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6年,是全国人民都无比悲痛的一年。这一年,周总理、朱老总与毛主席相继离开了我们。
1976年,是全国人民都无比悲痛的一年。这一年,周总理、朱老总与毛主席相继离开了我们。
一时间,国家失去了三位优秀的领导,该由谁来接替他们的工作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众人的一致同意后,中央决定由年轻的华老担任中央军委。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华老得知此事后却连忙推辞,他认为自己资历尚浅,无法胜任这么重要的工作。
最终,还是中央派了三个人过去协助他,他才欣然赴任……
1921年,华老出生在山西交城的一个工人家庭中,他本名为“苏铸”,从小被家人寄予了继承家业的厚望。
但华老却志不在此。在读书时期,他时刻担忧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为了救亡图存,他一直发奋学习,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学拯救和治理国家。
日军侵华后,他目睹了侵略者在家乡中所犯下的罪行,心中悲愤不已。
带着家仇国恨,他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为了掩藏身份,也为了表明决心,他正式改名为“国锋”,意为“中华民族抗日救国之先锋”。
不久后,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与品行,他正式加入我党。
到了1940年,他奉命回到家乡交城开展敌后工作。在此期间,他深入群众,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建立抗日武装。
在带领群众战斗的同时,他也始终在关注着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了减轻百姓们身上的负担,他带领群众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敌后抗日根据地办得有声有色。
抗战胜利之后,华老开始担任交城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当地军民同阎锡山部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由于战功突出,他开始屡次被上级派到一线作战。在此后的几年里,他陆续参加了汾孝、黄涯以及古交战斗。
在指挥战斗时,他采用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小损失有效地瓦解、消灭了敌军,为解放山西作出了显著贡献。
到了1949年初,他随军南下,开始在各地方发动群众,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进行了战斗。
在他的努力下,广大群众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党的新生政权也开始在各地巩固,并结出了胜利的果实。
此后,他又历任湘潭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等职,成为了毛主席家乡的“父母官”。
也正是由于这一契机,他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便非常注重家乡的发展。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他便每年都会回湖南考察一次,了解一下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
后来主席从家乡亲友们那里得知,湘潭的县委书记是一个大个子的北方人,虽然很年轻,比他小28岁,但工作却非常扎实。
毛主席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便表示自己要亲眼见见家乡的“父母官”,亲自考察一下。
就这样,到了1955年,毛主席来到长沙时,华老便得到了一次与主席见面的机会。
当时主席接见了四个人,其他三人都是省委干部,只有他是地委书记。
一开始他还有些紧张,生怕自己说错话,惹得主席不高兴。
但当他亲眼见到主席后,却发现对方是一位亲切和善的老人,于是便慢慢放松下来。
毛主席一连问了他好几个问题,华老回答起来不慌不忙,有条有理。而且每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面面俱到。
这就足以能看出他平时对基层有多上心,对工作有多尽职。
毛主席非常满意,在谈话结束时,他还叫来摄像师合影留念,并对他们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得到主席的认可后,华老内心也十分激动,此后他在工作岗位上变得更加勤勉了。
也是这一年,他受到主席邀请,在国庆节当天观看了典礼。几天后,他又参加了六中全会开幕,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了中央全会。
此后的几年中,毛主席多次找华老谈话,并对他细致、实干的工作态度非常欣赏,于是便在1959年将他提拔为了湖南省委常委和书记处书记。
当时的华老只有38岁,这在全国省委领导中也是年轻的。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重用他,也是看中了他的老实、实事求是的宝贵精神。
那时主席外出考察,接见地方干部时,大部分人都只报喜不报忧。这让主席非常不喜欢,因为这样他就不能全面了解情况,没办法解决问题。
而华老则不一样,他是为数不多敢说问题的人。
每次向主席汇报工作时,他从来都不提自己的功绩,而是先报告当地工作出现了哪些问题,人民遇到了哪些困难。
虽然每次主席听到这些话时都会愁眉不展,但他却非常高兴华老能如实报告。
后来他便当众表扬了华老的求实作风和实干精神,说他是个老实人。
也正是这份信任,让毛主席在晚年时一直重用他。
到了1971年,周总理亲自找他谈话,说经过毛主席提名,组织决定调他到国务院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时,华老其实是有些惊讶的。毕竟在一众老干部面前,他的资历并不算深,没想到主席会交给他这么重要的工作。
为了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期待,华老便以更加丰沛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1976年,华老来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此时的主席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他听完华老的汇报后点点头,表示非常满意他的工作成果。随后主席便拿出一张纸,写下了三句话,其中一句话就是“你办事,我放心。”
也正是这句话,让众人看到了主席对华老的支持与信任。
主席离世后,中央急需合适人选主持军委工作。最终,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华老被选为中央军委。
一开始这个消息传来时,也有些人保持怀疑态度,毕竟华老当时还相对年轻,经验和资历都不占优势,他能做好这份工作吗?
除了他们以外,华老自己也百般推拒,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无法胜任这么重要的岗位。
但华老的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众人的意见还是不变。
为了消除他的顾虑,上级当即派了三个人去协助他。他们就是叶剑英、李先念以及汪东兴等人。
这三人都是国家的重要领导,华老也都一一与他们接触过。
他与叶帅第一次见面是在1963年,当时他陪同叶帅去探访毛主席的故居。
虽然两人是低调出行,但一路上仍旧有不少乡亲与华老熟稔地打招呼。
叶帅便从这件小事中看出华老是一个经常游走在基层的干部。
后来华老到了中央工作后,叶帅也时常与他有接触。在日渐相处中,叶帅也了解到了他务实勤奋的工作精神。
于是在华老接任军委工作后,叶帅便无条件地表示了支持。
而李先念与华老便共事多年了。当年华老在湖南任职时,李先念便是他的上级。
每次华老一遇到问题,都会找对方商量。而李先念也总是毫无保留地提供帮助。
后来华老调到国务院工作后,他平时也主要是协助李先念工作。
在他们的合作下,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他们也成为了彼此最信任的人。
而汪东兴作为长期负责主席警卫工作的人,他也经常能与华老见面。主席的想法他也是全力支持。
在得知毛主席有重用华老的想法后,汪东兴也是全力地配合着对方工作。
就这样,在三位领导的帮助下,华老担负起了中央交给他的重任,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祥华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