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揽古今 楚韵汇天下|东湖擦亮世界名湖人民乐园金名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0:50 2

摘要:2025年,开局即高开。春节假期184.2万人次游客相聚东湖,共享“楚韵狂欢”盛宴。樱花季,东湖风景区共接待游客约600万人次,东湖樱花园更是以超高热度位居清明假期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清明假期赏花目的地TOP 1。“五一”假期,这里以181.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百

33平方公里的东湖,如一粒翡翠镶嵌于武汉城中心,既是千年楚文化的鲜活载体,亦是现代都市的生态绿心。

2025年,开局即高开。春节假期184.2万人次游客相聚东湖,共享“楚韵狂欢”盛宴。樱花季,东湖风景区共接待游客约600万人次,东湖樱花园更是以超高热度位居清明假期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清明假期赏花目的地TOP 1。“五一”假期,这里以181.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百度地图全国重点景区客流指数第二的成绩,交出了一份“诗与远方”的国际化答卷。

东湖山水形胜、人文相映,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生态筑基

从“最大城中湖”到生态治理样本

清晨6时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观鸟爱好者老陈架起长焦镜头,绿头鸭从芦苇丛中探出脑袋的画面被瞬间定格。“从鸬鹚到红嘴鸥,再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的出现,东湖成了鸟类的‘五星级驿站’。”他翻动着观测笔记,语气中透着自豪。不远处,东湖碧波下的苦草随波轻摆——这些看似平静的湖面下,藏着东湖重获新生的密码。

东湖水清岸绿,数百种珍稀鸟类遨游湖山。

通过“大湖+名湖+城中湖”综合治理,东湖统筹推进大东湖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流域河湖长制、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等措施,构建“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共治”机制,水质创40年最优纪录,获评“全国示范河湖”“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湖北省幸福河湖”称号。“东湖示范河湖智慧平台”荣获中国测绘学会2024年度优秀测绘工程金奖。全长105公里的环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市民游客静享慢生活的诗意空间。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外专家盛赞这种“城湖共生”模式:“在千万级人口城市中心,保留生态湿地,这是中国智慧。”

东湖的生态治理,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如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市民共享生态红利,让游客看见武汉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正是因为这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一次次潜入山湖中的点滴耕耘,东湖正在破解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课题,绿水青山在此正变成金山银山——

优良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东湖得以滋润万千动植物,以130余公里湖岸轮廓,蜿蜒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景观,构成武汉别具一格的“湖城”天际线,105公里东湖绿道链接肌体,13个植物专类园四季绽放,数百种珍稀鸟类遨游湖山,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在此寻山望水,触摸自然。2024年,东湖绿道累计接待游客破亿人次,2025年1月1日—5月10日,东湖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景区接待量、热度均创历史新高。

智慧赋能

东湖的文化表达,既植根楚韵,又拥抱科技。

“妈妈快看!樱花在手机里开花了!”东湖樱花园内,8岁的朵朵举着手机欢呼。她所体验的正是东湖与阿里团队打造的“东湖樱花元宇宙”项目,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樱花元宇宙,使用方向触控按键即可畅游园中,虚拟世界中,樱园的美瞬息万变。

传统历史嫁接现代科技焕发新生。湖北省博物馆内,利用光影体验和声光电技术打造的《遇见楚庄王》数字全息剧重现战国车马征战场景,让海内外游客惊叹“科技让历史在眼前复活”;磨山楚天台上,青铜编钟奏响楚乐,LED巨幕同步将楚式漆器纹样解构为流动的色彩长河;听涛景区屈原纪念馆前,瑰丽楚辞化身可互动的光影大秀,如同星光洒在林间步道上;落雁湿地科普馆中,裸眼VR沉浸影院带游客“上天入水”走入东湖湿地的四季……东湖的文化表达,正以可触、可感的方式,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智慧服务渗透旅程中的每个细节。东湖风景区引进全球独角兽企业黑芝麻智能,并与华为等知名企业签订数字文旅战略合作协议,亿航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智能游艇先后上线。40公里智慧体育跑道,只需线上注册便可体验运动打卡、视频下载、累积里程、积分兑换礼品和补给等多样运动服务,吸引世界各地跑友前来用脚步丈量东湖,被评为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2025环东湖智慧跑鸣枪开跑,八方跑友共享山水赛道。

“AI大模型+数字人”在旅游公共服务中开启了应用场景。在楚城入口,北京游客张先生向AI导游“小东”提问:“附近有哪些文化体验项目?”“小东”立即响应:推荐楚天台编钟乐舞表演、楚城码头乘游船,还可体验L4级自动驾驶的“楚城轻舟”。此刻,湖面上三艘“楚城轻舟”智能游船正自动驾驶,鸥鸟与游客共舞,鱼儿逐浪畅游。

全域融合

人民乐园城湖共生的幸福注解

清晨6时的凌波门栈桥,晨雾未散,人潮已至。来自广州的大学生陈欣拖着行李箱挤进人群,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日出歌单”与现场电子琴声重叠。当第一缕阳光跃出湖面,民谣吉他声与浪花轻和,千余人用方言合唱,不同地域的声线在山水间交织成诗。

“日+夜”新玩法,为游客带来东湖新体验。

以105公里东湖绿道为主轴,东湖持续上新凌波门日出音乐会、国潮文化节、湖山音乐会等年轻化文旅产品,“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城市经典旅游线路。东湖绿道建成以来接待游客总量成功破亿,东湖凌波门成为人气打卡地。2025武汉马拉松邂逅东湖樱花季,1.5万名汉马选手逐梦最美山水赛道,名湖、名赛、名场面交织成新时代东湖的春日交响曲。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东湖累计接待的181.8万人次游客中,中青年群体是出行主力军,东湖美景、特色活动吸引大量年轻人慕名而来,从游客年龄构成来看,23—45岁年龄段游客最多,占比为48.93%;其次为17—22岁年龄段游客,占比39.91%,整体游客群体覆盖全年龄层。孩子们在湖畔各大乐园里欢笑着奔跑嬉戏;杉美术馆内,观展人坐在当代艺术装置前低声讨论文化与生活;而窗外的梧桐小径上,银发夫妇牵着手数地上斑驳的光影……

全民共享的背后,是东湖人的默默守护,守安全、优品质、疏交通。在梨园警务站设立节假日交通综合管理联席调度指挥部,假日期间,市、区两级公安、文旅等多部门每日前往指挥部联勤指挥,动态调整优化管控措施。“五一”前夕,东湖绿道磨北转盘拓宽改造工程完工,极大提升车辆及游客通行效率。4条定制公交专线助力游客从四面八方便捷抵达东湖,地铁高峰时段运力最大上线列车数由23列增加至27列,最小行车间隔由6.3分钟缩短至5.3分钟。景区内电瓶车、游船、定制公交运营时间至晚10时30分,最大运力保障游客疏散。服务保障精准发力,为游客带来快达慢游的游玩体验。

未来蓝图

202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东湖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东湖风景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快干实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将东湖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就在此时,鼓架山下,东湖鼓架国际新景区新社区正在孕育。这片东湖之滨的沃土,正是东湖风景区与阿那亚集团不期而遇、双向奔赴、强强联合打造的省级重点项目,发挥东湖风景区的生态、游憩价值,主打生态、文化、品质三重定位,汇集艺术中心、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文创商业、湿地公园等多种文旅复合业态,引入文化、戏剧、电影、音乐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容,将形成生态友好、文化创意、美学休闲等多功能复合的宜居宜游国际滨湖新空间。

优化发展格局、创新产品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坚持守正创新,世界级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创新。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勾勒出发展蓝图:接下来将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把“东湖+阿那亚”的组合培育成为东湖鼓架国际新景区新社区,形成东湖文旅发展新的增长极;以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为载体,东湖绿道将试点打造国内首个“元宇宙+低空飞行”城市文旅融合项目;实施智慧东湖“一网统管”,打造云上东湖小程序,助推景区数字化转型;坚持系统治理,标本兼治,通过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实施内外有效衔接、完善水上交通体系等措施,实现客流均衡,快达慢游;景中村改造则采用“绣花功夫”,既保留村落肌理,又植入文创空间,实现“移步换景、全域皆游”。

智能游船泛舟东湖之上,文旅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从凌波门日出的千人合唱,到鼓架山下在建的东湖鼓架国际新景区新社区,东湖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创新为笔,激发文旅发展驱动力、提升文旅新质生产力、扩大文旅融合影响力,在山水间书写着“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宏大叙事,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诠释着世界名湖、人民乐园的深层内涵——在这里,世界看见了一座城市如何以湖为砚、以绿为墨,书写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诗行。

来源:V东湖

相关推荐