竹炭包,避免居住环境潮湿;晴天多通风,雨天关闭门窗。‌穿着选择棉麻衣物,避免闷热汗出不畅,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清晨或傍晚可以晒背(避开烈日),借助阳气驱散体内寒湿。湿热天气易扰动心神,可静坐冥想、听轻音乐或阅读,保持情绪平和。思虑过度会加重脾虚湿困,可尝试转移注意力,如养花、散步等轻松活动。

节气翁

三花茶

材料:玫瑰花、茉莉花、白菊花(杭白菊)各取3克。

做法:沸水冲泡,每日3-5杯(约500-800毫升),可续水至味淡。

功效:玫瑰花疏肝理气,菊花清肝降火,茉莉花调和脾胃,通过芳香开郁、平肝潜阳,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压力性失眠、烦躁等症状,适用于肝郁化火引发的口苦、易怒、目赤等症。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易腹泻、畏冷)者需少量饮用或搭配红枣;体质偏寒女性经期慎用;对花类过敏者不适合饮用。

枇杷山药糕

材料:枇杷100克、山药150克、糯米粉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枇杷去皮去核切丁,山药去皮切片蒸熟后压成泥。将山药泥、糯米粉、枇杷丁混合,加入适量白糖揉成面团,分成小剂子压成圆饼,上锅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枇杷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二者搭配制成的糕点,口感软糯,既能健脾养胃,又能滋润肺腑。

颈肩保健操

颈肩操动作简单,随时随地就能锻炼。以下动作可以根据个人需求组合,每次锻炼时长建议在10分钟左右:

1.仰头望天

肘关节伸直,双手上举过于头顶,掌心朝上,同时脑袋往后仰,目视双手手背。双手手臂保持伸直并朝上。

2.旋肩疏颈

双手掌心搭在同侧肩膀上,由后往前旋转,再由前往后旋转,每个方向各20次。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出现耸肩。

3.左右摇摆

肩膀放松下沉,头部缓慢地向左侧肩膀倾斜,保持5秒,然后回到中位,再向右肩侧倾。缓慢进行,双肩和颈部要尽量放松。

4.前俯后仰

双手叉腰,肩膀放松,低头看地面,将下巴向前胸靠近,然后回到中位,再抬头后仰。

5.颈项争力

左手放于背后,右手放于前胸,右手掌心立起朝左边平行推出,同时头部转向右边,保持5秒,再互换左右手。过程保持躯干稳定,避免旋转。

温馨提示:锻炼应循序渐进,保持自然呼吸,避免过度用力;过程中出现头晕、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中药蒸熏

中药蒸熏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中药煎煮产生的药气渗透肌肤腠理,起到内病外治、由表及里、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

初夏时节气候渐热,湿气与暑热交织,人体易出现头身困重、心烦气躁等不适。此时选用薄荷、金银花、藿香等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的草药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蒸熏,可借药性升散缓解体表湿热,通过发汗解表使湿热之邪排出,适合夏季暑湿困脾导致的倦怠乏力。

需要注意的是,熏蒸要把握温度和时间,建议由专业人士操作。熏蒸前避免空腹或过饱,以防气虚头晕;熏蒸过程中若出现心慌、气短或皮肤红肿瘙痒,应立即停止;熏蒸结束后,需待汗出稍止、毛孔渐闭再外出,避免贪凉直吹空调或风扇,以防风寒趁虚而入。

审稿专家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