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嘉兴人才日”在嘉兴大学启幕。连日来,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东风”劲吹。在嘉兴桐乡,2025年度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等8个赛项的职业技能竞赛接连举办,将持续为技能人才成长、技能型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胡宇翔、姚宇星、钟宇迪
近日,2025“嘉兴人才日”在嘉兴大学启幕。连日来,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东风”劲吹。在嘉兴桐乡,2025年度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等8个赛项的职业技能竞赛接连举办,将持续为技能人才成长、技能型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前不久,浙江公布首批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地区名单,全省共17个县(市、区)入选,每个入选地区将获得总额800万元的补助。桐乡凭借在技能人才培育、技能创富体系构建及技能生态打造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
桐乡立足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优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孕育出巨石、振石、桐昆等世界级领军企业。全市超19万个经营主体及4万余家企业,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技能人才总量达21万人,高技能人才7.5万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145人。
多元模式助力人才成长
在桐乡市崇福镇,浙江同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一院两星”模式,依托“同辉学院”,搭建“高管大讲堂、厂长公开课、科长说实操、干部来分享”四级培训体系,精准育才。近年来,同辉纺织通过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培养纺织染色工技能人才41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4人。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同辉纺织获纺织染色工赛项三等奖1人、优胜奖3人,4人由技师晋升为高级技师,凸显企业技能等级认定优势。
桐乡技师学院首创“技师+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课程,与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每年为本地制造业输送500多名技能人才。
此外,桐乡还打造了“30分钟培训圈”,围绕数字经济、新材料、新制造等产业,开展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一老一小”技能培训等。今年截至目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00余人次,新培育技能人才36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950人、数字高技能人才122人,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以技能赋能产业共富
在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直播培训、AI技术实训等活动持续开展,由资深自媒体人传授AI视频制作、直播技巧等技能。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凌峰介绍,该村引入“桃李满园”研学基地等项目,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提升平台,成为技能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企业层面,桐乡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巨石集团作为浙江省首批试点企业,建立了首席技师年薪制等激励机制,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截至目前,桐乡累计有“新八级”试点企业3家、特级技师5人,居全省县(市)前列。
同时,桐乡构建完善的技能竞赛体系,通过多层级赛事选拔优秀技能人才。2024年,桐乡市19人在第三届浙江省技能大赛获奖,其中17人来自不同企业;1人获浙江省健康照护师竞赛二等奖,1人获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优胜奖,技能创富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打造“技鑫学堂”模式
在技能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桐乡创新打造“技鑫学堂”模式,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构建“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有效破解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通过“双元载体”建设、“三级进阶”培养、“一链一学堂”推广,实现“入学即入岗、结业即就业”的产教深度融合,精准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难题,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技鑫学堂”模式逐步构建“政府建机制、企业定标准、院校优课程、人才获成长”的四维联动技能型社会生态体系。桐乡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产业链需求牵引+全周期生态支撑”的模式,正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领域催生裂变效应,预计未来3年新增2.5万名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县域实践样板。
未来,桐乡将用好“技鑫学堂”模式,结合四大实训基地,从培育技能人才到服务、孵化特色产业链,形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提升,持续贡献以数字技能人才为特色的技能人才梯队。
“我们将继续深化技能培训体系,优化技能创富体系,完善技能生态体系,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表示,桐乡将通过构建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不断以高质量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桐乡新篇章提供强大动力,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更多“桐乡经验”。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