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70城新房同比-4.55%,环比-0.12%;二手房同比-6.76%,环比-0.41%。
1
存款利率又降了。
当然,这没什么可意外的。
因为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并不好。
东升西落是没错,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们看数据。
4月,70城新房同比-4.55%,环比-0.12%;二手房同比-6.76%,环比-0.41%。
也就是说,不管新房二手房,不管跟去年比还是跟3月比,房价都在跌。
CPI呢,连续3个月同比为负,也就是说2月、3月、4月,物价相比去年都在跌。
内需提振依旧压力重重。
还有个更可怕的、但是经常被人忽略的小众经济数字: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
4月的这项数据,是口罩之后非春节月份的新低。
那这项数据低,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资本家开恩了,忽然就开始重视员工福利、自发杜绝996等加班情况。
第二种解释,资本家也顶不住了,只好通过停工停产来降低企业的日常成本开支。
这两种解释,你信哪个,你自己选 。
相信除了《新闻联播》的狂热爱好者以外,都不会选错。
既然宏观经济不好,上头自然要出应对之策。
于是,降息。
而且是,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一起降:
那在去年就说过,降息的本质,就是一场涉及14亿人的资产大转移。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
你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每个月给你100块利息,本质上,你是银行的债权人。
我从银行借钱,每个月要给银行交110块的利息,本质上,我是银行的债务人。
中间的10块息差,就是银行吸储放贷的利润。
现在,一纸政策落地。
银行每个月给你的利息,变成了90块。
银行每个月向我收的利息,变成了100块。
那其实,就是把本来要给到你的10块钱,放到了我的兜里。
全民资产,从这么轻而易举地从金融系统的债权人,向金融系统的债务人完成转移。
说白了,就是存钱的倒霉,借钱的过年。
毕竟,存钱是压制需求,借钱是创造需求。
内需不振的状况下, 创造需求肯定是第一位的。
2
宏大叙事是一回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是另一回事。
国家需要消费、需要提振内需,不代表你就要掏光储蓄去相应号召。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才最重要的。
那么在存款利息被降低的的当下,有没有风险同样极低、同时收益略高一点的标的呢?
答案是,债基。
当然,话要说在前面,债基的风险肯定是比存款要略高一点的。
存款,虽然之前也出过事,但整体上可以近似理解为100%安全。
收益,也是明确的。
而债基,如果是精挑细选的好债基,那么在持有1年2年以上,基本不可能亏损。
但也只是“基本不可能”,没人能打包票。
收益呢,大概率比同期限的存款要高一些。
但也只是“大概率”,同样没人能打包票。
反过来,如果买到喜欢赌垃圾债的暴雷债基,那一下亏各10%、20%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如果你属于一丢丢风险都不能冒的,那就老老实实的抱住你的存款。
只有这玩意是基本100%保本保息的。
而如果你是可以接受一点点风险的低风险偏好者,那么债基的性价比毫无疑问是比存款高的。
只是,要会挑选。
3
一个好的债基,要有3大要素:
第一 ,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要长。
至少8年以上,最好10年以上。
第二 ,基金的最大回撤要小。
短债在3%以内,长债在6%以内。
第三 ,基金收复回撤的时间要短。
短债,要做到任何时间点买入,持有半年以上零亏损。
长债,要做到任何时间点买入,持有一年半以上零亏损。
那如果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那我认为,这只债基的安全性已经有了足够的保证。
再这样的前提下,当然历史年化收益越高越好。
按照这三个标准,我整理了几只债基,长债短债都有(短债比长债风险低、收益低),大家自取。
先是两只短债:
1 、工银尊享短债债券
经理从业时间11年,19年至今最大回撤0.87%,最大净值修复天数52天。
19年二季度至今,只有22年Q4一个季度收益为-0.1%,其余季度收益全部为正。
历史年化收益2.99%。
2 、建信短债债券
经理从业时间11年,5年最大回撤0.45%,净值修复天数30天。
20年Q2至今,所有季度全部正收益。
历史年化收益2.8%。
再看长债:
1、易方达信用债
经理从业时间11年,基金从2013年至今最大回撤4.97%,回撤修复天数146天。
2013年至今只有5个季度收益为负,表现最差的是2013年Q2,-3.33%。
2013年至今历史年化收益4.57%。
2、易方达投资级信用债券
经理从业时间13年,基金从2013年至今最大回撤4.44%,回撤修复天数456日。
13年至今只有6个季度收益为负,表现最差的16年Q4,-2.95%。
13年至今历史年化收益4.92%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帮大家整理了几只好基金。实际上,大家在基金投资时遇到的问题,是千人千面的。
这时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来源:对对趣味财经分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