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创新传承,别让书法成为“书怪”“书丑”|荔枝时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0:35 2

摘要:近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社交媒体上对常见于游戏广告、餐饮海报的一类字体提出批评,认为这类字体“毛刺很多、飞白很多、提按顿挫很大”,看似“国潮回归”,实则与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相去甚远。这一观点,激起了书法界人士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书法之美、

近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社交媒体上对常见于游戏广告、餐饮海报的一类字体提出批评,认为这类字体“毛刺很多、飞白很多、提按顿挫很大”,看似“国潮回归”,实则与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相去甚远。这一观点,激起了书法界人士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书法之美、书法内涵,以及书法传承、书法创新的深入思考。

其实,对于相关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并非首次。去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抵制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变形的“丑书”“怪书”。今年3月,邱志杰也在《天津美院为什么要开设书法通识课?》一文中表示,一些夸张变形的字体不符合中国书法标准,对软毫的风格力度等有着错误理解。可以说,如何引导树立正确的书写观、审美观,不仅是文化议题,更是社会议题。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从甲骨文的古朴、篆书的典雅,到隶书的端庄、楷书的俊秀,再到行书的气韵、草书的奔放,每一种字体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老智慧的展示窗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天、地、人的理解。 传承好书法文化,就是在一横一竖中传承历史的厚重与温度,在一撇一捺间呵护文明的脉络与底色。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作品

书法,不仅在于“书”,更在于 “法”。这个 “法”,既包括笔法、字法、章法等书写规则,也涵盖了传统审美标准,因此才会有“字如其人”“书法如修行”等说法。 真正的书法作品,是书者将学习、思考、实践,以及情感、修养、思想在笔墨之中进行融合的过程。 而如今一些所谓的“流行书风”“表演书法”,只追求表面的新奇与怪异,或肆意扭曲汉字结构,或一味追求过程效果,背离了书法的基本规则和审美标准,不仅无法展现书法魅力,反而会误导大众认知,尤其对青少年审美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今天,面对商业逻辑与流量浪潮,中国书法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一方面,不该拒绝合理商业化与科学流量化的“翅膀”,比如可以在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等领域展现“国潮范”,或通过短视频、直播等表现“墨韵美”,进一步让书法“活起来”也“火起来”。另一方面,要避免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和所谓的“潮流感”,对此,专业机构可牵头制定书法商业应用规范,明确商业场景中书法字体使用的标准与边界;也可鼓励创新者深入研习传统书法经典,在传承基础上探索创新。将现代理念与传统书法相结合,才能实现相互赋能、彼此托举。

墨香飘逸千年,笔锋雕琢文明。书法是凝结在汉字里的东方美学,是晕染在宣纸上的文化密码。 我们应以敬畏之心发展这门艺术,既以坚守之思抵制“书怪”“书丑”乱象,也以创新之姿赋予其时代活力。 如此,才能真正普及书法知识、提升大众审美,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热爱书法、传承书法,从而让横竖撇捺间的风骨,化作文化长河里奔涌不息的大潮,在岁月的打磨中,闪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光芒。

来源:朝夕浅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