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理: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每个固定资产可以贴上RFID标签,标签内存储有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信息(需配合读写器网络)。
目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能够实现定位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原理: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每个固定资产可以贴上RFID标签,标签内存储有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信息(需配合读写器网络)。
定位方式:通过在关键位置(如仓库出入口、办公区域边界等)部署RFID读写器,当带有RFID标签的资产经过时,读写器可以读取标签信息,从而大致确定资产的位置。全面的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多个读写器的信号强度和时间差来估算资产的具体位置(类似三角定位)。
优势:识别速度快、准确性高、可批量读取,适合对大量固定资产进行快速盘点和定位。
局限性:定位精度受读写器部署密度和信号干扰影响,难以实现室内高精度定位。
2. 蓝牙信标(Beacon)技术
原理:蓝牙信标是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BLE)技术的设备,它不断向外广播自己的存在和位置信息。
定位方式: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内部署蓝牙信标,固定资产上安装蓝牙接收器或配备支持蓝牙功能的移动设备。当接收器或移动设备接收到来自不同信标的信号时,可以通过信号强度(RSSI)来估算与信标的距离,进而实现室内定位。
优势:部署成本低、功耗低、易于集成到现有系统中,适合对室内固定资产进行定位。
局限性:定位精度受环境干扰(如人体、墙壁等)影响,且需要用户设备支持蓝牙功能。
3. UWB(超宽带)技术
原理:UWB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和定位精度。
定位方式:在固定资产上安装UWB标签,在定位区域内部署UWB基站。通过测量标签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TOF)或到达时间差(TDOA),可以计算出标签的位置。
优势:定位精度高(可达厘米级)、抗干扰能力强、穿透性好,适合对高价值或需要重点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定位。
局限性:部署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4. Wi-Fi定位技术
原理:Wi-Fi定位技术利用现有的Wi-Fi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测量移动设备与多个Wi-Fi接入点(AP)之间的信号强度或时间差来估算设备的位置。
定位方式:在固定资产上安装支持Wi-Fi的设备(如智能标签、移动设备等),通过收集周围Wi-Fi AP的信号信息,利用定位算法(如指纹定位、三角定位等)计算出资产的位置。
优势: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无需额外部署大量硬件,适合对已有Wi-Fi覆盖的区域进行固定资产定位。
局限性:定位精度受Wi-Fi信号覆盖范围和干扰影响,且需要收集和更新Wi-Fi信号指纹数据库。
5. GPS/北斗定位技术
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基于卫星的定位技术,通过测量接收器与多颗卫星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定位方式:在需要定位的固定资产上安装GPS/北斗接收器,接收器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自身位置。
优势:定位范围广、精度较高(在开阔地带可达米级),适合对户外或移动中的固定资产进行定位。
局限性:在室内或信号遮挡严重的区域定位效果不佳,且需要设备具备GPS/北斗接收功能。
来源:RFID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